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相當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并開始重視精神享受,這也促進了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演出行業在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也在最近幾年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成績。為了保證演出行業能在未來長遠、穩定、健康地發展,因此,對演出行業的稅收政策分析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隨著“營改增”新的稅收政策的全面普及,已經對各行各業的稅收工作帶來了不同程度地影響。其中,“營改增”新政對演出行業也帶來一定的影響,本文分析了我國演出市場的現狀,以及“營改增”對演出行業的影響,并就演出行業目前所面臨的稅收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演出行業 稅收政策 營改增 有效對策
“營改增”新政的實施最根本的目的不是為了幫助各個企業減少稅收,而是通過合理的稅收制度,解決各個企業在經營中所面臨的重復征稅問題,幫助企業擴大規模,促進企業長遠穩定地發展。近些年來,演出行業在我國文化市場發展迅猛,正逐步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觀眾,而稅收問題是阻礙演出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給我國演出行業創建良好的、健康的發展環境,促進演出行業的蓬勃發展。營改增背景下,要不斷調整和完善演出行業的稅收政策,促進演出行業的規模化發展。
一、演出市場的現狀分析
(一)演出市場主體
目前,我國國內主流的演出市場主體大致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個體演員(文藝表演團隊),即是符合相關規定條件從事各類現場文藝表演活動單位;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即是符合規定條件的為演出活動提供專業演出場地及服務的經營單位;演出經紀機構,即是符合規定條件從事演出的組織、制作、營銷、居間、代理、行紀等經營經紀活動及演員簽約、推廣、代理等經紀活動的經營單位;票務公司,互聯網售票在我國快速發展,到演出場所購票的方式由傳統的人工窗口售票改為互聯網訂票、電話訂票,其更加快捷、方便,因此,現階段在演出市場中票務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也是越來越重要。
(二)演出收入分配方式
按照演出收入的分配方式把演出業務大致可以分成四種:演出團體在自己的演出場地開展演出活動,然后由自己負責演出的售票業務;演出團體租借其它單位的演出場地開展演出活動,卻依舊由演出團體來負責售票任務,然后演出團隊再向場地供應單位和相關經紀人支付場地租金和傭金等費用;演出場所經營單位負責組織、售票和辦理演出的相關事宜,而演出團隊只是參與演出,根據表演團隊的演出場次或者根據售票總額的一定比例,向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收取演出收入;演出經紀機構負責組織、售票、租借場地以及開展演出等相關的工作,而表演團隊只參與到現場表演,根據演出的場次或者售票總額中一定比例,向經紀機構收取演出收入。
二、演出行業稅收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課稅不均勻,部分演出人員的稅負比較重
大多數情況下,演出人員只是單純地收取表演勞務費,對票房收入基本不關心,且整個演出活動的策劃與組織都不參與其中,因而就不會出現用票房總收入減去支付演出場地費用、經紀人的傭金或演出公司的費用后的余額繳納營業稅的情況。部分演出者的最終收入也許不完全是應稅營業額,有時演出人員需要支付演出場地的租金以及經紀人的傭金,這筆開支會占到演出總收入的20%—40%,這也增重了演出人員的稅負。
(二)納稅義務人和納稅科目劃分模糊
有些演出組織人員一般把所有的票房收入扣除支付給演出場地租金、經紀人傭金和演出人員的費用之后的差額根據文化體育業3%計算繳納營業稅。還有一些演出組織人員從2009年開始就把票房總額根據文化體育業全額征收3%的營業稅;演出人員的稅收按照所支付的演出費用的3%交納營業稅;對于演出場地租金的稅收,按照租金的5%收取營業稅;對于經紀人傭金的稅收,按照5%來征收營業額。上述的征稅方式都是存在錯誤的,這就是因為對演出行業相關的營業稅收政策太模糊,且納稅義務人也沒有明確責任。
(三)缺乏嚴格的監管機制,個體演員偷稅漏稅頻發
首先,在稅收政策上沒有對扣繳義務人提出明確的規定。新的營業稅規定中取消了關于營業額扣繳義務人的規定。其次,在實際征稅中,相比于個人所得稅,營業稅未得到充分地重視。并且在營業稅的制度中也沒有涉及到關于演出行業扣繳義務的相關規定,在給個體演員支付演出費用時也是按照勞務費的形式進行支付,而且沒有正式的發票,所以導致許多個體演員未繳納營業額的情況。
三、“營改增”對演出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
(一)“營改增”對演出行業的影響
1、“營改增”可以消除重復征稅,為演出行業減輕稅收負擔
“營改增”稅收制度下,征稅的范圍越廣,所覆蓋的面積越大,就越能更好地發揮增值稅的職能,進而確保稅收中性,控制經濟的扭曲作用。對于演出行業,有著較為特殊的資產形式,大部分都是與文化藝術相關的無形資產。營業稅通常都是根據營業總收入來計算稅收,而演出行業在繳納稅收時難以抵扣這些成本,導致了重復征稅的行為頻發,這就加大了演出行業的稅收負擔,進一步提高了演出行業的運營風險,對演出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在實行“營改增”稅收政策之后,演出行業要按照不含稅營業額的6%來繳納增值稅,這樣雖然增加了演出行業的稅負,然而演出行業能夠抵扣傳統企業中采購原材料、生產設備等過程中繳納過的稅款,所以從整體而言,“營改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重復稅收,幫助演出行業減輕實際的稅收負擔。
2、“營改增”能夠使抵扣鏈條更完善,深化演出行業的分工
演出行業是橫跨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但更偏向于服務業的范圍。如果征收演出行業的營業稅,將造成服務業和制造業之間形成的抵扣鏈條會斷裂,進而讓工業部門偏向于由內部提供服務而不是從外部購買,所以演出行業通常會采用“大而全”、“小而全”的運作方式,這樣對自身優勢的發揮和產業分工協作都非常不利。當對演出行業實行“營改增”后,就允許演出行業在繳納增值稅時能抵扣稅額,一方面讓演出行業與制造業之間的稅收抵扣鏈條更完善,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其它行業對演出行業的需求,為演出行業提高票房收入和拓展發展空間提供完善的制度基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也可以防止演出行業在市場競爭中出現錯誤的投資決策,促進演出行業多個方面分工的合理調整,充分發揮演出行業的優勢,向專業化細分和升級換代過渡。所以,在演出行業中實行“營改增”,不但可以讓增值稅抵扣鏈條更加完善,還可以加強與演出行業相關的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讓行業內部分工更明確、更有效。
(二)“營改增”下演出行業的政策建議
1、適當降低演出行業一般納稅人的認定標準
“營改增”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規模較小的納稅人的稅負,然而,對一般納稅人的認定標準過高,對規模較小的演出企業的長遠發展非常不利。因此,在為演出行業制定一般納稅人認證標準時,應該實事求是,制定合理的認定標準可以促進規模較小的納稅人快速成長,進而增大納稅人的隊伍,確保增值稅的抵扣鏈條的完整性,有效減少重復征稅。
2、增加增值稅的抵扣范疇
演出行業屬于無形資產,應該盡快完善與這種無形資產相關的投資抵扣規定。從對無形資產的轉讓過程上分析,目前已經被納入到營業稅范圍中的技術專利和特許權等行為,當實施”營改增“稅收制度后,也應該把這些納入到增值稅的抵扣范疇,一方面可以用征收增值稅替代營業稅奠定制度基礎,另一方面也可以完全消除演出行業中的重復征稅,為演出行業減輕稅收負擔。
3、加大政府的財政扶持力度
各級政府部門應該深刻認識到文化產業對于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并進一步加大政府的財政扶持力度,完善各項補償機制。每一次大型的演出活動都會給當地帶來較大規模的經濟效益,會帶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比如餐飲業、酒店業等。因此,政府在對演出行業征收增值稅時,也應該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鼓勵演出行業的快速發展,當演出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會增加當地其它產業的營業收入,進而也能提高增值稅的收入,從整體上講,提高了實際的總稅收。
四、結束語
演出行業的經濟效應是非常可觀的,它能帶動其它產業的快速發展,因此,稅收部門應站在新的高度,結合“營改增”新稅收政策,制定科學的、有利于演出行業發展的稅收制度,促進演出行業長遠的發展。由于演出行業的特殊性,在稅收制度上也存在著較多的缺陷,還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加大在這方面的研究力度,為演出行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謝倫燦.文化產業繁榮背景下演藝產業發展之路[J].求索,2010
[2]馬應超,李永強.新時期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J].商業時代,2010
[3]李秀金,吳學麗.文化產業發展與稅收政策選擇[J].稅務研究,2010
[4]葉青.營改增稅制改革的效應及其應對[J].現代經濟信息,2014
[5]劉燕.基于稅制改革創新的角度探討“營改增”的意義[J].財經界(學術版),2014
[6]李新.營改增對服務業的影響及完善建議[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