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海燕
?
禮儀育人 美德傳承
——幼兒禮儀文化教育的實踐體悟
文張海燕

摘 要: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兒女立身成人、成功的根本要素,我園在“禮儀化人,美德傳承”的教育實踐中,形成了幼教新理念,構建分層新目標,編寫園本新教材,落實學習新途徑,產生人本新精神,采用科學新方略;取得了園本課程特色構建與幼兒健康快樂成長雙贏的香甜成果。
關鍵詞:幼教特色 禮儀教育 行為養成 方略途徑 健康成長
要讓幼兒成為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使幼兒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在幼兒期開展文明禮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近三年來,我園以“幼兒禮儀行為養成教育的研究”課題為抓手,進行“禮儀化人,美德傳承”的教育實踐,從中構建園本課程特色,使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我園找準以生活禮儀教育為突破口,大膽嘗試創設適宜的情境,從幼兒園生活禮儀這方面入手,抓住一切機會,為幼兒創設條件,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到各個活動中,幫助幼兒學習基本的禮貌用語和交往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敢說、愛說、多說、會說,主動與人交往,通過開展幼兒禮儀教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研究,完善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禮儀教育目標內容,探索有效的組織指導方法,形成有特色的園本禮儀教育活動,使幼兒在幼兒園得到良好的禮儀教育,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面對時代的發展和未來的挑戰,我們幼兒園要積極實施素質教育,要培養高素質的公民,就要培養高素質的幼兒。真正做到對國家民族負責,對家長、社會負責,對幼兒終身發展負責。把“和諧發展,人文見長、張揚個性、開發潛能”作為辦園目標,將“幼兒禮儀教育”列為辦園特色。
大、中、小班的年齡特點不同,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每位教師的興趣愛好不同,思維方式不同。這些不同點,不是開展工作的難點與阻力,而是創建禮儀教育特色的強勢和活力。我們創建幼教特色不搞統一行動,而是統中有分,靈活機動。形成有特色的園本禮儀教育活動,使幼兒在幼兒園得到良好的禮儀教育,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從而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生活技能、自信心及愛的情感等各方面得到培養和發展,為能成為未來世界的生力軍、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建設者打好基礎,為幼兒終生發展打好基礎。
園本課程是特色創建的有效載體。我園將“幼兒園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基本禮儀、節日禮儀、家庭禮儀”等作為園本教材,列為園本課程。有機地排上課表,和諧地融進幼兒語言課、游戲課、音樂課。教材內容不統一、誦讀進度不統一,能快則快,能多則多,想背就背,想唱就唱,不加重幼兒心理負擔,不強求具體目標。我們希望通過家長、老師、孩子們的共同努力、共同學習,使禮儀之花開遍祖國大地。人人懂禮儀,人人講文明,在幼兒時期就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從根本上提升國民的綜合素質,使中華民族成為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因此說我們的教材是靈活的教材,鮮活的內容。




陳鶴琴先生指出:“模仿是人的一種本能,是兒童學習、成長的重要方式,個體最初學會的種種本領,大都是通過模仿形成的。正因為兒童喜好模仿,所以他們容易接受教育,可塑性很大。”我們根據幼兒年齡小,好奇、好玩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手段,每個主題根據不同的內容設有“念一念、看一看、做一做、家庭觀察、溫馨提示”五個版塊,分別由四位小主人公來做每一個場景的演示。一是“念一念”,是由三字兒歌的形式突出當前所學主題的重點與難點,語言簡潔、韻律感強,便于幼兒理解與記憶。可以帶領孩子大聲誦讀或配以熟悉的曲調唱頌。二是“看一看”,以圖畫的形式明確地體現一到兩個禮儀行為,成人和孩子一起觀察每幅圖畫,配合三字經更清晰地了解當前主題的重點。三是“做一做”,此環節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讓孩子在了解當前主題具體內容后,用“比較、粘貼、涂色、連線、迷宮、分類”等方式自我操作,加深理解,鞏固所學禮儀知識。四是“家庭觀察”,我們希望禮儀行為不僅僅是學習一時,而是要貫穿到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目的是讓家長們在生活中去觀察孩子,把學到的每一個禮儀行為運用到生活當中,并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五是“溫馨提示”,將提示家長引導孩子一起觀察每幅“看一看”的圖片內容,并告訴家長們在生活中從點滴做起,為幼兒樹立良好榜樣。
主要抓教師隊伍建設的牛鼻子工程,為農村幼兒園禮儀教育提供優質的保證。我們堅持“課題引動,培訓帶動,讀寫互動,競賽促動”的校本培訓方略,提高幼兒教師團隊素養。讓她們在“上四課,過五關”的實踐中,達到“六能”的真本領。“四課”即“匯報課、優質課、公開課、示范課”;“五關”即“備課關、常規關、語言關、特長關、科研關”。“六能”即“能評價幼兒發展,能設計教育活動,能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手段,能創設幼教環境,能開展家長工作,能進行科研活動”。目前全園教職工心往特色上想,勁往特色上用,有事不請假,有病不離崗,常規工作創新干,突擊工作超前干,疑難工作合力干。用團隊精神、無私奉獻和聰明智慧,自信有力地托起明天的太陽。
《綱要》中關于幼兒社會性學習的目的是:使幼兒主動的與周圍的人交往、相處,培養對他人的友愛之情和信賴感;使幼兒逐步養成社會生活中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態度。我園采用“四個結合”“六個途徑”的方略將禮儀教育特色創建與課題研究緊密結合,科學規范地運作,定期不定期地進行分析研究。
“四個結合”:
①禮儀教育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
②禮儀教育與幼兒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緊密結合。
③禮儀教育與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緊密結合。
④禮儀教育與文明班級評比緊密結合。
“六個途徑”:
①晨間接待途徑。設“晨間禮儀崗”,每天早上由園長帶領4位小朋友(大班幼兒)“站崗”,向來園的小朋友、老師鞠躬問好。
②情景教育途徑。讓幼兒在情景中從情感上懂得禮儀行為的意義。
③區角活動途徑。在區角活動中培養幼兒間的合作、謙讓、協商的能力。
④一日生活常規教育途徑。
⑤“三習慣”培養途徑。(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對幼兒進行系統的養成教育。
⑥重大活動教育途徑。利用“教師節”“重陽節”“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等傳統與現代節日,開展禮儀活動,讓幼兒學會和懂得關愛、孝敬和感恩。
近三年來,我園科學有效地開展幼兒禮儀教育活動,辦園理念得到提升,多次向家長開放現場,特色經驗在市、縣交流,辦園聲譽不斷提升。幼兒的素質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增強,情感得到陶冶,個性特長得以發展,受到幼兒家長、社會及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東坎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新農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