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光
摘要:警察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的教學之道在于教師要將豐富的知識底蘊和實踐技能運用到課堂實踐教學當中,通過精心組織和籌劃開展校園實踐教學,利用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教學改革能力來創新校外實踐課的開展。保證學生能在多層次的實踐教學模式下真正做到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警務化實踐教學;教學之道
一、警察類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教學的教學之道
教學的本質在于教書育人。它不但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還要科學合理地將自己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尤其是未來從事警察職業的高職院校學生更要將實踐課教學提升到重要地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環節上精心組織、策劃和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外實踐教學能力的培育與運用,讓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融入到實踐教學環節內,強化學生的思想認知判斷性和實效性,以此來提升學生在道德培養和運用、實際操作和人際關系協調等方面的能力。
縱觀教育的所有教學形式可以發現,教師的根本職能和責任始終是將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作為教育的基礎。因此,要想帶動學生的主觀學習興趣和熱情,提升學生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保證他們可以在步入職業社會后能夠快速適應崗位要求,就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這在客觀上凸顯出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教學內在包含課堂實踐教學、課內實踐教學以及課外實踐教學三個方面,任何一個方面都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對其加以創新和發展,使其有機融合成為一個體系。
二、警察類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實踐教學的教學之道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實踐教學要求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將教學案例和師生互動這些生活性的教學素材以直觀形式展現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通常都是同傳統化的理論教學相互結合,以此提升課堂學習氛圍,進而提升學生對于該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課堂實踐教學時要提前對教學內容加以規劃,立足職業化教育優勢,保證課堂實踐教學能夠順利進行。
(一)構建專業優勢的教學之道
鑒于高職院校的發展多以職業實踐性為主,所以高職院校所開學科都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就要緊貼職業發展走向,課堂實踐教學所需要的視頻案例的選取就應具有職業針對性和易于參與性等特點。教師具有依靠靈活運用多媒體平臺進行組織、收集、判斷、整理和恰當使用專業素材的能力可以保證實踐課教學更加地貼近現實的生活化狀態,這樣的教學效果就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了。特別是警官類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實踐教學更應如此,以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為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實踐教學主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作為課程開展的核心,通過在課堂上組織進行情景劇表演等教學形式進行實踐課開展。學生在這類實踐課當中通過扮演各種人物角色來直觀感受不同人物的思想狀態和道德認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整堂實踐課學習過程中處于關鍵地位,教師的作用只是在于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指點和引導。
(二)強化言傳身教的教學之道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始終秉承著教書育人之教學目標。它表明教學要義在于立德樹人。因此,教學方式就不能單純地以知識傳授為主,更應積極構建學生的求學之道。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一旦教師失去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那么他必然無法有效地向學生加以傳授知識。因此,“要貫徹啟發式和引導式的教學,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必先自己做到并做得更好,要求學生掌握的必先自己示范”。這客觀上要求教師不但要具備深厚的知識底蘊和扎實的專業理論,還要熟練地掌握課堂所需的各種實踐教學方式,保證理論同實踐能夠切實達到有機統一。因為,課堂實踐教學就是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如何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社會存在的諸多問題,以此達到教學之目的。
(三)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之道
警察類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的教學因其自身職業訴求之因素,必然要求其課程內容要緊貼實際,杜絕單一性理論知識灌輸造成學生的學習疲勞感和厭學情緒的產生。這種教學目的的內在要求在客觀上促使教師應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甚至在教師的引導下保證學生之間也能夠形成熱烈的問題討論形式。但是,科學化教學模式要想真正落實到實處,還需要在良性課堂環境的范疇內加以完成。而警察類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的教學卻不能實現全員參與,以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為例,在進行放飛夢想的演講比賽教學時,由于受到課時的限制,真正能夠參與到活動當中的學生只占全體學生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學生依然以旁觀者之身份來看待教學,其結果將會以消極性的學習狀態表現出來,這客觀上促使了教學局面的復雜性。如果教師在這種教學局面過程中不能夠很好地對其加以調控,那么教學環境必然會陷入混亂局面。所以,教師要想讓教學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要具備掌控教學環境的能力,構建合理化教學秩序,提出適當性的教學內容以供學生談論,在探討過程中要及時對學生的探討內容進行方向性的指引。
三、警察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園實踐教學的治學之道
警察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內實踐教學要依托學院的文化發展特色,利用專題教學活動進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以實際教學內容樹立和培養學生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警察類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該課程教學發展就對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提出許多要求,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時要始終將塑造校園文化納入到課程方案當中。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擔當校園文化活動的指導教師,通過活動方式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推動學生對教師形成信任感,進而將其教育理念傳授給學生,保證學生能夠將思想政治理論切實融入到實踐當中。
第二,有效整合學院的文化教育資源為己所用。以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為例,該學院的校園文化包括站崗、執勤、出操、隊列、著裝和課堂教學禮儀等方面的警官風紀要求,目的是要通過規范制度錘煉學生的意志品質。這些內容對于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教學來說都是良好的教學素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充分將這些熟悉的素材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想理論知識有機融合,保證學生能夠切身地感受到理論學習對于實際生活規范的重要意義,以此塑造學生的政治立場和責任意識。
第三,明確學生作為校園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開展課程時要始終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放在首位,因此在開展校園實踐課程時應放手讓學生去做,否則實踐課的教學效果無法凸現出來。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就是在大方向上對課堂進行把控,保證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夠得到及時總結。除此之外,教師還要主動與學院各部門進行溝通以保證學生開展實踐課程需要的教學條件得到滿足。但是,具體化的操作方案則應讓學生獨立完成,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選擇權和解決問題的權力,這樣既能夠錘煉學生的自主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四、警察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外實踐教學的治學之道
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體驗是警察類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校外實踐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執勤和安保過程中直接端正其工作思想和態度,錘煉執行力和判斷力。而要想將這一實踐課模式順利開展,關鍵還在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只有教師真正地具備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能力和教學改革能力,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才會顯現出來。
教師能否具有實踐教學能力直接決定了校外實踐課教學效果的優劣。現階段,很多新晉教師都是直接從校園畢業就進入到崗位工作,社會實踐參與機會很少。而授課任務的繁重也使得他們不能抽出時間進行掛職鍛煉。所以,他們的理論知識教學其實是同實踐課教學脫鉤的。這種二元分裂的局面反映到警察類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校外實踐教學就更加明顯。因為,警察類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內容必然要同實際的工作內容密切結合。如果教師無法熟悉警察行業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程序,不能實地對警務技能加以考察,那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講授也必將陷入空洞之中。由此可見,警察類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既要具備警務實踐能力和執法能力,同時還要具備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這些能力的具備不但能將有效地推動課程的開展,而且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還能及時引導學生對所出現的錯誤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糾正。
教師的改革能力決定了校外實踐課人才培養的效果。對于警察類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而言,校外實踐課的成功之道就在于要敢于向傳統實踐課教學模式說“不”,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進行針對性和實效性強的教學方式。然后在整體化的教學過程中找出新問題,進而對其進行解決并形成新形式的教學模式,這樣才會真正地保證校外實踐教學的質量。實踐證明,“凡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強的教師,不僅善于涉獵最新的理論前沿,吸收最新思想政治理論研究成果和方法,還能將其恰當地運用到實踐教學注重,針對問題和困惑能夠提出新觀點、新思路和新方法”。
總而言之,警察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教學要想真正能夠為職業發展所用,教師就必須遵循實踐課教學之道、課堂教學之道、校內教學之道和校外教學之道四個層面,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編輯/宋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