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要:隨著近年來各大高校的擴招,使得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面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有必要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大力開展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本文主要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及其具體途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就業指導;創業教育;現實意義;具體途徑
隨著高校教育的大眾化,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發嚴峻。創業也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幫助學生獲得創業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具有開創精神。因此,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
(一)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需要。就業是保證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穩定的保障。因此,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穩定,必須要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就某一專業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其具有較高的綜合文化素質。因此,大學生比其他勞動力具有更高的社會資源價值,其可以創造的經濟價值遠遠超過其他不具備相關素質的勞動力。
(二)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針對人的發展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論”。該理論指出,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別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與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該理論不僅僅適用于人的需求層次,其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的發展的幾個階段。人主要通過不斷的努力實現自身價值,從而實現發展。創業教育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交流與組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規劃能力等幫助學生實現更高層次的需要,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客觀需要。當前我國大學生普遍面臨就業難的問題,大學生在就業中的注重點從以往的崗位數量變為現在的崗位匹配性,從以往的收入變為現在的發展空間。大學生就業過程中關注點的轉換體現了其對就業質量的關注。崗位與自身專業的匹配程度、所任職工作以后的發展空間以及相關的權益保障都是反映就業質量的指標。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同時也是推動大學生就業的客觀需要。
二、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的具體途徑
(一)提高創業課程教師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對創業課程教師的創業理論以及實踐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創業教師普遍缺乏實際創業經驗,因此在進行創業教育時無法做到理論聯系實踐,進而導致創業教育缺乏有效性。在高校就業指導課程中開展創業教育,迫切需要創業課程教師在理論與實踐方面不斷完善。創業課程教師需要積極投身到社會創業實踐中,在實踐過程中與成功的創業者交流進而提升自身的創業經驗。此外,還應該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而提高自身的創業理論知識水平。創業課程教師應該積極探索,不斷進取,使自身的創業教育理論水平與實踐水平得到同步發展。
創業課程教師理論與實踐水平的提高,除了不斷學習之外,相關部門還應該為教師提供多種形式的學習機會,如必要的教師培訓、教師講座以及教師經驗交流會等,從而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創業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創業教育不僅僅是在高校中開展的一門創業教育課程,其更是一種全民性的系統工程,因此創業教育的開展應該得到全社會的支持。現階段,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相關的政府部門、企業、新聞媒體都有責任支持并關注創業教育,并積極配合創業教育的實施。創業教育是一項具有強烈的政策性且涉及范圍較廣的事業,因此需要相關政府部門統籌協調,保證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各大企業還應該鼓勵學生創業,為積極的創業者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如設立一些創業基金等。各大媒體應該加大對自主創業成功案例的宣傳力度,鼓勵學生積極創業。
(三)改變就業指導課的教學模式。傳統的就業指導課多以教師的口頭教授為主,且主要側重于發布信息、指導學生的就業技巧等方面內容的教授。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需要改變就業指導課的傳統教學模式。創業教育實踐性、綜合性以及創新性的特點使就業指導課程必須采取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些創業案例,讓學生參與到對創業案例的討論中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對創業問題的分析與判斷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請一些具有成功創業經驗的創業者與有關創業的專家學者與學生一起就創業話題進行討論,使學生對創業理論與創業實踐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
綜上所述,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改善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具有積極意義。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有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參考文獻:
[1]王素霞. 當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
[2]蔡心. 新時期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