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桂蘭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來激發他們的探究積極性,促進他們語文綜合素質的發展,從而實現課堂的高效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新;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1-0260-22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72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創新教學模式的同時,要注重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他們語文思維方面入手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環節積極互動,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從多個角度對知識進行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教學效率,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一、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和諧的氛圍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放松學習心態,有助于激發他們的思維積極性。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敢主動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能夠實現師生雙方之間的信息交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積極地思考和探究,有助于加深他們對知識理解。
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進行積極的交流和信息傳遞,能讓學生有效獲得教師的啟發,并把自己的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使教師更了解學習的學習動態,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對學生的指導作用。學生敢于主動表現自己,向教師和同學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展示學習中的進步和收獲,能讓學生產生強大的精神動力,引導他們進行語文知識的深入探究,使學生快速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并通過積極思考,領悟課文要表達的深意。
在學生積極的學習探究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成為了課堂教學活動的催化劑,能讓學生在正確方向的指引下高效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二、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探究新課標的要求,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出發來設計教學內容,讓他們能在已有的語文基礎上進行探究,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使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高。教師在創設高效的課堂教學時,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學習地位,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為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不斷努力。在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和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從課堂教學的主宰者的地位走下來,融入到學生中,和他們成為學習的伙伴,共同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三、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出發來優化教學策略,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更大的發展。
1.設計趣味性的導入環節。在教學中,導入環節設計的好快,對教學效率具有較大的決定性作用。導入環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能讓他們在上課一開始就投入到積極的學習和探究中。反之,導入環節單一、枯燥,缺乏新意,就會容易讓學生產生學習疲勞,使他們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不高,影響教學的高效進行。因此,在設計教學導入環節時,教師既要結合教材的內容,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新穎、有趣的教學環節中對要學習的語文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促使他們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
2.把握教學重點進行教學。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要根據語文教材精心選擇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探究,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降低他們的學習負擔和學習壓力。在學習中獲得的成就感能激發學生的強大內動力,讓他們積極地進行探究。
3.采用分層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要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獲得進步和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語文基礎來給他們分層布置學習任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進行積極的探究,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互幫互助的學習風氣,使學生通過互相幫助,縮小語文能力的差異,使全部學生都能獲得發展。
四、開展豐富的語文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新課程明確規定:“課程包括學科、活動兩部分”,“活動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實施全面發展教育中,同學科相輔相成”。因此,為給學生以更大的自由度發展個性和培養特長提供條件,教師應該充分重視語文活動課教學,把它作為激發興趣、愛好和特長,實現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通過語文活動課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小實驗、小制作中自己動手,在現實社會中去思索,發揮主動性、勇于思考、大膽創新,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的各個環節,使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發揮積極性,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進步和發展。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給小學語文課堂注入新的活力,使學生在活躍、輕松的氛圍中探究知識,能加快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實現高效課堂的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