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燕
摘 要: 作者就在體育與健康實踐課堂教學中拓展耐久跑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組織形式、調動學的生參與積極性總結了階段性教學探索的得失。
關鍵詞: 有氧耐力 多樣性教學策略 教學方法
一、概念及界定
耐力素質是指人體在長時間進行工作或運動中消除疲勞的能力,也是反映人體健康水平或體質強弱的一個重要標志,主要包括發展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長時間進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多采用長跑、長距離游泳等方法。負荷強度為最大負荷強度的75%~85%,心率在140次/分~170次/分,時間最少5分鐘,一般在15分鐘以上。
二、現狀分析
目前學生的耐力素質普遍較低,學生對長跑或長時間的慢跑多表現為抵觸、消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長跑活動的單調、乏味、枯燥性,另一方面是因為體能的不可及。
三、教學策略
(一)以學生自我設置階段性練習目標督促自我練習目標的實現。
1.在發展有氧耐力活動前,為班級整體制定階段性的學練目標。在課的熱身慢跑環節、在不同距離的耐久跑、在形式多變的旨在發展有氧耐力的練習之前,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班級整體、練習內容等因素,提出完成本次(項)練習的時間上、下限(即目標的指定),并在練習期間努力實現該目標,練習結束后通過讓學生自我感覺時長和教師公布用時給予及時的反饋。
2.關注個體發展,引導每位學生設置并達成階段性練習目標。個體不同,體能不同,起始的耐久跑水平也勢必不同。在讓學生自定練習目標的過程中,教師承擔的是指導、點撥和協助檢測、反饋的角色。在耐久跑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自定目標,并及時給予有力的有據可依的建議,讓學生心悅誠服。
(二)合理安排與設計耐久跑教學
1.按教學任務安排教學內容。結合季節特點及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有計劃地安排規定距離的“常規跑”。
2.以學生喜愛的運動為依托,通過調控運動量及運動強度進行“變相”有氧耐力練習。
四、教學方法
(一)常規跑
學生按體能進行自主分組。練習要求為:“一個都不能掉隊”,在教學中教師給予練習用時方面的提示和語言激勵;跑的距離在2000米左右,總時間約在15分鐘~25分鐘內。
(二)變速跑
規定距離的快、慢速定距離跑,一般安排在2000米~2400米;分組按縱隊慢跑,隊尾沿縱隊快速前超作領隊的變速跑,一般安排在1200米~1600米;總時間約在12分鐘~20分鐘。
(三)激趣“變相”練習
1.依次變換領隊人員的多種圖形規定跑。這一練習對初步接觸場地區域及隊列變換的初一年級來說,比較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分四是組,組內學生每人負責帶隊在指定區域中完成兩個繞場行進、兩個對角線跑、六次蛇形跑后交換至隊尾,原縱隊中第二位學生擔任領頭者,依次類推。學生在組織與協作中體會組織紀律與配合協作的角色變換,體驗堅持到底,不輕易言敗的意志品質。在實踐中,此練習方法的效果非常好,總的練習時間約在20分鐘~25分鐘。
在各種游戲或其他項目的練習中,通過變換分組,變換跑動圖形和行進路線,迎面接力跑,搬運接力跑等方法,都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
2.在籃球、足球等球類項目教學中,可以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球類游戲或比賽提高耐久跑的能力。如連續籃球運球練習:繞場慢跑中隊尾同學運球跑進,聽信號后將球遞給前一位同學,自己迅速跑到隊前帶隊慢跑,依次類推……在跑和運球中,學生情感體驗與技術改進均能得到鞏固與提高。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合理增加活動的量,隨著時間的推移,練習的增多,學生在心理和體力方面提前做好一定的準備,為以后練習耐久跑打下良好的基礎。
3.采用間歇訓練法在游戲中發展學生的有氧耐力。間歇訓練法是一種采用各種強度的重復刺激,并在練習之間按預定計劃安排間歇時間,不完全休息的訓練方法,這種方法對發展耐力水平非常有效。間歇訓練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有強度、負荷數量、持續時間、間歇時間、休息方式、練習組合等。游戲如“接二連三”、“籃球場地線間來回折返跑”等,均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組內的團結協作意識,并在奮勇爭先中將各自的奔跑速度發揮到極致。
(四)“心理減負”法
在課堂教學中應經常改變耐久跑練習的內容和形式,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趣味性,降低心理疲勞程度。
1.情境教學法:將情境教學引入耐久跑練習中,如在耐久跑路線上分別設置文字信息或圖片信息,讓學生在耐久跑過程中完成相應的情境“任務”等。
2.一定強度的游戲練習法:如4-6小組30米~50米迎面接力比賽、變相貼燒餅游戲、米字格追逐游戲、6-8人一組的籃球搶斷游戲,花樣跳繩等,以提高有氧耐力素質。
3.變換練習地形跑:如利用校園環境做自然地形跑。在校園內按指定路線進行耐久跑練習;或開展“新鐵人5項”比賽,即在跑進路線上設置相應的障礙,要求在途經時需合理越過相應障礙等。如此的設計安排,學生不會再覺得練習枯燥無味,能斗志昂揚地參與老師設計的耐久跑練習,不知不覺地在練習中提高耐力素質。
通過近三年的教學跟蹤研究發現:在教學中采用引導學生自定耐久跑項目練習的階段性練習目標,可以使耐久跑被時常“記掛”在學生的心里、嘴上,成為他們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從而避免學生“談跑色變”的現象;通過適合學生身心發展及需求的教學策略的落實,多變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令學生在他們喜愛的各項練習中通過積極參與、階段性練習目標達成的自我挑戰中“不知不覺”逐漸突破個體有氧耐力水平的“瓶頸”,此時學生的練習行動相對而言是主動的、有沖擊力的。
通過一個個小的練習目標的實現、通過自己點點滴滴的努力,當學生在每一個學期的始、末,看到自己的耐久跑成績呈梯度上升趨勢時,我想,學生內心的自強、拼搏、進取與自我超越精神和意識會逐漸變得強大——學生面對體育課,面對耐久跑,自然而然地就會多一份勇氣、自信和擔當。
參考文獻:
[1]萬興帥.關于初中體育耐久跑教學的創新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29).
[2]秦曉紅.發展中學生耐力素質的幾種方法和手段[J].體育教學,2001(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