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柱 徐國棟
[摘要]生態環境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保障,而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也占據著主導地位。隨著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日益重視,綠色建筑逐漸走進大眾的視線。綠色建筑的發展是時代的趨勢,而綠色建筑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則是人們需要探討與分析的。本文解析了開展綠色建筑的必要性以及綠色建筑與生態環境之間和諧相處的必要性,讓人們從更深的意義上了解綠色建筑,深知綠色建筑的重要性。
[關鍵詞]綠色建筑 生態環境 和諧相處
[中圖分類號]TU2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8-0143-01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功,人們的生活、消費水平日益提高,在資源與能源的需求上也不斷提升,從而演變成犧牲周圍的生態環境來滿足我們對大自然資源永無止境的獲取的一幕:國內無數的工廠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導致了溫室效應,使得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造成人類新一輪的生存危機。大量的事實證明,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已經到了支離破碎的地步,平衡即將打破,也可以說已經打破。為此中央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可以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也得為自己的后代留下一片福蔭。在注重未來發展的模式下,推行綠色建筑,是協調人類生活與生態環境的時代趨勢。
一、綠色建筑設計
綠色建筑的概念從宏觀上講,就是體現在怎樣開展“綠色”這兩個字。現代的建筑師們不應該把眼光只停留在個別建筑物上,而是放眼于全部,從整體出發,結合所有建筑,旨在把綠色理念投放到國內所有能涉及到的建筑,擁有創新、綠色的新規劃。例如,一些新的理念大部分都開始融會于建筑中,一些新的技術也開始嘗試著運用于建筑中,打造理想中的綠色建筑。如太陽能、風能、核能的采集與運用。但是其中的技術要求不能隨便地和建筑行業相結合,這需要建筑師拋開自身的知識框架,了解更多的與自身不相干的甚至是未知的知識范疇,與之相結合,從而去認知與熟悉,再結合本有的經驗將其“本土化”,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提高自我的專業水平后,再通過多方面的探討與交流,共同提高國內建筑師的綠色建筑新理念新技術,共同完成綠色建筑的發展與興起的偉大目標。
建筑師應當時刻遵守綠色建筑的基本原則,在工作中將這原則得以落實,在尊重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將“四節”做到最好,讓建筑不只是自然界的“外來物”,而是成為自然界的一分子,并且使得人們達到預期的居住的目標,居住環境與功能更是別具一格。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首先對待我們的環境要懷著敬重之意,進一步地了解自然,使我們日常的活動以不破壞自然環境為主,與自然和諧相處。秉持不過度使用的原則,高效利用自然資源,了解“四節”與建筑之間存在的辯證關系。建筑師在建筑之初就應該提出技術方案,增強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保護環境不讓其受到破壞,避免產生有污染的建筑材料;同時重視地域性、民族性、風俗性等,根據本地的自然資源、氣候環境、人文狀況等,設計出一系列合理的,符合現代要求的綠色建筑。
二、生態環境
我們要正確對待自然生態資源,實行綠色經濟。建立適合的現階段生態環境的管理體制。倡導綠色消費,節約物質資源。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建設的必要和環境污染整治的必要,并充分考慮兩者關系,堅持統一規劃,腳踏實地,環保與防污染兩者充分銜接起來,最終實現從綠色建筑走向綠色中國。
三、綠色建筑的應用
打造綠色建筑并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高投入,而且綠色建筑的概念也才是剛剛起步,并不是國內所有人都能認知的,所以,有些人往往普遍認為要打造一些涉及到“綠色”字樣的產品一定是高價或者高成本的,以為“綠色”代表著大量資金投入打造出來的精致產品,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這樣的結果不僅消耗大,而且壽命短,自身價值低。所以綠色建筑的優勢就在于在前期采用性價比較高的建材,但在后期其呈現的效果非常好。所以,采用低能耗的“綠色”建材,保證建筑質量,提高建筑壽命,打造綠色建筑是必然之舉。
綠色建筑不但只適合于新建筑,還可以對于老建筑已有建筑進行改造,使已有建筑通過相應的環保措施達到綠色建筑的標準,從而達到節能環保,創造舒適空間的目的。
四、綠色建筑與生態環境
人類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生態環境的好壞,所以如果我們的環境遭到損害,那么我們的生活將受到巨大的影響。所以,對于綠色建筑和生態環境,我們必須建設節約資源型住宅,而且在建設中需嚴格控制土地的流失,讓節能技術走進挨家挨戶,按照需求以及自然的承受能力做好資源綜合運用,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從真正意義上把綠色建筑與生態環境相結合,達到新時代的綠色建筑理念。
生態環境與每個人是息息相關的,我們保護好我們的大自然是義不容辭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有義務將綠色建筑進行推廣,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讓每一個人都時刻關注著綠色、環保、健康、舒適的概念。我們不需要政府部門的強制約束,我們力所能及地保護好自己接觸到的一切事物。綠色建筑和生態環境的關系還需要我們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這樣才能在生態環境中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綠色建筑。
【參考文獻】
[1]付朝輝.淺談綠色建筑與生態環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19).
[2]黃微微.淺談綠色建筑與環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15).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