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娜 王武明 譚靜
635000 四川 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院(彭娜,譚靜);四川中心醫院(王武明)
?
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血清肝纖維化指標及與肝功能相關性研究
彭娜王武明譚靜
635000四川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院(彭娜,譚靜);四川中心醫院(王武明)
【摘要】目的分析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血清肝纖維化指標及其與肝功能相關性,為疾病評估提供參考。方法選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5年5月收治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62例為研究對象,根據超聲診斷結果分為觀察組33例和對照組29例,分析肝纖維化指標水平,并分析與肝功能相關性。結果觀察組ALT(278±213) U/L、DBil(163±82) μmol/L、IBil(81±35) μmol/L以及TBil(241±106) μmol/L等顯著高于對照組ALT(157±106) U/L、DBil(106±57) μmol/L、IBil(50±26) μmol/L以及TBil(156±94) μmol/L,P<0.05,觀察組CHE指標(4475±1237) U/L顯著低于對照組(5627±1526) U/L,P<0.05,觀察組HA、IV-C顯著高于對照組HA(235±206) ng/mL、IV-C(267±126) ng/mL,P<0.05,HA與ALT、GGT呈現正相關,PC-Ⅲ與TBA、GGT呈現正相關,IV-C與ALT、TBil等呈現正相關,LN未發現相關性指標,HA和IV-C指標與肝功能相關性最高。結論嬰兒肝炎綜合征血清肝纖維化指標與肝功能存在明顯相關性,聯合檢測對評估患者病情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嬰兒肝炎綜合征;肝纖維化指標;肝功能指標;相關性
嬰兒肝炎綜合征是嬰兒時期起病具有黃疸癥狀與肝功能損傷的病癥,病因復雜,是嬰兒時期常見疾病,發病率在1/2500,發病原因不明[1]。肝纖維化是一種代償修復模式,同時能夠進一步促進肝損傷的發展[2]。正確評估肝纖維化程度對患者診斷至關重要,為分析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血清肝纖維化指標及其與肝功能相關性,整理患者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資料和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5年5月收治嬰兒肝炎綜合征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男36例,女26例,年齡1~22個月,平均年齡(4.2±2.1)月,均符合嬰兒肝炎綜合征診斷標準,經B超和肝膽核素檢查、梅毒檢測以及優生系列檢查等,排除先天性陰道閉鎖,依照超聲診斷結果,存在肝纖維化患者為觀察組,共33例,回聲增多,表面光滑,肝靜脈變細,其余為對照組,肝外形不大,回聲正常,靜脈走行清晰。
二、方法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肝功能,采用伯樂公司定值質控品檢測肝纖維化治療,清晨抽取靜脈血,分析血清,采用化學發光法測定肝纖維化治療和肝功能指標。肝功能指標包括ALT、直接膽紅素(DBil)、膽汁酸(TBA)、膽堿酯酶(CHE)等,肝纖維化監測指標包括透明質酸(HA)、4型膠原IV-C、血清Ⅲ型前膠原肽(PC-Ⅲ)、層黏連蛋白(LN)等。
三、統計學分析

結果
一、肝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ALT、DBil、IBil以及TBil等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CHE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s)
二、肝纖維化指標比較
患者HA、IV-C、PC-Ⅲ指標高于正常范圍內,觀察組HA、IV-C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三、肝功能與肝纖維化指標相關性
HA與ALT、GGT呈現正相關,PC-Ⅲ與TBA、GGT呈現正相關,IV-C與ALT、TBil等呈現正相關,LN未發現相關性指標,HA和IVC指標與肝功能相關性最高,詳見表3。

表2 肝纖維化指標比較(ng/mL)

表3 肝功能與肝纖維化指標相關性
注:表示存在相關性,*P<0.05。
討論
嬰兒肝炎綜合征是嬰兒常見疾病,臨床以肝細胞性黃疸、肝功能損害為主要表現[3],肝纖維化會進一步導致肝損害進展,嬰兒肝炎綜合征進展,肝內纖維組織不斷增生[4],能夠檢測到多種肝纖維化指標[5],研究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血清肝纖維化指標及其與肝功能相關性對患兒疾病評估有重要價值。
本組分析主要研究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血清肝纖維化指標及其與肝功能相關性。肝臟損害加劇肝纖維化過程[6],在本組分析中可以看出肝纖維化患者ALT(278±213) U/L、DBil(163±82) μmol/L、IBil(81±35) μmol/L以及TBil(241±106) μmol/L等顯著高于對照組ALT(157±106) U/L、DBil(106±57) μmol/L、IBil(50±26) μmol/L以及TBil(156±94) μmol/L,P<0.05,觀察組CHE指標(4475±1237) U/L顯著低于對照組(5627±1526) U/L,P<0.05,提示肝損害越嚴重,肝纖維化程度越嚴重,因此臨床給予護肝治療對改善肝纖維化進程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以往報告結果顯示血清HA、IV-C等水平與肝組織纖維化程度保持一致[7,8],HA在肝纖維化診斷中價值最高[9],能夠充分反映肝損害嚴重程度。本組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患者HA、IV-C、PC-Ⅲ指標高于正常范圍內,觀察組HA(395±261) ng/mL、IV-C(405±234) ng/mL顯著高于對照組HA(235±206) ng/mL、IV-C(267±126) ng/mL,P<0.05,提示HA和IV-C能夠作為反映肝纖維化水平的重要指標。
在分析肝纖維化指標與肝功能損害相關性研究中,認為HA、PC-Ⅲ與ALT、TBil等存在相關性[10],結合肝纖維化指標和肝功能指標能夠評估患者病情。本組分析與以往研究相一致,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HA與ALT、GGT呈現正相關,PC-Ⅲ與TBA、GGT呈現正相關,IV-C與ALT、TBil等呈現正相關,LN未發現相關性指標,HA和IV-C指標與肝功能相關性最高,說明檢測肝纖維化治療對判斷嬰兒肝炎綜合征病情嚴重程度有指導意義。
總之,嬰兒肝炎綜合征血清肝纖維化指標與肝功能存在明顯相關性,聯合檢測對評估患者病情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知軒,趙玉珍,郝美娜,等.肝硬化患者聲強定量與血清纖維化指標的相關性研究.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29:242-244.
2 楊玲, 曾文鋌, 謝栩碩,等. HBV C基因區表位變異與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相關性. 肝臟, 2013, 18:448-451.
3 劉沁毅, 裴彬, 孫琳,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組織病理變化與常規檢測指標的關系. 肝臟, 2013, 18:386-389.
4 鄧文林,熊慧,王玲玲,等.嬰兒肝炎綜合征血清纖維化標志物臨床價值研究.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4,6:1029-1032.
5 龍梅,朱莉,劉文莉,等.肝活檢病理檢查對嬰兒肝炎綜合征的臨床應用價值.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28:1491-1493.
6 齊永帥,杜麗,遲曉華,等.放射性核素肝膽顯像聯合總膽汁酸、谷氨酰轉肽酶檢測對嬰兒持續性黃疸的診斷價值.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4,29:1459-1462.
7 龍梅,朱莉,劉文莉,等.嬰兒肝炎綜合征肝臟巨細胞病毒低基質磷酸化蛋白的檢測意義.貴陽醫學院學報,2014,39:64-66.
8 崔俊,黃英,王大佳,等.膽道閉鎖與嬰兒肝炎綜合征的診斷和鑒別指標的分析.國際兒科學雜志,2014,41:652-655.
9 周立文,葛偉偉,張雅麗,等.復方鱉甲軟肝方血清防治肝纖維化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35:60-62,67.
10張茂燕,吳成,李傳應,等.嬰兒肝炎綜合征肝纖維化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3,22:987-989.
(本文編輯:易玲)
(收稿日期: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