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李 彩,李 輝,郭凌宇
Li Cai, Li Hui, Guo Lingyu
?
德州學院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質狀況的調查研究
引言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的體質狀況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這已經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并且有研究認為,青少年體質下降不僅僅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而且直接關系到國民素質的提高,最終成為社會發展的潛在危機[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共同決定2007年開始, 結合《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全面實施, 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組織教師進行培訓,組織學生定期進行體質測驗,教育部還在全國選出學校進行試點,隨機抽出部分學生上報教育部,來評測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但經過幾年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來看,學生的體質沒有明顯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現謹對德州學院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體質狀況進行調查研究,了解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提高他們的體質健康水平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德州學院體育學院德州學院體育專業(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專業)2012級學生、2013級學生、2014級學生、2015級學生(年齡范圍20-24歲,人數共計約800人)。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
對德州學院體育專業2012級、2013級、2014級、2015級學生發放問卷。共發放800份,回收779份,無效8份,有效率98.9%。
1.2.2調閱體質監測數據
調閱體育專業大四學生前三年男女生身體形態機能素質統計表。
1.2.3數理統計法
對收回的問卷進行整理,剔除其中的無效問卷,運用統計軟件對有效問卷進行分析。
1.2.4訪談法
在調查期間隨機訪問體育專業大學生和體育專業的老師,并對訪談結果進行整理分析。
1.2.5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國內相關研究成果,了解近年來我院體育專業學生課外鍛煉的相關情況,對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進行深入分析,提出結論和建議。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
2.1.1體育專業在校大學生體質健康2015年秋季測試結果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評分采用的是百分位數區分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等級(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用于百分位數相應的百分值乘以權重系數得到的分值作為學生在各評分指標上的評分值。根據學生所得的總分的高低評為優秀(86分以上)、良好(76~85分)、及格(60~75分)、不及格(59分以下)等相應等級[4]。在2015年秋季對德州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最新體質健康最新測試結果顯示,從總體上來說,我校體育專業學生的體質指數大多在75~85分之間,體質狀況處于良好水平,不及格率很低,但優秀率也較低,呈現出中間多兩頭少的趨勢。體育專業現有的四個年級中,二年級(2014級)學生的體質指數平均值最高,為87.5,一年級(2015級)學生居于次位,平均值為83.8,大四的體質指數為最低平均值為75.1。相應的,其他身體機能指標也均為大二學生居于首位,其次為大一,第三位是大三學生,大四學生最差。從各年級體質指數的標準差來看,大一、大二的標準差較小,大三、大四的標準差較大,說明,大一學生的體質個體間差異較小,大四學生的體質個體間差異較大。
2.1.22012級在校期間體質健康監測數據

表1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最新體質健康監測數據(2015年秋季測試結果)

表2 體育專業2012級學生四年來體質健康監測數據
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體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體質健康的變化情況,我們調閱體育專業2012級學生四年來體質健康監測數據并加以統計(見表2),發現體育專業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期間,雖然身體各項指標的變化不盡相同,但身體素質總體水平呈先上升后又下降的曲線變化。從統計結果來看,2012級學生的體質指數從大一到大三逐年升高,大三時達到84.3,大四的體質指數迅速下降,甚至低于入學時水平。體育專業學生入學后肺活量逐年增加,第三學年達到最大,第四學年有所下降,總體仍高于入學時的水平,波動幅度不大;無論男生還是女生,臺階實驗得分在大二時稍有提高大三時又略有下降,大四與大三時基本持平,仍稍高于入學水平;男生的立定跳遠和引體向上(每分鐘)測試結果,都是在第二學年明顯增加,而后下降,第四學年下降明顯,幾乎降至入學時水平;女生的立定跳遠和仰臥起坐(每分鐘)在校四年間總體呈下降趨勢——雖然下降幅度不太明顯。
2.2體育專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
2.2.1導致體育專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下降的主要因素

表3 導致我院體育專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限選兩項)
調查問卷中,將導致體育專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下降的主要因素歸為五類作為選項,要求從中選出兩項作為主要的原因。統計結果顯示,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選擇“課程訓練安排不合理”、“課業負擔重”作為導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的比例較大,大四學生選擇“缺乏課余鍛煉”和“個人不良習慣”作為導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主要因素的比例較大的比例較大。其中大一男生選擇“課業負擔重”為首要因素的比例為35.1%,女生選擇“課業負擔重”為首要因素的比例為34.2%;大二男生選擇“課程訓練安排不合理”為首要因素的比例為33.0%,女生選擇“課業負擔重”為首要因素的比例為42.1%;大三男生選擇“選擇課業負擔重”為首要因素的比例為31.2%,女生選擇“課業負擔重”為首要因素的比例為32.4%;大四男生選擇“缺乏課余鍛煉”為首要因素的比例為33.3%,女生選擇“缺乏課余鍛煉”為首要因素的比例為32.0%。值得注意的是,四個年級中,選擇“缺乏課余鍛煉”、“個人不良習慣”作為導致體質健康狀況下降的主要因素的比例是逐年升高的。
訪談時發現,我校體育專業部分學生有吸煙、熬夜上網游戲等不良生活習慣,要相當多的同學夜里不睡、早晨不起,長期不吃早餐。雖然大多數學生對體育健身有良好的認識態度,并有健身意識,但由于種種原因,對自己的體育運動行為缺乏科學的指導和醫務監督,鍛煉時間、頻度和運動負荷都不盡理想。體育專業大四時專業課很少,相當一部分學生把課余時間都用于英語四、六級、計算機等級考試,做家教、找工作,或為考研、考公務員做準備。部分同學也因為營養和運動損傷導致體質下降。
2.2.2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的主要方式
調查問卷統計顯示,體育專業大一、大二學生的的體育運動方式,主要都是是專業技能課和專業比賽、集訓;大三學生的體育運動方式仍舊主要是專業技能課和專業比賽、集訓,但與大一、大二相比,專業比賽、集訓所占比例更大;大四學生的體育運動方式主要是每天業余體育鍛煉和假期體育鍛煉。從大一到大三,學生選擇專業比賽、集訓的比例逐年上升;從大一到大四,四個年級的學生中選擇專業技能課的比例逐年下降;而從大一到大四,四個年級的學生中選擇每天業余體育鍛煉和假期體育鍛煉的比例逐年上升。這表明在大一、大二,體育專業的學生主要在課堂上或集訓時進行運動。大三和大四則主要在課外進行鍛煉。
走訪時發現,體育專業大一、大二的課程門數較多,且比較集中,學生每天只是上運動技能課就已感到累得發昏,已沒有時間、體力進行業余訓練,星期天、甚至寒、暑假也懶得再去運動;大三時,學生要應付各種要求較高的專項選修課,部分同學還要參加基本功大賽,要進行集訓。大四同學為了考研,一般只進行報考專業所需的專項運動技術訓練來提高技能,還有部分同學在俱樂部打工,做兼職教練。
2.2.3我院體育專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負面影響因素

表4 我校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的主要方式

表5 我院體育專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負面影響因素(限選兩項)
調查問卷中,影響我院體育專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負面影響因素歸為五類作為選項,要求從中選出兩項作為主要的因素。“課堂學習任務繁重”在影響大一、大二、大三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負面影響因素中比例都較高,女生選擇“課堂學習任務繁重”比例明顯高于男生。“課堂學習任務繁重”對大四學生的影響則較小。在影響體育專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負面影響因素中,“場地設施不足”的比例也較高,特別是對大三的影響較大,對大四的影響因素比例較大的是“場地設施不足”和其他因素,“課堂學習任務繁重”比例則明顯降低,甚至低于“其他因素”。即無論哪個年級,都認為場地設施不足是影響他們進行課余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運動損傷的影響因素則較小。大一、大二、大三“課堂學習任務繁重”則成為主要因素。
訪談時,許多大一、大二學生反應,每學期除了專業課程外,還要參加各種選修課、必修課的學習和考試等,來完成學校規定的學分,系部、學生會的社團活動又多,課外時間就所剩無幾,無暇顧及業余體育鍛煉。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總體上來說,我校體育專業學生的體質指數大多在75~85分之間,體質狀況處于良好水平,不及格率很低,但優秀率也較低,呈現出中間多兩頭少的趨勢。現有的四個年級中,大二學生的體質指數平均值最高,大四學生的體質指數最低。
2.我校體育專業學生在校的四年間,盡管運動技能、機能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學生的體質指數從大一到大三逐年升高,大四的體質指數迅速下降,甚至低于入學時水平。
3.課業負擔重、技能課及訓練安排不合理、缺乏科學的課余體育鍛煉是妨礙我校體育專業學生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4.我校體育專業學生高年級學生的體育鍛煉基本處于無序狀態,體育專業學生并沒有真正養成運動健身的行為習慣。低年級學生的運動鍛煉基本圍繞課堂教學和比賽集訓進行,似乎都是被動的、階段的、功利性的,每天運動量負荷過大,也很難從中獲得心理的愉悅。
3.2建議
1.學校有關部門應對體育專業學體質健康的問題給予足夠重視,充分考慮專業特點和學生需求,加大人、材、物的投入,改善學校教學和學生鍛煉的環境,使體育專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穩步提升。
2.提高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激發、保護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并給予及時的科學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
3.學校有關部門應注意調整體育專業技能課程設置和教學目標,加大課程改革力度,使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充分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并使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4.體育專業學生要注重自身運動健身科學理念的培養,掌握體育科學理論和方法,理論聯系實際,正確處理專業技能學習和體育鍛煉的關系,成為真正的“體育人”。
參考文獻:
[1]尚保春. 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同類不同測試項目的比較與分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129-130.
[2]甄志平,毛振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指標體系結構與嬗變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5(2):1-9.
[3]陳真.福建省部分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25):114-117.
[4]甄志平,張瑛秋,邢文華. 中國學生體質測試指標體系演進與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7):925-927.
[5]范曉軍.我院女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三明學院學報,2008(25):232-235.
[6]常德勝.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現狀及對策[J].體育科學研究,2008,12(2):92-95.
[7]華厚杰.大學生體質測試的分析與探討[J].教育探索,2008,199(1):76-77.
[8]何仲愷.體質的概念及其與健康的關系[J].體育科學,2002.22(2):38-38.
[9]王金龍.大學生體質監測報告與課外體育活動管理[J].航海教育研究.2007,4:99.
[10]何永超.對北京市大學生體質狀況的研究與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2.38(9):50-51.
[11]林清.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現狀調查及其研究[J]北京體育人學學報,2007,30(11):371-372.
[12]何仲愷.體質的概念及其與健康的關系[J].體育科學,2002.22(2):38-38.
[13]陳雁楊.體育與健康理論教程[M].湖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8:116-118.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Physical Fitness of P.E. Majors in Dezhou University
山西大學,山西 太原030006
李彩,李輝,郭凌宇
Li Cai, Li Hui, Guo Lingyu
摘要:通過對德州學院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發現體育專業學生體質狀況雖然整體處于良好水平,但在校期間的體育鍛煉主要圍繞課堂教學和競賽集訓進行,由于課業學習負擔重、課程訓練安排不合理、缺乏科學的健身習慣等因素,造成體質健康呈波浪式變化。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專業;體質健康;課程設置;課余體育鍛煉
Abstract: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P.E. majors in Dezhou University finds that although generally their physical fitness remain at a good level, yet their school physical exercise mainly center aroun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mpetition training. Factors such as heavy study load, un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courses and training and insufficient scientific fitness habit lead to undulated changes of physical health.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P.E. major; physical health; curriculum setting;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5.045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5-0095-3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