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逸龍
研究合作學習的著名學者王坦說過:合作學習是以開發和利用課堂中人的關系為基點,以課程目標為先導,以全員互動為動力,以班級授課為前導結構,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以小組團體成績為標準,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學業成績和改善班級內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的一系列教育活動的統一。
合作學習是課標課程倡導的嶄新學習方式。提倡合作學習,強調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這是社會的要求、時代的呼喚。然而高中生正處在熱愛學習的重要階段,老師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的形式,有利于促進同學之間的互動,加強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同學之間形成團隊意識,培養同學團隊協作精神,能有效防止個別同學分化成不愛學習、調皮搗蛋的“差生”。
在傳統的學習中,少數同學的成功往往使其他同學難成功,那些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的同學被看做老師跟前的“紅人”,為此,其他同學在學習活動中就明顯表現出信心不足。而相比之下,合作學習中同學們朝著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學習活動被賦予了積極意義。然而在合作學習中,同學們通過互相解釋來學習,而同學們在給其他組員作解釋的同時,就必須想辦法組織自己的思想,詳盡闡述一些認知的細節,這樣一來,他們自己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了。在合作學習所營造的特殊的氛圍中,同學們在共同學習交往,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交流,培養了彼此間的合作與協作精神。而且大家在互相學習中能夠不斷學習別人的優點,反省自己的缺點,就有助于進一步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潛能,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當然,同學們也可以學學以下同學。例如,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有理數及其運算”,在同學們掌握了有理數相關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出了一題:“有一種‘二十四點的游戲,其規則是:任取1—13中的四個自然數,將這四個數(每個數只能有一次)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使其結果等于24?,F有四個自然數3,4,-6,10,運用上述規則寫出運算式,使其結果等于24,另有四個數3,-5,7,-13,可通過運算式,使其結果等于24。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寫出有關的運算式。”在小組學習中,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對如何計算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最后得出如下幾種運算方法:(1)3×[4+10+(-6)];(2)(10-4)-3×(-6);(3)4-(-6)/3×10;(4)[(-13)×(-5)+7]/3。例如:在數學高中數學“二次函數的圖像及性質”時,對于概念性的對稱性、頂點坐標等知識,通過老師授課可以使同學們較好地掌握;而對于圖像的開口方向、開口大小、對稱性、增減性等,則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分工合作讓每組員分別畫出圖像,相互比較、分析,最后以小組為單位總結出二次函數圖像的有關性質。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無數學習實踐告訴我們,如果學生連基本的學習習慣都沒有養成,則難以有大的進展和突破。因此學習過程中應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放在首要位置。如培養在課堂上敢于發言,主動提問的習慣;別人發言能認真傾聽的習慣;與別人意見不一致時,要保留、要堅持的習慣;小組合作構建知識的意識和習慣等。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其自身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自然就會有很大的增強。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不能頻繁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生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把握好合作學習的時機。在學習新知階段,營造小組學習的積極氛圍。在學習結構相似的內容時,放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認知活動中,出現思維障礙而無法排除,也就是教學的重、難點時,要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發揮集體智慧。在對知識進行歸納復習時,組織學生分小組自主歸納。每節課合作次數盡量不要超過兩次,同時要給足時間,不可草草收場。
匯報交流時,不僅要讓學生把最后的結果說出來,還要讓他們把思考、討論、探究的過程分享一下,這能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與其他小組的探討也能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還應注意匯報不應該成為優等生的專利,而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讓每個成員都有機會發言,哪怕只說一句話也行。這樣做,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和展示的機會,小組整體水平才會提高,集體凝聚力才會增強。
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不僅絕于同學間的默契配合還取決于老師的引導和參與。在合作學習中,老師的重心不僅僅是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方案,還要應對在展開合作學習過程中隨時都會發生的意外。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則往往會阻礙合作學習的順利展開,甚至還會影響同學間的感情。所以老師在展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為同學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當然,同學們也可以主動向老師請教,達到更好的效果。
合作學習既增加了課堂容量,又優化了教學效果,且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指導教師:周明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