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新源 盧婧一
摘 要:新時期要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性,需要明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的新挑戰。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機制的構建需要強化信息交互機制,優化選擇引導機制,改進接受反饋機制,完善管理干預機制。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一、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態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新媒體因其虛擬性、交互性、即時性、開放性等特征,沖擊傳統媒體環境下以單向度傳播為主的模式,使得公眾可以自由地發表意見,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信息傳播的主體。
(2)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特點。新媒體賦予個體不同程度的話語權,其發展激活了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得他們對思想、言論和權威不再盲從,借助各種新媒體平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訴求。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態勢。
(3)各種價值觀激烈沖突與交鋒影響大學生的價值選擇。當前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價值觀激烈沖突與交鋒期,其中西方錯誤的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導致大學生思想觀念中不同程度地出現是非模糊、善惡不辨、榮辱錯位等問題。網絡新媒體具有海量信息承載、碎片化信息傳播、虛擬化信息傳播環境等特征,折射出當代多元言論空間的現實圖景。無論是在新媒體還是現實空間,若不良價值觀聲音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就會受到影響。
(4)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傳播的手段方法存在一定供需錯位。另外,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客觀存在互動性不夠、宣傳方式過于嚴肅等問題,導致與大學生的嵌入度不高,傳播效果有所打折。
二、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機制的構建
1.強化信息交互機制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建立信息交互機制,解決“傳播什么信息”的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是 12 個字,但其深刻內涵遠遠不止于此。為此,加大對網絡平臺的建設,建立政府官網、紅色網站、商業網站等立體大眾交流和溝通平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進行多方位的解讀,增加其信息容量,保證人們多樣性地獲取相關內容。發揮紙媒的優勢,促進其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創造出更加適合大眾胃口的傳播內容和形式,使傳播更加形象、生動,傳播平臺更廣,使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都成為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2.優化選擇引導機制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建立合理的選擇引導機制,解決“選擇什么信息”的問題,促進社會主導價值觀的傳播。合理地設置議程和進行技術適用。政府、媒體、高校等要利用自己的陣地優勢,通過“議題設置”選定一個核心話題,把公眾的注意力引導到特定的方向,強化該話題在公眾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要主動介入那些深刻影響人們道德價值觀的重大事件,引導公眾“想什么”,從而達到引導輿論的目的。在議題設置完畢后,如何設置傳播內容和選擇何種傳播媒介就成為需要考慮的問題。傳統傳播和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的傳播模式成為當前重要的傳播技術適用方式。為用戶定制,由消費者主導的傳播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通過為用戶定制,促進公眾分享,推動信息的快速流動和主流價值的不斷擴散,鞏固和強化已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公眾之間的關系,并且不斷吸引新的公眾認知、認同思想政治教育。
3.改進接受反饋機制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還要解決“接受了什么信息”的問題。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接受性,需從以下方面加強和改進。其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做到“可接受”“可信任”,使人的主體性受到尊重。一方面要加強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增進情感共鳴。在引導和互動過程中,抓住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采用多種形式針對特定的人群,尤其是大學生,及時幫助解決亟需的問題,協調各類利益、思想狀況中的困惑、訴求,化解各種矛盾,讓更多人找到歸宿感和認同感,形成對政府、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支持和擁護,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逐步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價值倡導者要言行一致。只有價值倡導者將自己主張的價值觀全面付諸實踐,切實做到言行一致、身體力行,才能增強價值觀的說服力和感召力,解決“可信任”問題。
4.完善管理干預機制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需要解決“如何保障信息傳播”問題,需要加強管理干預。一是建立強大的技術監管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為有效應對國內外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圖謀,凈化網上有害信息,需要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監管控制,建立一套基于大數據搜索、管理、挖掘、分析的輿情監測、預警、匯總系統,實現對網站、論壇、微博、博客、SNS 等海量數據的瞬間實時采集,提升輿情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營造清朗的環境。二是更新和采納新的傳播技術,促進媒體資源融合發展。傳統媒體要擺脫路徑依賴,借鑒和學習新媒體的新型傳播理念、方式和運行邏輯,調整優化信息生產方式、傳播內容和報道手法,適應信息消費個性化、互動性和碎片化訴求;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要各顯身手,推出適應不同群體需求的多樣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傳播產品,實現產品內容分眾化、精細化及傳播形式的個性化推送和深度互動功能,拉近大學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距離;促進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尤其是信息資源的共享協作,策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主題進行多渠道、多媒介、多平臺的發布、推送,實現由一般性的內容提供向信息集成服務轉變,打通“官方”和“民間”兩個輿論場,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全媒體格局。
本文系2016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新媒體語境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6Q253
作者簡介:
管新源,女,漢族,助教,黑龍江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系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盧婧一,女,滿族,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作者單位:黑龍江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