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燕
【摘 要】在一個班級中,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很快領會教師的教學內容,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或是一些人的幫助,才能慢慢成長。合作學習理論研究者認為,在合作、競爭、和個人三種學習方式中,合作學習是最有效的一種學習方法,由此我進行了一些實踐。
【關鍵詞】小組合作;共同學習
一、小組合作學習實踐過程中反映的一些問題
(一)學生缺乏主動,教師顧此失彼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間應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動的關系。但在小組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的問題,這會影響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
分析原因:在學生還未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沒有及時提醒或指導組長對每個組學生的相互討論和交流進行監控;與常規教學相比,小組學習中,學生圍桌而坐,教師不容易發現學生開小差,小組活動中更容易出現放任自流的現象。學生方面:①部分學生性格、能力、家庭背景及情感體驗等因素不能很好的與別人交流,有較強的膽怯、羞澀心理而以旁觀者的身份自居;②目前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私心理嚴重,自我為中心,普遍缺乏合作意識和機會;③學生的個人職責不明確;④有些學生不愿意當眾暴露自己的思想。
(二)學生缺乏獨立思考,消極等待組員答案
小組形成一個小團體后,資源都會進行組內整合共享,有部分學生碰到稍微難點的題目就開始開小差,認為反正待會會有答案的,于是都放棄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只是消極地等待別人的答案。
分析原因:一、長期以來,數學都給學生枯燥、復雜的感覺,不如語文來得有意思,于是主觀上對數學有排斥,沒有興趣去深入學習;二、教師提供的合作問題過于單一,未全面考慮問題設置難易程度對學困生的影響,導致他們思考的進程很慢,不如不想;三、小組組團學習,反正別人的答案會跟自己共享,只需等待就能跟別人獲得同樣的信息,存在僥幸心理就依賴心理。
(三)合作時間不充裕,合作變成走過場
原因分析:一、教師未全面考慮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導致設置的問題與學生的發展不匹配,找不到突破口;二、教師在此過程中未作出合適的引導,幫助學生及時走出思維死角;三、教師課前思考不全面,沒有做好預案,受課程限制而讓小組合作變得“虎頭蛇尾”。
二、優化小組合作模式的措施
(一)合作小組異質組建,重新整合
學習小組的組建是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在最早建立合作小組時,教師最早考慮的是學生之間的成績,單一以學生成績為重要的劃分依據,往往會遺漏學生其他方面的特質。重新分組時,還是按4人為一組,在考慮成績的同時,不僅要求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而且在構成上要求小組成員在性別、個性特征、才能傾向、學習水平、家庭背景、社會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異,以便學習時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勢。小組建成后,還必須要求每個小組中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見、民主平等,體現了小組的團體力量和精神。
(二)培養學生良好團隊意識以及合作技能
培養小組成員團隊意識和合作技能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重點。合作學習不是一種個人的學習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需要每個成員具有足夠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技能。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小組合作確實讓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增大,但是參與最多的是成績優秀的學生,困難學生反而成了聽眾,直接越過自己的思考過程從優生那里獲得現成的信息,小眾學生的思考代替了團體思考,使得困難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收益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每個組員都應該有明確的分工,清楚自己該盡的職責,充分的參與到集體討論當中。
(三)加強組長培訓,處理組內突發狀況
在合作學習中,會有思維火花的碰撞,彼此不謀而合,當然也會有出現意見相悖的時候,幾個人爭執不下,討論變成比嗓門,這樣非但起不到該有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合作的進度。此時,一個優秀的組長就是一個小小的決策者,老師的好幫手,在必要時調解矛盾,組織意見不同的同學針對自己的看法說明理由。在這樣的過程中,幾個同學越辯越明,答案也在這樣的辯論中浮現出來。不要低估了組長的作用,他在組內的作用也可以使舉足輕重的,所以平時對組長的培訓必不可少。
(四)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鼓勵合作良性進行
在實踐容易有進入一個誤區,就是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總是根據自己的預期對小組整體進行評價,這樣容易造成以下幾個問題:一、教師是唯一評判者,難免會有評價遺漏;二、評價只看到了小組的成就不足,忽視了團體內個人的發展程度;三、評價只見結果,很少顧及學生思索的過程。所以,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迫在眉睫:一、教師進一步反思自己的引導與課堂調控能力,對學生的學習結果作出全面客觀評價;二、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參與程度、團結合作、先成任務、學習效果等指標進行評價各組學習行為和效果;三、評價在關注團體的同時,更多看到的應該是學生個人在活動參與中的成長與不足。
總之,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但要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的培養,使每個學生始終都處在主動、自由、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小組合作在小班化教學中還是一個在嘗試中前進的新模式,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不斷發展。從而構建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組織模式,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