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摘要:“翻轉課堂”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對傳統教學進行顛覆式的革新。我國近幾年將其理念和模式引入到各個階段和學科的教學中,結合中國教學特點不斷地探索。文章首先指出翻轉課堂的優勢;其次探索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現翻轉課堂模式;最后探討翻轉課堂應用中 “道”與“器”的關系。
關鍵詞:翻轉課堂;英語教學;教學模式
一、“翻轉課堂”的優勢
飛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使得“被動學習”時代結束,科技讓教育變得更加便捷、靈活和具有個性化,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樂趣,這使得傳統課堂模式無法滿足人們對現代教育的要求。翻轉課堂借助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和嶄新的教學形式,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
翻轉課堂是對傳統教學的“教”和“學”的重新認識和反思,將被動地“聽”轉換成主動地“學”,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它提倡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概括,利用視頻等技術手段讓學生在課前對所學內容進行學習,達到知識傳授的目的。課上師生共同進行知識內化過程,開展師生教學互動對知識進行吸收和理解,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同時促進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交流,形成良好和諧的教學環境。
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除了繼續強化英語的基礎知識之外還要注重交際能力的提高,加強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將教學重心由語言知識技能的訓練轉為文化和思維方面的訓練,將語言技能與文化知識相結合,注意加強對文化問題討論的深度、邏輯思維、分析和推理等能力的培養,實現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培養學生具有多角度和立體的思維方式,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和創新實踐能力。新制定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提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可以采用任務式、合作式、項目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教學活動實現由‘教向‘學的轉變,使教學過程實現由關注‘教的目的向關注‘學的需要轉變,形成以教師引導和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為主要特征的教學常態”。建立在建構主義基礎之上的,以支持開展學習活動為主的“翻轉課堂模式”符合了新指南的要求。
大學的教育理念、教學形式、授課模式、作息時間以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使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對于中小學來說更容易實施。翻轉課堂這種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作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信息輸入和知識吸收內化中出現的問題。在新的教學模式里,教學內容和先進的科技結合在一起,師生教學相長、學思并用,不僅學習知識還可以進行思辨訓練,使課堂成為培養創新思維的載體。
二、大學英語教學應怎樣“翻轉”
翻轉課堂教學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課前的教學視頻,也稱之為微課,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使用,相對于傳統教學來說在內容傳遞形式上是創新;二是課上進行的多種形式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吸收理解新知識的途徑,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是創新。
(一)教學內容的“翻轉”
在翻轉課堂中,知識傳授是以“微課”形式課前提供給學生的。其優勢為方便靈活,可重復學習。微課是為學生制作的學習資源,是基于教學內容的精華提煉,在制作時要求知識點準確、少而精、進行多視角的講解。每一個知識點的微課在結構上要直奔主題,言簡意賅;在內容上要有理有據;形式上要畫面簡潔、聲畫同步、容易傳遞。英語教材是由不同主題的課文組成的,知識點比較零散,因此教師必須明確本單元教學的知識點進行教學分析和設計以此創建學習內容錄制微課。教師也可以借助國家精品課程網和相關英語資源網絡等優質開放教育資源收集視頻、音頻、電子書或其他類型的相關主題的資料用于制作微課。
讀寫課的詞匯、句法等知識點比較適合制作成微課。篇章結構分析應把握其整體性,注意課前問題的設置、運用思維導圖來介紹文本結構和背景知識。寫作教學中涉及到應用類型寫作,如證明、會議記錄或簡歷等,教師將這些體裁的寫作原則和要點以微課形式讓學生在課前學習,課上進行寫作練習、師生共同修改和分析反面案例等活動。視聽課設計應根據課程內容和訓練目的而決定,任務包括聽寫、判斷和推理等,表現形式可以是視頻、音頻、動畫等。在設計和錄制微課時教師應根據班級的差異,結合學生特點設計個性化的教學視頻材料,同時設計出相關的引導性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視頻內容。
(二)課堂活動的“翻轉”
“有意義的學習是新信息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概念相互作用下才可以發生的。”依據認知心理學觀點,學生能否掌握新知識是取決于已有的認知結構和新知識能否發生聯系。在翻轉課堂中課前的知識傳授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課上的知識內化環節是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的一個深入互動的過程。
翻轉課堂是混合型的學習模式,這包括獨立解決問題,開展探究活動,實施基于任務和項目驅動的學習形式等。在傳統教學中,由于教師講授時間占據比例較大,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活動不多并且深度不夠,有效互動少,難以促使新知識在當堂課上被吸收和理解。正是這種先學習,帶著問題在課堂上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探討的過程促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將學習的知識轉化成解決問題能力。
三、教學中的“道”與“器”
《周易· 系辭上》提到:“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道”是在人腦里產生的思想,屬于意識形態。“器”是盛裝“道”的器具,是道得以傳播的載體,是具體的物質。通俗一點說,“道”解決的“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而“器”解決的是“用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道”和“器”對應的是教學的目標和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方法、手段和形式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方式和途徑,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差異要靈活和多樣化。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重心,所有的方法和手段都應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
翻轉課堂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形式在其教學理念和模式上具有傳統教學模式所不能具備的優勢。它將信息技術和教學融合在一起,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化地提升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但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英語課程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應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來調整授課形式。在進行翻轉教學時應避免出現為了“翻轉”而“翻轉”,一味地追求所有的課程都“翻轉”的過猶不及,導致重“學”輕“教”的情況,致使教師的主導地位缺失。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的形式也不能是為了“微課”而“微課”,可以兼顧其他形式的教學材料,如PPT、電子書等。在運用翻轉課堂模式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學習基礎的問題,沒有必要對所有學生都進行翻轉教學,避免重“器”輕“道”,在各種教學改革中迷失方向。教學模式多種多樣各有側重點,只有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模式的優勢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翻轉課堂為面臨互聯網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帶來新的機遇,促使計算機網絡與大學英語教學整合改革進一步深化;同時也要求教師從教學理念、教學形式、課堂活動和教學反饋及評價等方面重新審視大學英語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惠來.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對教學的指導意義[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1,(2).
[2]趙興龍.翻轉教學的先進性與局限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3,(4).
[3]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1,(4).
[4]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