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茹
(寧波教育學院,浙江 寧波 315010)
2011年3月,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要求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實現教育思想、理念、方法、手段和模式全方位創新,使信息化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明顯增強。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鼓勵教師開展發展性評價,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信息化對教育變革的促進作用充分顯現。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本,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學生的自主、協作、探究,以謀求學生的全面發展。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靈活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個性化與全面化發展的教育思想,對于教育家型校長的培養、培訓有著重要的作用。
“翻轉課堂”是由英語“Flipped Class Model”翻譯而來,也被稱為“反轉課堂”(Inverted Classroom),這里的“反轉”是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而言的。翻轉課堂是在信息技術支持的環境中,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教師提供的有針對性的教學視頻等課程資源,課上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經驗共享等形式完成知識建構的一種教學模式。將翻轉課堂與校長培訓相結合而生成的翻轉課堂培訓模式遵循“理論—基于實踐的反思—研討—分享—提煉—再實踐”的學習流程,這一流程使得校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探究性得到全方位展現。參考美國富蘭克林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專業羅伯特(Robert Talbert)教授與我國學者張金磊的翻轉課堂模型,本文中將翻轉課堂培訓模式提煉如下(參見圖1)。

圖1 翻轉課堂培訓模式
相對于傳統的課堂培訓模式,翻轉課堂有其明顯的不同之處(參見表1)。翻轉課堂培訓模式的學習相對比較自由,無須固定的學習時間與地點,學生只需根據教師提供的課程包自主學習,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傳道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伙伴。

表1 翻轉課堂培訓模式的特征
與新入職校長、稱職校長、骨干校長不同,教育家型校長是指那些相當成熟、比較穩健同時又富有創新品質的資深校長,他們是有創新、有貢獻、有影響的教育實際工作者;崇高的人格、閃光的思想和豐碩的業績是構成其內涵和影響力的主要元素[1],其與眾不同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具有強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學校管理目標的實現,不僅要靠校長發揮自身的權力性影響力,校長非權力性影響力的發揮也至關重要。任何擔任校長職務的人員都自然會具有權力性影響力,而人格魅力作為非權力性影響力是區分教育家型校長與普通校長的重要標準之一。具有強大人格魅力的校長其言行舉止會對師生產生無形的影響力,師生對校長的認可度會極大地提高,這對校長各項舉措的順利推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高尚的道德品質對于一名教育家型校長來說是必備要素,教育作為一項示范性極強的事業,以及學生具有的向師性、模仿性等特點,要求教師自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而校長作為一所學校的靈魂人物,自然成為師生的表率與楷模。
2.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教育是育人的事業,事關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長遠發展,因此要求教育家型校長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僅服務于自己學校的發展,也要盡其所能地把自己的優質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輻射到周邊地區,不僅要獨善其身,還要兼濟天下,為當地乃至全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此外,校長只有具備神圣的使命感,才能以認真、虔誠、敬畏的心態對待教育事業,才能戰勝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在堅定的教育信念支撐下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
3.具有專業的教育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教育家型校長作為卓越的領導者、管理者與教育者,要知曉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知識,有宏觀的視野與長遠的眼光,而校長作為一所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尤其需要對教育理論知識有透徹的掌握,以便其在紛繁復雜的教育現象中遵循教育規律、回歸教育本質、探索教育的真諦。教育家型校長作為有創新、有貢獻的資深校長,須在教育管理中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些經驗對其他校長的學校管理有一定的借鑒作用,這種影響及示范對當地乃至全國教育的全面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4.具有卓越的思維品質。在社會的轉型期,教育家型校長要有從復雜的現象背后探尋教育本質及規律的能力,要有理性批判及質疑的精神,這就需要其有廣博的知識、嚴密的邏輯思維、較強的推理能力、勇于創新的進取精神,以其卓越的思維品質推動學校教育的有效開展。
5.具有廣為人知的教育思想和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教育家型校長要對教育有獨到的見解,能夠權衡所在學校的教師、學生、環境、設備等一系列的內、外在因素,進而選取適合自身學校的發展目標。比如陳康金在東廬的十年用“講學稿”做杠桿,回歸教育本真,使得東廬中學在幾年內教學與管理脫胎換骨,成績全國矚目;蔡林森的“讓每個孩子全面發展”的理念,王崧舟的新成功教育等都是每位校長結合自身學校實際不斷探尋、改革的結果。
1.突出成人學習的個性化。在職培訓和職前學習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過程。在職學習是插曲式進行而非連續開展的,是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從而追求學習結果的即時應用性。教育家型校長作為具有豐富的一線管理經驗,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有深刻見解的管理者、領導者,有發表個人經驗并獲得同行經驗的心理期望,具有自己引導自己行為的人格特征等。傳統的以講座為主的培訓模式忽視了教育家型校長的個性特征,采用一刀切的集中授課方式,無形中大大降低了培訓實效。因此,翻轉課堂培訓模式尊重成人學習的方式,理解成人學習的特點,能使教育家型校長培訓更有效地開展。
2.強調校長的個人反思。傳統的以專家講座為主的培訓模式,學員結合個人工作經驗的反思機會很少,而反思是一名校長專業成長不可或缺的環節,校長也正是在反思過去辦學的得失成敗中積累實踐智慧,不斷成長為教育家型校長,這一過程是校長自我發展與完善的過程。[2]翻轉課堂培訓模式遵循“理論—基于實踐的反思—研討—分享—提煉—再實踐”的學習過程,這樣的培訓流程使教育家型校長的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也促使其結合新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的反思。
3.注重經驗分享。在成人學習中,學習氛圍的營造、學習共同體的創建是提升培訓效果非常重要的環節。這是因為成人的學習有極強的目的性,他們往往為了解決某一特定的問題而進行全方位的學習,而同行的經驗對校長群體來說更為寶貴,這些經驗的分享為他們探索自己的辦學之路提供了參考與借鑒,翻轉課堂培訓模式的經驗分享這一環節使廣大教育家型校長的經驗得以共享,這是學習中非常寶貴的學習資源。
4.重視理念提升。教育家型校長要有自己的辦學理念,這種辦學理念的提煉是在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不斷實踐之后日益形成的,理念要隨著實踐的豐富不斷地加以修正、完善、與時俱進,在翻轉課堂培訓中,每次的研討、提煉都是對辦學理念的進一步提升,深化了校長對教育的理解與把握。
5.堅持實踐導向。教育家型校長應該行走在理論與實踐斷層之間,把理論研究與學校管理實踐結合起來,使理論轉化為校長可以應用的“應用型理論”,使經驗升華為可推廣的“普適性經驗”,這樣才能發揮教育家型校長的引領、示范、輻射功能,帶動全體校長的專業發展。翻轉課堂培訓模式基于在實踐基礎上的反思,再把反思的成果應用于實踐檢驗中,這樣的模式使得理論學習與實踐檢驗完美結合、共同提升。
1.掌握學習理論。掌握學習法是由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Benjamin S.Bloom)提出來的,是翻轉課堂教學法最基本的理論基礎。布盧姆認為,只要適當注意學生為完成新任務而必備的知識技能的程度、學生從事學習過程的動機程度、教學適合于學生的程度這三個自變量,就有可能使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達到掌握水平。教育家型校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于實際問題的探究有強烈的動機,可以完好地掌握所安排的教學內容。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基于自己原有的經驗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意義的獲得,是每個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信息進行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自己理解的過程。建構主義理論包含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大環境要素,利用這四大要素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翻轉課堂培訓模式遵循了建構主義的基本思想,以學員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提供必要的學習材料,并幫助創設情景、協作與會話環境,讓學員自主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
3.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的自我實現,關注和重視人的尊嚴和價值,關注每個人潛能的發展,認為有意義的學習要具備全神貫注、自動自發、全面發展與自我評估四個特征,這樣的學習才能對學習者產生意義,并納入學習者的經驗系統之中。人本主義學習結合了邏輯和直覺、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經驗、觀念和意義,使學習過程更凸顯人本身的價值。
1.調研培訓需求。了解校長的培訓需求是做好培訓工作的前提,培訓需求包括校長的個體需求、崗位需求、組織需求和社會需求四個層面。教育家型校長會基于自己的專業發展、職業困惑、實踐反思等對自身的專業發展提出培訓期望,只有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培訓才能有的放矢地設置培訓方案。此外,培訓方還應從教育家型校長的崗位需求、組織需求、社會需求三個層面對校長發展的客觀需求進行切實把握,結合客觀需求與校長主觀需求制定培訓目標。
2.確定培訓目標。培訓目標是培訓項目預期要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對培訓全程起著導向、規范、調節和激勵的作用。培訓目標作為校長培訓的源頭和歸宿,培訓成效考核的重要指標,對培訓質量的保障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培訓方案設計時要綜合各方培訓需求、教育家型校長的特質、職業發展路徑等設定明確的培訓目標。
3.設計培訓課程。培訓課程是保證培訓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實現培訓目標的重要載體,翻轉課堂培訓模式要在確定培訓目標后設計相應的培訓內容。培訓內容可以包括授課專家為此培訓錄制的講課視頻、培訓主題相關的資料包(如相關文獻、案例剖析、經驗反思等)。
4.完成課前自學。學員通過專家視頻的學習,對相關理論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通過對課程包中相關文獻的研讀,對理論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在此基礎上進行案例剖析,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進而對自己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自我評價。
5.培訓師組織課上研討。教育家型校長是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在教育實踐領域有卓越成效的校長,因此培訓師應充分調動學員的參訓積極性,在課堂上給每位學員充分展示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的機會,這樣的思維碰撞會讓每位學員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同一個問題,經過此流程研討后,學員對同一個問題有了更透徹的把握,對理論的把握更全面深刻。
6.鼓勵學員交流分享。職后繼續教育與職前教育最顯著的不同在于成人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些實踐智慧是學員學習的寶貴資源。因此,翻轉課堂培訓模式中給學員提供交流分享的平臺與時間,讓學員在學習專家講授內容后,從同伴群體的教育管理智慧中學習更多的經驗、技能,讓教育家型校長群體這個平臺的作用得以最大化發揮,助推每位學員在自己薄弱的方面進一步提高。
7.學員自主實踐反思。教育家型校長的成長是其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不斷成熟的過程,是不斷積累的辦學經驗逐步上升到實踐智慧的過程,此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是一名校長自我反思、自我分析的過程。因此,翻轉課堂培訓模式中教育家型校長需要在理論學習、經驗分享后把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悟運用到學校教育管理中,用所學的理論指導辦學實踐,用學校的辦學實踐驗證所學理論,通過不斷的驗證、反思,使二者相互融合,最終達到理論的內化、實踐的自覺。
8.多方評價培訓成效。對培訓成效的評價涉及各個維度,其中有學員自身對成效的評價、培訓機構對學員學習成效的評價、學員所在組織對學員學習成效的評價等幾個維度。培訓機構對學員的考核要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以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為主,從學員的過程學習和主動參與的程度出發,著重考核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以切實保證培訓質量。學員對培訓成效的評價主要考慮自己在參與此培訓中所取得的成果,包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實踐問題的解決能力及教育理念更新程度等方面,從這幾個方面對培訓機構的整體培訓安排做一個全面的評價。學員所在組織對學員學習成效的評價主要看學員參訓后給所在學校帶來的變化及效果,這需要長期的跟蹤與系統的考察。全面的、多維度的評價可以促使培訓機構進一步完善培訓各環節,促使學員積極地將所學成果應用到學校管理中。▲
參考文獻:
[1]嚴華銀.推動創新型校長向教育家轉型[J].遼寧教育,2015(22):39-41.
[2]代蕊華.論教育家型校長培訓的策略選擇[J].教師教育研究,2009,21(5):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