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府
摘 要: 本文將從英語教學遇到的問題入手,提出解決這些困難的方法,從根本上走進學生心靈,從而整合英語教學。
關鍵詞: 英語教學 反思 教學整合
多年前國家就提出適應基礎教育課程的整體改革,然而,真正以學生為主的課堂理念并沒有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隨著教學的發展,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遇到了許多困難:
現狀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在課堂上習慣被動地接受,很多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甚至連日常作業都不能完成。
現狀二:老師疲于每天處理學生問題、備課、改作業等,面對棘手的問題,想不出更好的方法吸引學生。
現狀三: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開始叛逆、自以為是,不聽取教導,不尊重老師,甚至拉幫結派、逃課等。
面對現狀,我們就只能坐以待斃嗎?我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真正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1)反思課堂教學結構。英語課堂基本上遵守著“四部曲”,首先是“趕鴨子”,指預備鈴后把學生都趕進教室。其次是“填鴨子”,即教師輸入多,讓他們讀、念、記、背。到考試時就是“考鴨子”,最后學生都變成了“板鴨子”。學生一直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沒有想象的空間,沒有實踐的空間,課間很少用英語交流,日常生活中沒有語言環境。(2)反思教師的教學方式。著名的英國語言學家Alexander認為:“中國的教師們習慣迫使學生學習,只是在喂別人,這樣學生學英語是僵死的,它將永遠無法轉入真實的生活中。”(3)反思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基石,教師只有不斷地創設出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不斷提升。(4)反思學習評價,注重學習反饋。不能單純地評價學生的考試成績,必須把眼光放遠一些,想得更多一些,從學生能力及創新精神等角度,從素質教育的高度評價學生。
我們應該走進學生心靈,整合英語教學。那么,該如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呢?我認為:英語教學的設計,要考慮英語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教學任務的具體性、教學因素的復雜性、教學功能的整體性及教學過程的動態性;同時也要考慮教學目的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要考慮實現英語教學的多樣化,鼓勵學生創造。
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英語教學整合,大致可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1)準備階段。確定完英語教材后,必須以準備知識、準備學生為兩個基本教學依據。即教師應準備好教材中的內容,難點、重點的教授過程和處理措施;準備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的狀態、心態。
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在尊重學生、培養組長的前提下來評定學生們的成績,分析學生們的狀況,給學生在聽、說、讀,寫和分析討論等方面的發展留下充足的空間。
(2)講授階段。教師應執行三個基本原則:
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情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設備,在課文內容的情景上、掛圖上大做文章,精心設計,制成精美課件,也可以利用實物、身勢實現。在開學初,我將日常生活中的英語介紹給學生,如hello,goodbye,sofa,TV,WC,NBA等用語。向學生介紹英語課本中的建筑,如大本鐘、白宮、悉尼歌劇院等,告訴學生英語課可以學到許多國外的知識,像風俗習慣、傳統節日、幽默故事等。另外,播放一些經典歌曲、動畫片等,甚至是自己的一些經歷,豐富學生的知識,活躍課堂氣氛,也提高學生的興趣。再者,一些英語單詞接龍、填字游戲、猜謎、看英語畫畫等活動,也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七年級Unit7“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教師可布置一個購物的場景,讓學生自編自演,完成購物的對話,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教顏色的詞匯時,教師可讓學生談論各自喜歡的顏色、服裝、學習用品等;教食品、飲料、運動的詞匯時,教師可拿來實物,師生之間進行對話,互相了解各自喜好;教電話用語時,教師可拿來實物,讓學生練習電話用語。在這種模擬的真實環境的活動中進行交際,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學習英語的自覺性和自信心也大大增強了。
②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簡筆畫展示題意、課文含義等來幫助學生理解原文,也可用動作表演幫學生掃清單詞、詞組障礙。教師可將整個過程分出教學層次,使學生脫離背臺詞式的對話或課文,脫口而出,也可以讓生生合作,由學生自由發揮,樂意表達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做免去了學生舉手回答的束縛感,強調了學生模仿語言、實踐語言的特點,確立了學生實踐、運用語言的主體地位。
③師生協作,發展學生的主體學習能力。根據教材的特點,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及思維記憶能力等。教師在放完聽力第三遍后,請同學們準備復述,這樣能更進一步加強語言的實踐性,這時教師協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困難。至此,學生在教師的協助下,復述起來一般不會再有太大的困難。遇到復述基本沒有困難時,教師再啟發學生,比如: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school life?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學生整節課的精力集中在語言的運用上,學會主動聽和看、尋找和分析,能沒有自信、沒有成功感嗎?
當然,英語的課堂模式還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英語教師任重而道遠。要真正整合英語教學,需要每位英語教師都體會到現實的嚴峻性,真正轉變思想和教學理念,從而找到自己的歸屬感,讓每個學生都找到歸屬感。
參考文獻:
[1]汪穎,付源.《淺談激發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中學生英語教師版,2009(11).
[2]肖嫚.互動式教學模式與英語口語能力培養.科技信息,2009(02).
[3]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