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
摘 要: 數學已成為人們進行交流的不可缺少的語言,數學教育要面向未來,學以致用,服務于新世紀。因此,數學教學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體驗感受,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達到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目的。所以,加強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系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 數學知識 數學練習 生活化
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如果能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學生熟悉與感興趣的具體生活活動場景,就能引導學生通過聯想、類比,溝通從具體感性實踐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對新知的理解。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創造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一些數學知識和掌握一些數學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應用能力,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再現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實踐,激發學生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學會數學地思考,用數學的方法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知識的“內化”。這些問題既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又具有開放性,便于學生創造性地思考問題。
一、充分認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生活相聯系的重要性
數學教學大綱指出:“數學要注意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并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目的讓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學習數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數學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把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是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必由之路。加之《課標》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生活。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有意識地把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使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更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造性地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二、數學課堂學習中的問題設計要生活化
課堂導入生活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人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勝的課前導入,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八年級上冊第15章第一節《生活中的平移》,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我首先播放了一組圖片:奧運會領獎中升國旗、傳送帶上的同種物品、上升的電梯等。通過欣賞圖片,讓學生初步直觀感知平移現象,然后發問:什么是平移呢?由于問題情境與學生耳聞目睹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學生興趣高漲,并積極開動腦筋,努力解決問題。如某商店在節前進行商品降價酬賓活動,擬分兩次降價,有三種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銷售,第二次打q折銷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銷售,第二次打p折銷售;丙方案是兩次都打折銷售,請問哪種方案降價較多?分析: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概括反映。現實生活是孕育數學的土壤,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教學資源,學生的數學知識、數學體驗,必須依賴于學生的實踐活動,從生活現象中找數學,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使數學問題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使本復雜枯燥的問題得以生活化,學生的探索欲望強烈,這樣的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體會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感到數學親切、自然、具體、現實。
三、讓學生體驗和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知識
例題生活化可以使學生真切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不可分。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性。要使學生在活動中和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就要通過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數學應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讓數學回歸生活,并獲得學有所用的積極情感體驗。在實際生活中,我教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體驗到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帶來的愉悅和成功感,培養學生帶著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問題的習慣。如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解釋:我們住的房子的屋頂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師傅幫同學修理課桌為何要在桌腳對角處釘上一根斜條?又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特性時,請學生說明:為什么拉柵門要做成平行四邊形的網格狀而不做成三角形?通過解釋生活現象,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另外要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學生對數學習題練習的生活化
平常我們所說的“學以致用”,明確說明了我們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數學練習必須架設起“學”與“用”之間的橋梁,把練習生活化。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數學成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聯系、運用于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提高學生操作實踐的能力,因此練習也應體現生活化。如: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三章第四節《一元一次方程的實際應用》,在練習環節我設置了如下習題:在“家電下鄉”活動期間,凡購買指定家用電器的農村居民均可得到該商品售價13%的財政補貼。村民小李購買了一臺a型洗衣機,小王購買了一臺b型洗衣機,兩人共得到財政補貼351元,又知b型洗衣機售價比a型洗衣機售價多500元,求小李和小王購買洗衣機除財政補貼外實際各付款多少元?購物付款問題是學生隨處可見的生活問題,因此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非常高。
總之,數學從生活中走來,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問題,才能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現實問題數學化,這不僅使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自己身邊的數學問題,而且提高了學生用數學的觀點看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變得越來越聰明。
參考文獻:
[1]崔立武.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應用能力.數學大世界,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