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銀秀
摘 要:發展涉農電商是解決三農問題一個途徑,本文介紹了株洲農村電商的現狀,分析了困擾株洲農村電商發展的主要問題,提出培訓農民電子商務操作的技能、因地制宜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和發展多種形式的涉農電商、加強物流配套設計建設等途徑發展農村電商,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農業;電子商務;信息化
株洲是湖南省有名的糧食高產區和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業在株洲占據著重要位置;株洲農村人口占據總人口的40%(2013年數據)且貧困比例高。發展農業、發展農村、富裕農村是株洲地區的一個重要課題。電子商務作為一種高效、 便捷的交易方式引進農村,不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擴大銷售范圍,而且可以提高分散農戶生產經營的組織度,提升與市場對接度,從供需端改革,生產更多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農產品。所以對株洲農業電子商務進行研究,探索適合株洲農業特點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方法和策略, 對株洲農業的發展、 農民增收乃至農村扶貧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株洲農村電商的現狀
株洲電子商務起步于2003年左右,2010年后進入相對快速發展期。據行業統計,目前有30%的企業依托國內各類交易平臺開展電子商務業務,累計開設網上店鋪2萬余家。2013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約200億元,其中,B2B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164億元,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32億元。2012年阿里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株洲市位列“網商百強城市”。2014年3月,我市獲批為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
與蓬勃發展的株洲電商相比,株洲農村電商尚處于起步階段。株洲農產品銷售形式仍以傳統銷售和自產自銷為主,而通過電商銷售的僅占10%。從調研數據來看,絕大部分農民生產的農村物銷售都是兩種方式:一是等待收購商上門收獲,二是自己到集市進行銷售。銷售的對象和產品數量事前不確定,也無法根據需求進行生產。
二、株洲發展農村電商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寬帶網絡使用率不高。株洲光纖寬帶傳輸網絡已經覆蓋所有鄉鎮以及75%的行政村,但由于寬帶安裝成本偏高及農村電腦普及流程低,阻礙了農民對互聯網的進戶率。株洲農村家庭網絡寬帶進戶率只12%;且未來在整體網民規模增幅逐年收窄、城市化率穩步提高的背景下,農村非網民的轉化難度也隨之加大,未來將需要進一步的政策和市場激勵,推動農村網民規模增長。
(二)農民對網絡的應用能力偏低。株洲的農村與全國其他農村一樣,存在嚴重的空巢現象,大部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留在農村的絕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小孩。而老年農民對網絡的應用能力之低已經超越了常人的想象,大部分不會在電腦上打字,手機也只限于打接電話,更別說將自家的農產品放到網上去銷售,這些能力短期內難以培養。
(三)農村的物流配送體系比較落后。在株洲東南部的農村仍處于不發達狀態,交通狀況也不夠便利,類似四通一達和順豐等快遞公司根本就鞭長莫及,偏遠地區的物流快遞主要還是借助中國郵政的快遞體系去完成,等待發貨的迫切心情也許只能用望穿秋水去描述了。
(四)農產品生產規模化、特色化、標準化不夠。株洲大部分農業生產還是以家庭為主,生產的農產品以只給為主,在有余地的情況下才會去銷售,由于規模上不去,所以更加增加了種植和銷售成本。且由于以家庭生產為主,缺乏標準的農產品控制系統及農產品專業人才,對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安全食品的生產、流通、監管和可追溯體系的影響意識不濃,對現代營銷,特別是電商營銷方式賬務哦不多,缺乏技術能力人才支撐。而在種植的種類上,以傳統糧食作物為主,特色農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品牌效益。
三、株洲農村電商的可行對策
(一)培訓農民掌握電子商務操作的技能,形成自覺依托電商銷售的意識。首先要制定長遠的詳細的農村居民教育計劃,普遍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和農業科技水平在此基礎上對農民進行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知識培訓,教會農民如何使用計算機,如何從網上檢索到需要的信息以及在網絡上交易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提高農民的信息素質。對于農村地區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主要應該是從當地選擇一些文化水平和信息素質相對比較高的農進行高層次的電子商務技術培訓,而不宜一律從外面聘請或引進。另外一個途徑就是制定優惠政策,引導大專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進入農村地區進行“技術扶貧”,采用“傳、幫、帶”的方式培養當地農民使用網絡信息的技術和能力,推動當地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要加強對電子商務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克服恐懼心理,使人們能夠認識到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通過這種方式能更方便快捷獲得需求信息,以便安排農業生產;能以更實在的價格、更快的速度銷售出農產品。更重要的是要鼓勵農民通過合作組織嘗試農產品電子商務,使農民得到切身的利益,進而改變思想觀念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二)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的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基層設施建設。在株洲北部等條件比較好的地方,應加大對互聯網絡的發展力度,制定各種優惠措施,鼓勵和幫助農民上網,大力宣傳網絡信息服務帶來的便利。在株洲南部地區,在“PC+光纖”普及率難以提高的情況下,重點抓好“智能手機+無線網絡”的普及率和使用率,提高無線網絡覆蓋率,降低無線網絡使用費用。
(三)鼓勵和發展涉農電商,形成多種電商銷售模式。對于糧食、生豬等大宗農產品,鼓勵大型電商發展涉農商務,形成公司+農戶合作模式。農業發展需要技術、需要形成規模才能降低生產、物流等成本。每個農民都去學習所有知識和技術是不現實的,所以應該鼓勵涉農電商的發展。農民可以以土地和勞動力進行參股,公司與農戶簽訂購銷合同,規定產品規格、價格、規模,農民按訂單進行生產,并享受公司提供的技術和大型生產資料支持。
對于小規模特色農業,如炎陵的高山茶、綠色竹筍等,建立農產品網上直銷平臺,主要是構建適合農民層次的網上銷售平臺,比如依托手機終端進行信息上傳的網絡銷售平臺;在銷售端,加大宣傳力度,打造農產品與消費者零距離接觸,使“酒香不愁巷子深”。
(四)加強物流配套設計建設,降低物流成本。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建設落后是株洲地區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的瓶頸之一。在農村地區道路交通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之后,盡快建立起從鄉村到城市的集倉儲、冷藏、加工、配送以及長短途運輸功能為一體的農產品配送體系就成了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選擇。
小結:隨著株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株洲農業必然進一步發展,而農業的發展夯實農村電商基礎。兩者形成良性循環,最終促進農民富裕。
參考文獻:
[1] 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1號.
[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8號.
[3] 湖南省電子商務發展規劃(2014—2020年).湘政辦發〔2014〕57號.
[4] 株洲市電子商務發展規劃(2014—2020年).株洲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5] 林芳.湖南省農村電子商務新模式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4.
[6] 張振中.涉農電子商務如何沖關破局[N].農民日報.2014-1-7(003).
[7] 方芳,黃菁.湖南省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3(20):82-87
[8] 朱雯.株洲市電子商務發展路徑探討[J].價值工程,2015,397(2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