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麗
【摘要】 目的 探析肺癌胸腔積液運用微創持續負壓引流治療的臨床效果和護理方法。方法 對45例肺癌胸腔積液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20例顯效, 17例有效, 8例無效, 治療總有效率為82.22%; 帶管時間5~20 d, 平均帶管時間(9.1±3.7)d, 并且治療期間, 無一例患者出現復張性水腫、胸膜反應、導管相關性感染以及穿刺點血腫等, 均順利完成治療。結論 臨床上運用微創持續負壓引流對肺癌胸腔積液進行治療時, 再給予針對性護理, 不僅可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還能提高療效, 值得推廣。
【關鍵詞】 肺癌;胸腔積液;微創持續負壓引流;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48
肺癌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患者發病后, 出現并發癥的風險較高, 其中胸腔積液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 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1]。因此, 本文對肺癌胸腔積液運用微創持續負壓引流治療的臨床效果和護理方法進行探討,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45例肺癌胸腔積液患者為研究對象, 男30例, 女15例, 年齡32~69歲, 平均年齡(53.7±8.2)歲, 其中8例為小細胞癌, 15例為腺癌, 22例為鱗癌;18例大量胸腔積液, 27例中等量胸腔積液。
1. 2 方法
1. 2. 1 治療方法 協助患者保持側臥位, 根據彩色多普勒胸壁定位點選擇合適的穿刺點, 按照常規方法, 置入雙腔中心靜脈導管并在胸壁皮膚上固定, 去掉一次性輸液器針頭, 并運用大針頭捅開輸液器濾頭內的濾紙, 使引流保持通暢, 運用三通管連接輸液器濾頭一端, 并在500 ml引流瓶的橡皮蓋內插入輸液器另一端, 使引流管保持U字型, 膠布固定, 形成負壓。完成連接后, 將三通管打開, 充分引流后, 按照醫囑要求, 在胸腔內注入40~60 mg順鉑。需要注意的是, 引流的過程中, 一定要控制好引流量, 一般<1000 ml, 并且控制好引流速度, 通常在100~120滴/min, 8~10 h/d。
1. 2. 2 護理方法
1. 2. 2. 1 心理護理 置管前, 為了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恐懼和不安情緒, 護理人員應該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耐心給患者講解胸腔置管的相關知識, 包括安全性、目的、配合、方法、并發癥、效果以及注意事項等, 讓患者了解到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積極配合治療。同時, 置管后, 還需要給患者普及胸腔灌注治療的知識、引流注意事項、導管護理、留置時間以及自我觀察等。護理期間, 如果發現患者出現不良負性情緒, 如抑郁、焦慮等, 應該及時對患者進行個性化、人性化護理, 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 確保治療的順利進行。
1. 2. 2. 2 引流管護理 引流管護理包括以下幾點:①加強置管管理。對導管進行妥善固定, 避免引流管彎曲、受壓或者打折, 由上至下對引流管進行捏擠, 避免堵塞, 使引流管保持通暢;②正確封管。在給予肝素不相容液體或者藥物前后, 均運用生理鹽水對引流管進行沖洗, 在封管時, 運用125 U/ml濃度肝素液, 并對凝血功能進行監測;③由于中心靜脈導管的管徑較細, 再加上癌性胸腔積液富含紅細胞、纖維素、微血栓以及蛋白質, 發生導管堵塞的風險較高。所以, 一旦發現引流管堵塞, 應該及時運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和抽吸, 或者運用導絲將引流管疏通, 從而確保引流管通暢。
1. 2. 2. 3 監測并發癥 治療期間, 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體征變化, 尤其是加強并發癥監測, 比如在進行胸膜腔穿刺時, 如果發現患者出現胸悶、咳嗽、昏厥、頭暈、出汗以及面色蒼白等癥狀, 且監護顯示血壓下降、心率增快時, 應該考慮為胸膜反應, 并且立刻告知醫生, 停止穿刺, 對患者進行安撫, 協助患者保持平臥位, 嚴格按照醫囑要求, 對患者皮下注射腎上腺素, 降低并發癥的風險,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1. 2. 2. 4 預防導管相關性感染 每次置管后, 對患者導管類型、年齡、置管時間、白細胞計數以及穿刺部位等導管相關性感染高危因素進行系統、動態的評估, 認真記錄, 一旦發現異常, 及時采取有效處理措施。同時, 每天對治療物品進行整理時, 應該運用“五常法”, 使手術治療房間保持清潔、干凈和整潔。此外, 護理人員在操作的過程中, 應該堅持無菌原則, 引流期間加強患者的皮膚護理, 使患者的皮膚保持干燥和清潔, 每天對引流袋和敷貼進行更換, 運用碘伏對導管根部和出口部周圍皮膚進行消毒, 并蓋上無菌紗布, 保護穿刺部位。
1. 3 療效判定標準[2] 顯效:治療后, 胸腔積液完全消失, 且胸痛、胸悶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并且持續時間>4周;有效:治療后, 與治療前相比, 胸腔積液減少≥50%, 且持續時間>4周;無效:治療后, 與治療前相比, 胸腔積液減少<50%。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 結果
本組45例患者中, 20例顯效, 17例有效, 8例無效, 治療總有效率為82.22%; 帶管時間5~20 d, 平均帶管時間(9.1±3.7)d, 并且治療期間, 無一例患者出現復張性水腫、胸膜反應、導管相關性感染以及穿刺點血腫等, 均順利完成治療。
3 討論
臨床上在對肺癌胸腔積液進行治療時, 微創持續負壓引流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 優點如下:①負壓吸引功能可以對肺復張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有助于順利排出積液;②引流系統密閉性好、引流速度慢, 不容易出現肺水腫、導管相關性感染、胸膜粘連等并發癥;③可以將患者的實際病情作為基本依據, 確定引流和關閉引流的時間, 操作簡單、方便[3]。同時, 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治療護理, 對患者的心理需求進行分析, 使引流管保持通暢, 監測置管并發癥, 預防導管相關性感染, 提高護理質量, 確保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臨床上運用微創持續負壓引流對肺癌胸腔積液進行治療時, 再給予針對性護理, 不僅可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還能提高療效,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旭華.改良中心靜脈導管置管引流系統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應用.中國肺癌雜志, 2007, 10(3):245-246.
[2]孫雪娥.中心靜脈導管在肺癌晚期大量胸腔積液引流的應用及護理.實用醫技雜志, 2008, 15(32):4696-4697.
[3]李錚.微創持續負壓引流技術治療肺癌胸腔積液的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8):49-50.
[收稿日期: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