程鳴鳳+葉倩
[摘 要]高職院校電子技術課程必須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職業技術教育的規律,樹立以能力為本位的觀念,加強能力的培養,尤其要注重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關鍵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培養。為適應新世紀高等教育要求,依據高職電子技術精品課培養的需要,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質,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
[關鍵詞]高職;電子技術;教學改革;項目教學
一、課程背景與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背景
電子技術課程是機電設備、自動化及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專業平臺課,除通過理論學習掌握必要的知識外,還必須通過實驗及生產性實訓學習掌握電子元器件的應用及典型電子產品的制作技能,為學生今后學習專業課打下必需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它是一門理實一體化的課程。
2.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近年高職學生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的表象看,本課程成了嚴重挫傷機電設備、自動化及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信心及教師教學信心的利器。究其原因,有學生數學、物理及邏輯知識儲備不足的生源問題,主要原因還在于教師沒有及時根據高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考試考核方式等方面與時俱進的改革,導致該課程教學存在下列問題:(1)教學內容重理論、輕技能,沒有體現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特色。(2)教學模式落后:先理論教學、再做驗證性實驗,理論與實踐相分離,不能適應日益發展的高職教育教學的要求。(3)實踐教學與技能培養脫節,與學生職業技能鑒定工種考證聯系不緊密。(4)考核方式單一:主要以傳統方式進行考核,不能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更不能考核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
二、教學改革擬解決的實際問題
1.理清課程的專業定位和課程能力目標,重構課程教學內容。將課程的教學過程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學習情境設計,編輯出版教材,修訂課程標準。
2.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修訂課程整體教學設計。以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情境引領課堂教學內容,以工作項目的完成引領實踐教學實施。
3.實踐教學改革。開發新的實訓項目,擯棄驗證性的實驗實訓項目,開發工作過程型、產品驅動型并與維修電工崗位技能鑒定緊密結合的工學結合實訓項目。
4.改革探索形成新的課程考試考核方式。采用過程考核的方式,全面考察學生對課程學習目標的掌握程度。
三、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在教學方法方面,實行精講多練,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少驗證性試驗,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創造性實驗,加強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鼓勵學生參加生產和社會實踐活動、課外科技活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和質量,促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深入發展。
1.重構教學內容,形成“項目化”教材和課程標準
重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將整個課程的教學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學習情境設計,學生通過教學情境的學習實現課程的學習目標。為提高教學效果,以工程實際問題為工作任務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貼近工程實際和時代要求,擴展學生眼界,提高 學生 在實踐應用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組合邏輯電路的講解中,首先從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出發,然后和學生一起探討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提出最優的解決方案,而在方案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就是當堂要學習的,也正是學生想要迫切知道的,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學習意識很濃,可以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和以往的傳統教學相比較,改變了傳統常規教學中枯燥的理論知識被動學習的局面。新的內容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學習,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重新設計隨堂實訓和單列綜合實訓項目,取消驗證性實驗實訓,增加“基于工作過程”的情景化實訓項目。如二極管及應用模塊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二極管的性能和應用,教學過程并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先由學生討論自己對二極管的認識,然后由老師列舉說明,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簡單照明電路為工作任務,然后在電路中串接二極管,讓學生觀察電路的變化,根據電路變化不同進行講解,最終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二極管的使用方法,管腳判別,以及單向導電特性等性能。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以學生為主的實踐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地學有所獲。
2.改革教學方法,制定新的課程教學整體設計
(1)教學設計思路。根據加涅的教學和學習理論,影響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方面:適中的注意力、適中的相關性、適中的自信心、適中的滿足感。根據馬斯洛的人性需求理論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也有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歸屬感的需求和滿足感的需求,這些需求如果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滿足,學生就會對學習持正面的期望,相信自己能付得起學習的代價,愿意為學習付出代價;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激發對學習的滿足感,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注重對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的學習被動跟著老師的思維一步步向前,學生不用動腦筋,也沒有時間動腦筋,所以也無法將理論知識進行消化及應用。項目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實際工程任務引入。在電子技術教材的修定過程中改變了傳統的講解順序,而是以解決任務為學習目的,先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讓學生對工作任務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后再講解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相關知識內容,提供按部就班的引導,提出相關能夠引發達到學習目標的練習。對學習效果進行評估,最后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以組合邏輯電路設計方法為例的教學過程:
①提出工作任務:開課之前先提出本節課的工作任務,分析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自行思考時間,試著完成。
②復習過程:從工作任務的角度出發,復習組合邏輯電路的特點和分析方法,引入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方法。
③講授過程:重點以工程實際應用為例講解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過程,讓學生掌握組合邏輯電路設計方法的同時,了解組合邏輯電路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④總結內容:在組合邏輯電路特點及分析方法基礎上,總結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方法以及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⑤返回工作任務:通過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方法學習之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工作任務。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⑥效果評價:教學評價方式為目標考核與過程控制。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以完成本項目工作任務和課后訓練為目標,并及時指導學生解決完成任務時遇到的問題
3.改革考試考核方式
改革探索形成新的課程考試考核方式,采用過程考核的方式,全面考察學生對課程學習目標的掌握程度。結合課程培養目標,以教學過程為主線,將學習目標細分為若干考核得分點,每個得分點根據知識、技能和態度制定詳細的評判標準,最后匯總成課程學習總成績。成績真正反映知識、技能與態度。
四、結語
電子技術課程授課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以學生的認知結構為起點開展系統化項目教學過程設計,主要在教材建設、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書本理論知識的掌握,也使他們懂得如何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教學效果有所改善。
參考文獻:
[1]陸建林.高職院校《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J].電子制作. 2014(07) .
[2]侯清江.高職電子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