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慧
摘 要: 本文對來自廣州市一所初中的初一、初二、初三130人進行了儒家傳統價值觀的測量,并對初中生傳統價值觀在性別、獨生子女和年級等因素方面的差異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初中生的儒家傳統價值觀總體上是積極向上的,他們的傳統價值觀得分在性別、獨生子女和學生干部上沒有顯著差異;初中生的傳統價值觀得分在年級上有顯著差異。
關鍵詞: 初中生 儒家 價值觀
1.引言
不同學者對價值觀的理解有所不同,普遍而言價值觀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和現象的評價標準。本文采用楊國樞提出的價值觀概念,即價值觀是人們對特定行為、事物、狀態或目標的一種持久性偏好;價值觀可以具體分為個我取向和社會取向,后者又包括家族取向、關系取向、權威取向和他人取向四個次級取向;與傳統價值觀相對照,中國民眾表現出的一些現代價值觀可分為平權開放、獨立自主、樂觀進取、尊重情感、兩性平等。
目前中國正處于大變革時期,中西文化交流密切,西方文化越來越多地滲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同時,國家在樹立和倡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我們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特別是一直處于相對統治地位的儒家文化。那么,在這個變革時期,探究儒家傳統文化對國人的影響程度就特別有意義。
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就初中生而言,他們正處于人生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他們不但體格上大踏步發展,心智也正趨于成熟方向,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等體系正逐步建立。在這個階段,初中生所處的生活環境會對他們價值觀的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了解初中生的價值觀現狀,才能更好地對他們做出引導與教育,使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本研究就是重點了解初中生的儒家傳統價值觀現狀,對其在人口統計學方面做出差異分析,從而對中學生價值觀教育提出一點建議。本文采納楊國樞的價值觀定義,并選取楊國樞的《儒家傳統價值觀量表》作為測量工具。
2.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楊國樞的儒家“傳統價值觀量表”,本量表是由楊國樞等參考邁克·邦德的《中國人價值觀量表》,卡洪及萊丁的后儒家假說(Post-Confucian hypothesis),及勞(Lau. Fong)的中國人之物質主義(materialism)的想法而編寫的,一般被用來測量儒家的傳統價值觀,共有40項題目,按照全部重要、有點重要、相當重要、非常重要程度依次劃分為1-4分評分等級。包括五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家族主義”,其主要內涵是強調個人對家庭所應盡的義務,包括忠于家庭、孝順父母、家人互助;第二個因素是“謙讓守分”,強調個人要自守本分、與人無爭,凡事要謙虛為懷,容忍別人;第三個因素是“面子關系”,其主要內涵是個人為氣節而重視保有財富(如追求財富、量入為出)、謹守上下關系(如服從權威、服從上司、逆來順受、謹慎小心)、注重人情世故(如禮尚往來、人情關系)。第四個因素是“團結和諧”,其主要內涵是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重視和諧。第五個因素是“克難刻苦”,其主要內涵是強調個人具有不怕吃苦(刻苦)的精神,同時亦能冒險犯難、追求創新。這五個因子可解釋總變量的47.2%,每個因子分別可解釋總變量的29.1%,6.8%,4.3%,3.6%,3.4%。五個分量表信度分別為:0.87,0.82,0.71,0.84,0.6。
2.2研究對象
選取廣州市區一所初級中學,隨機抽取初一、初二和初三各一個班,進行集體問卷施測,剔除無效問卷之后,有效問卷共計130份。
2.3施測與統計
對所選擇的被試進行班級集體施測,回收問卷后,用spss17.0進行數據處理。
3.結果與分析
3.1初中生不同性別在儒家傳統價值觀得分上的比較
以性別為自變量,以儒家傳統價值觀的總分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見表1。
表1結果顯示:t=1.485,p>0.05,所以,初中男生與女生的儒家傳統價值觀得分沒有顯著差異。
3.2初中生是否獨生子女在儒家傳統價值觀得分上的比較
以是否為獨生子女為自變量,以儒家傳統價值觀的總分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見表2。
表2結果顯示:t=0.330,p>0.05,所以,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儒家傳統價值觀得分沒有顯著差異。
3.3初中生是否為學生干部在儒家傳統價值觀得分上的比較
以是否為班干部為自變量,以儒家傳統價值觀的總分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見表3。
表3結果顯示:t=-2.340,p>0.05,所以,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的儒家傳統價值觀得分沒有顯著差異。
3.4初中生不同年級在儒家傳統價值觀得分上的比較
以年級為自變量,以儒家傳統價值觀的總分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結果見表4。
表4結果顯示:初一與初二的傳統價值觀得分有顯著差異,初一與初三的傳統價值觀得分有顯著差異,初二與初三的傳統價值觀得分沒有顯著差異。具體而言,初一價值觀得分顯著高于初二,初一價值觀得分顯著高于初三,初二價值觀得分高于初三,但不顯著。總體呈現隨著年級增高而價值觀得分降低的趨勢。
4.討論
4.1性別差異
經初步調查數據可見,不同性別的初中生,其儒家傳統價值觀得分沒有顯著差異。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男女生在初中階段還沒有形成明顯分化,男女生的角色差異或者價值觀體系還處于初期建立階段。
正是由于初中男女生的傳統價值觀還沒有形成分別,所以,教育者可以在這個時期進行適當引導,以達到后期的均衡發展。
4.2獨生子女差異
由數據可見,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儒家傳統價值觀得分沒有顯著差異。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目前無論是獨生子女家庭與非獨生子女都特別注重傳統價值觀的培養,特別是在廣州這樣的開放型大城市。
4.3班干部差異
由以上數據分析可知,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的儒家傳統價值觀得分沒有顯著差異。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與目前學校在普遍倡導平等化教育有關。
4.4年級差異
經初步調查數據可知,不同年級的初中生,其儒家傳統價值觀得分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而言,初一學生的價值觀得分顯著高于初二與初三學生,初二價值觀得分高于初三,但不顯著。總體而言,呈現出隨著年級增高而價值觀得分降低的趨勢。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初一學生較多以外界特別是家長或者老師的價值觀為參考標準,初二和初三學生逐漸產生自我意識,并且初二與初三學生的知識涉獵范圍明顯大于初一學生,比如較多瀏覽西方文化背景下產出的課外書等。
5.結語
初中生的儒家傳統價值觀得分較高,總體較積極。不同性別、是否獨生子女、是否為班干部的學生,他們在傳統價值觀得分上沒有顯著差異;不同年級的初中生存在顯著差異的儒家傳統價值觀得分,具體為初一顯著高于初二與初三,初二與初三沒有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1]金盛華,田麗麗,等.當代中學生價值觀取向現狀的調查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3(2).
[2]楊國樞.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郝紅英.中學生精神信仰與主觀幸福感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