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業逐漸呈現全球一體化,我國商業銀行也不斷的創新其業務模式,實施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商業銀行;業務多元化
一、文獻綜述
針對商業銀行業務多元化、經營績效、風險三者之間的關聯性,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遺憾的是至今尚未形成統一定論。針對業務多元化和績效關聯性的研究:Rumelt對此進行了研究,他認為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具有提高經營績效的作用。然而,RobertGrant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最終得出:商業銀行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并不能增加其經營績效。張鐵濤重點分析了貸款多元化對于提高經營績效的作用,最終得出業務多元化經營對于提高經營績效有促進作用,然而,區域多元化卻會起到抑制作用。張方杰經過深入的研究,最終得出:業務多元化經營對于不同性質的商業銀行具有不同的作用,以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例,業務多元化經營在提高經營績效方面,對國有銀行的作用更加明顯。婁迎春通過大量實證研究,最終得出:銀行非利息收入和盈利能力之間并無明顯的關系。
針對業務多元化和風險關聯性的研究:Chang和Smith經過深入的研究,并組合了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最終得出:開拓業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風險。Templeton通過對銀行控股公司展開深入的研究,最終得出:商業銀行通過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能夠使股東回報率趨于平穩。周開國經過大量的實證研究,最終得出: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和風險并不存在關聯性。張曉嵐經過一系列深入的研究,最終得出:通過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能夠分散風險。
以上文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夠完全說明問題。第一,就西方發達國家而言,商業銀行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主要通過收購和兼并的方法,而且,多元化經營模式已經非常的完善,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反觀我國商業銀行,在業務多元化經營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不斷的完善,所以,對于國外學者的觀點,或許并不符合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第二,商業銀行包括兩種類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二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包括:盈利能力、風險等,而國內學者并沒有對兩者進行區分。所以,針對國內外文獻的局限性,本文立足于我國商業銀行具體情況,展開詳細地論述。
二、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的必要性
1.降低風險的需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金融業逐漸呈現全球金融一體化的趨勢,在這種背景下,金融業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發展環境,商業銀行也時刻面臨著巨大的經營風險。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如:資產質量低、潛在風險大等,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業務過于單一,在這種經營模式下,銀行利潤來源的途徑也過于單一,基本上來源于發放貸款,所以,銀行發放貸款之后,一旦企業出現經營危機,而導致其不能及時還款時,銀行不可避免就會遭受損失。商業銀行有時為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一味的大規模發放貸款,而不對申請貸款的企業進行嚴格審核,發放貸款給一些不滿足要求的企業,最終導致欠款越來越大,銀行也隨之面臨更大的風險。若要改變這一現狀,商業銀行必須傳統單一經營模式,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并在降低風險的前提下,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
2.提高盈利能力的需要。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商業銀行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盈利能力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業務經營過于單一。通過分析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可知,其利潤來源主要有兩個途徑:第一,業務創新;第二,業務多元化經營。而國內商業銀行則完全不同,其利潤來源主要存貸業務。針對這種現狀,我國商業銀行若不及時的改變經營模式,將無法適應資本市場的變化,最終因競爭力的不足而難以在金融市場上立足,所以,我國商業銀行應該立足于自身發展情況,做到實事求是,學習國外先進的發展經驗,開拓新業務,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不斷完善業務多元化經營模式,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唯有如此,我國商業銀行才能夠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3.人才培養的需要。在金融一體化時代背景下,商業銀行若要維持和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就必須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然而,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力度,能夠提高銀行管理層的質量,從而做出科學的決策;而且,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提高了銀行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專業能力得以提高,從而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最終提高商業銀行的整體實力水平,實現其遠大戰略目標。
三、多元化經營對經營績效的影響
1.正面效應。第一,協同效應。對于不同業務的開發和管理,可以由同一批人員來完成;對于不同產品的銷售,可以由同一網點來完成。在開發、管理以及營銷三個環節中,便產生了協同效應。在協同效應的作用下,不僅大大降低了銀行管理費,而且極大的節約了銀行市場活動成木。對于同一批資金來說,能夠實現其在不同業務中科學合理的分配,其投資收益大大的增加,這便是資本協同效應。第二,內部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商業銀行在開展業務多元化經營時,能夠實現市場內部化,從而大大的降低了內部交易成木。對于銀行管理者來說,結合銀行發展情況以及業務需要,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對于增長速度慢的業務,銀行應該減少對其資源的分配;而對于增長速度快、市場發展空間大的業務,應該加大對其資源的分配,從而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第三,降低經營風險。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或許并不能增加其利潤率,然而,卻能夠使利潤率更加的平穩。商業銀行將業務合理組合,如:將關聯度不高的業務進行組合。能夠使銀行面臨整體風險大大減少,從而提高銀行的經營績效。尤其是上市公司,如果兩家公司收益率基本相同,那么對于收益率波動小的公司來說,吸引投資的能力會更大。第四,提高競爭力。商業銀行通過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能夠增加其擴張速度,從而更快的占有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最終實現商業銀行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這是經營單一業務的商業銀行所不具備的優勢。
2.負面效應。第一,增加管理成本。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模式會造成管理難度的增加,從而增加管理成本,最終使得經營績效大大減少。商業銀行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產生的后果是下屬部門的增加,這對于管理者來說,管理跨度會大大增加。第二,增加業務風險。因為,在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只有一少部分業務在其中有所反映,所以,業務風險由于其高度的隱蔽性,難以進行科學的預測。比如:對于證券業務來說,其中隱藏著巨大的風險,一旦操作出現偏差,那么這些潛在的風險就會轉變為表內風險,從而造成重大損失。第三,導致權力過于集中。對于金融控股公司來說,旗下擁有很多子公司,使得金融資源過于集中,從而造成權力過于集中,最終導致權力濫用現象的發生。如果任由其發展,就會出現市場壟斷,從而影響到市場正常秩序,造成公平的缺失和惡性競爭的出現,最終影響金融業的健康發展。
四、商業銀行業務多元化、經營績效與風險的關系分析
1.業務多元化經營與經營績效的關系
經過一系列研究發現,對于大部分商業銀行來說,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有利于經營績效的提高。比如:以寧波銀行為調查對象,經專家分析發現,寧波銀行通過開展業務多元化,對經營績效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促進值約0.12。也就是說,業務多元化和經營績效呈正相關。然而,就現階段而言,在我國商業銀行中,業務多元化經營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其中存在很多的問題,亟待完善,所以,業務多元化經營的優勢并不能充分的體現出來,對于經營績效的提高作用也并不明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國商業銀行應當與時俱進,提高對業務多元化的認識,與此同時,還應該引進先進的技術,研發出新的業務,改變傳統的單一業務經營模式,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并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金融品牌,從而贏得客戶的信賴。不僅如此,商業銀行通過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還可以維持和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從而吸引來更多的客戶,最終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實現其健康可持續發展。
2.業務多元化經營與風險的關系
經過一系列實踐研究表明,商業銀行通過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風險。在業務多元化經營時,銀行需要不斷的完善其發展戰略,在這一過程中,銀行面臨的經營風險也隨之分散開來,有助于銀行管理者對風險進行控制,從而使得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大大降低,實現商業銀行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最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為了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增加其經營績效,在經營策略的選擇上劍走偏鋒,雖然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同時也面臨著較大的風險,這種情形下,針對業務多元化對風險的影響進行研究,能夠增加銀行負責人風險管理意識,并在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完善其中存在的弊端,從而有效的規避風險,并提高銀行的經營績效。
五、商業銀行開展業務多元化經營的建議
1.培養多元化競爭優勢。我國商業銀行若要充分發揮業務多元化經營的優勢,并不斷的完善經營模式,那么商業銀行就必須充分重視多元化競爭優勢的培養。有鑒于此,商業銀行的具體做法如下:第一,在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時,應該結合自身經營狀況,針對自身做出科學的市場定位。確立科學的市場目標后,針對自身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培養多元化競爭優勢,從而使自身市場競爭力獲得顯著的提高;第二,在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時,商業銀行在立足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應該注重新業務的開發與創新,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金融品牌,從而贏得客戶的信賴,并增加銀行潛在客戶的數量。我們以招商銀行為例,在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時,結合自身經營特點,研發并推廣了信用卡業務,從而使客戶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通過這種手段,培養了多元化競爭優勢。
2.注重引進技術和培養人才。在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時,商業銀行應當充分重視引進先進的技術以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具體做法如下:第一,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離不開兩大關鍵要素,即:技術與人才。業務多元化經營需要研發新業務,而新業務的研發必須結合銀行自身特點,引進先進的技術,從而使銀行的業務系統更加的完善,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最終使客戶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第二,在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時,商業銀行應當充分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針對銀行技術人員,定期組織專業培訓,從而使其在培訓中,加深對業務多元化經營的認識,充分明確銀行發展目標,認識到自身能力上存在的差距,督促自己不斷的提高和完善,并能夠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有效的建議,為完善商業銀行業務多元化經營模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在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時,商業銀行應該注重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還包括具有營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唯有如此,才能實現我國商業銀行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最終完成其遠大戰略目標。
六、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世界金融一體化的來臨,我國商業銀行也實施了業務多元化經營模式。與此同時,這種經營模式對經營績效和風險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實踐結果顯示,商業銀行實施業務多元化經營戰略,不僅可以分散風險,而且還有利于經營績效的提高。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充分重視業務多元化經營模式的完善,從而實現商業銀行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孟飛,張曉嵐,張超.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多元化、經營績效與風險相關性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2(08).
[2]秦曉康.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多元化、經營績效與風險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市場,2015(38).
作者簡介:陳薈穎(1993- ),女,漢族,四川自貢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