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曉鋒
摘 要: 健康不僅僅是指生理和軀體方面健康,還應包括心理健康。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和課改工作的深入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學校、家庭、家長、老師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如何在體育課堂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心理,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初中體育 心理健康 體育素質
作為學校教育課程的體育課,不僅對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具有主導作用,而且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中學特別是初中生出現心理問題,應引起各類學校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學校體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筆者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體育教學特點和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心理狀態,分析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和作用。
一、初中學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形式及問題產生的原因
初中生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現在:學習壓力大,社會競爭力強,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人群越來越多,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弱,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難以應付挫折,出現早戀現象,并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思想比較活躍,又面臨高考和升學等壓力,這些問題表現得尤其突出。心理問題是人類最常見、最復雜的問題,如何充分利用體育課的教育性、競賽性、協同性、交往性等特點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意志品質、團隊協作精神和自控能力等,促進個性和諧發展是體育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學校體育教學要重視的問題。
二、體育教師如何利用課堂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心理
1.教師通過言行舉止引導學生獲得成功
在體育教學中,當教材難度較大和學習器械的練習時,學生往往會產生懼怕心理。教師可用暗示調節法消除和緩解學生過于緊張焦慮的不良心理。如可采用暗示語教學法,還可以采用諸如點頭示意的恰當表情動作,運用“膽大者帶膽小者練習”等暗示教學法。由于體育運動以群體的形式進行身體練習,學生之間相互接觸合作,有利于調整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復雜關系。在群體教學和練習過程中,學生為了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和技能,完成規定的身體練習,不僅需要作體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師和同學的友愛與關心、支持與協助、尊重和信賴、理解與團結及教師語言的鼓勵和表揚。通過身心的不斷努力,掌握動作技術,克服困難,磨煉意志,鍛煉自己,也了解他人,從而獲得心理和身體上的雙豐收。
2.教師利用體育項目特點引導學生團結協作
比如接力跑教學練習時,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比賽,計算小組團體成績。這樣每個學生都會注意自己的成績,力爭為小組爭光,促使學生加強團結協同配合、互相支持和鼓勵,既培養參與競爭意識、協作意識,又增強集體觀念和意志品質。更因體育教學的多數內容具有群眾性、協同性和交往性,只要精心設計組織實施,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參加跳高和跳遠等活動,可消除猶豫、徘徊、優柔寡斷的心理障礙,經常鍛煉會使用學生個性變得堅強、果斷。而反口令教學等項目教學對調節神經活動,增強控制能力、提高注意力、克服焦慮心態和情緒不穩、克服急躁沖動的弱點有一定的益處。
3.教師利用體育比賽引導學生樹立必勝的信心
體育教學比賽的特點是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在看學校組織的籃球比賽時,學生都會吶喊、鼓掌、感動不已,仿佛自己也經歷一場激烈的競爭。比賽過程的跌宕,使他們壓抑的情感得以宣泄。觀看比賽,可從勝利中體會到成功的價值,同時也從失敗中得到人生的經驗,樹立必勝的信心,獲得實現自我的真諦。通過比賽可以給各種消極情緒提供發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產生的沖動通過參加體育運動得到轉移,消除情緒障礙,減緩和治療某些心理疾病,也可以讓學生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對現實,適應現代社會的競爭形勢。
4.教師利用體育游戲引導學生創新精神
游戲在中學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分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能力、團結合作和熱愛集體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體育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更應讓他們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結果,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現象。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最終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挑戰,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
總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可怕,只是看學校家庭是否重視,體育教師如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把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學生,就能夠預防學生心理障礙的出現,并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做好心理輔導和疏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