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學科的整合
1.1課件內容要突出重點,簡單實用,不可過于追求形式。在制作課件時,色彩不可過于豐富,要注意學生學習時的心理,避免喧賓奪主。盡可能采用比較簡短的句子,動畫和圖片起到點睛作用即可,太花哨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1.2強化基礎練習的課件設計要符合學科特點,把握英語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系統化訓練時,要切實保障所設計的課件在使用中能夠給英語教學帶來效果,這是英語教學所不可缺的。整合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要協調好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的關系,才能實現兩者整合后效能的顯著增強。要切實根據教學的需要衡量是否真的有必要進行整合,如果通過別的途徑也能達到同樣的教學效果,就要在兩種途徑中進行認真比較,選擇最優質的途徑。
1.3課件制作和操作要簡單可行,能體現學科特色。教師要明確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整合是以服務英語教學為目的的,教師切不可以在技術層面傾注過多精力,要立足于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4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立足于對學生基本功的培養,教師在設計語言講解和訓練的課件時,要注意控制好信息量,對短語、單詞、例旬、結構等進行精心優選。盡管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恰當使用確實能給我們的英語教學帶來活力,但它只能起輔助作用,不能取代教師的作用。有些抽象的東西還是需要教師耐心、細致地講解,甚至要大講特講。教師對課堂的操控、臨場機智、豐富的肢體語言、幽默風趣的個性魅力都是多媒體信息技術所無法取代的。
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造了大量的英語語言實踐活動機會,強化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鼓勵學生與組內成員互相合作,促進學生相互啟發、共同探索,提高主動參與和合作意識,使他們形成積極的情感狀態,增強自信心。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首先必須進行合理分組,遵循互補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等,保證學生在學習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其次要分工明確,促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提醒英語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及時幫助其他學生,使人人都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顒訒r教師要仔細觀察,適時參與并引導指點,為學生提供英語詞匯、句式、語法、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相關幫助,注重學習活動的實效性。
3.優化教學目標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的實現度是評價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師采用各種策略和方法,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充分體驗求知的過程,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充分、持續的發展。教師采取活動化的教學策略,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郝梅,茍麗娜,2004)。
3.1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計課堂活動。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支配、控制和調節著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只有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學有所悟,才能真正體現教學目標設置的合理性,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2關注目標主體和梯度,體現活動設計的層次性。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主要體現在各項任務的完成效果上。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注重梯度,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從而了解教學目標的實現度。
3.3落實三維目標,重視情感體驗。新課程標準提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應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綜合發展的基礎上,其中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3.4優化教學過程,開展高效多樣的課堂活動。優化教學過程是實施高效教學的基礎和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促成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把教學的中心轉移到學生的學習上,真正落實“學習中心論”。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能力的發展;要落實好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的教學用語要簡練、清晰、富有感染力;教學內容的呈現既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生動、形象的優勢,又要重視傳統教學手段簡潔、高效的特點;應優先選擇“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要科學把握“先學后教”與“先教后學”的關系,面向全體,因材施教。興趣是英語學習的強大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帶動學生愉快地去求知、去鉆研、去探索。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因人、因地、因材而異,創造性地設置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活動的交際性、趣味性、針對性和多樣性。教師應通過運用激勵藝術、啟發藝術、提問藝術、幽默藝術和展演藝術等,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真正發揮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4.合理使用教輔材料
現成的英語教輔用起來比較省心,但如果不加甄別,全盤接收,就會產生浪費。
4.1課外閱讀用加法。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僅僅靠課堂的信息輸入量是遠遠不夠的。高中畢業生的課外閱讀量要達到30萬字以上,這是一個基本量,要求學生進行課外廣泛閱讀。因而,英語教師除了做好常規的課堂教學之外,還要積極投身于英語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如文學名著導讀和欣賞、報刊閱讀等。
4.2教輔題量用減法。英語教輔浩如煙海,如果不加選擇地使用,學生將不堪重負。所以教師要在上課前或布置作業前,認真“預做”,聽力練習要“預聽”,將那些陳舊、老套、過時、重復、要求超綱的內容堅決刪除和摒棄。
4.3教輔輸出用乘法。教師備課是在廣泛涉獵的基礎上,要善于融會貫通,精選各類英語教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內容,使英語教輔使用效果最優化。在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操作上,要設法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讓學生體驗語言的真實性,取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