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陽春
摘 要:普通高校的藝術教育是按照當代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利用各種載體、手段,對學生實施的文化、尚美、道德、心理等方面的育人目標。新媒體越來越多的被融入到普通高校藝術教育之中,科學施教的滲透,對學生的精神崇尚、修養提升以及人格完善等方面均有收益。實踐教育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方式,對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藝術類教育;應用型人才;新媒體;藝術教育
一、目前高職院校藝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偏傳統乏科技
現今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的傳播手段,多數還是最常見于報紙、廣播、宣傳板畫、橫幅標語等形式,規范納入課堂的普及教育課時有限,且教育者傳播手段不夠前衛。對于生活在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而言,過于單一、平庸、乏味的傳播手段無法激起其自覺地、有序地吸納藝術的熱情。如何采用生動、鮮活、具有感召力的傳播手段,是教育者急需考慮的問題——新媒體技術運用無疑是首選。目前已逐步被采用的有QQ、微信、人人網等SNS網絡平臺等,短小簡易的視頻短片也在一些走在前沿、經費充裕的學校嘗試性使用。事實證明,這類手段收效顯然要優于傳統教育方式,它能夠使教學雙方得以互動溝通,以活靈活現的方式向受教者傳達教育者的意圖。新媒體技術科技如若更快、更多地運用到高校藝術教育工作之中,能最大限度地推動發展高校藝術普及教育。即便學生在新媒體大環境影響下,也能抵抗“因為自由無拘的意識而受到眾語喧嘩的雜亂景觀”之影響,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藝術觀、人生觀。
(二)重娛樂輕內涵
學校內開展藝術活動一般以舞臺表演藝術樣式為主,讓學生在觀賞中愉悅身心。活動通常由藝術教育中心牽頭發動,各二級學院組織參與,并以班級為單位選送合適人選,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排練,其努力目標鎖定在全校比賽中的獲獎幾率。如此來講,真正受到藝術教育的學生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普及,加上活動過程往往前后不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全程突擊式訓練,僅限于在藝術特長生原有基礎上加以整合,因而并不能使學生的藝術水平從根本上得以提升。即便是使用一些大屏在視覺審美上予以補充,也僅是滿足于設備所儲固定的動態背景素材,少于根據學生精神生活之需求,攝取、設計具有現實文化內涵的內容融入藝術教育活動,普遍的觀賞者并未得到深入的藝術教育。
二、培養大學生成為新媒體技術運用的主力軍
要形成以新媒體技術為主體的藝術教育陣地優勢。以提高育人質量為主旨、為廣大學生服務是高校藝術教育的根本方向,因此,衡量一個學校藝術教育的好壞,不僅要看藝術團拿了幾等獎,動畫片展映辦了幾次,還要看新媒體技術在學生群體中是否得到充分運用,是否將新媒體技術的先進性變為教育的推動力。學生個體對于藝術的需求和認知具有多樣性,如果藝術教育手段總是一成不變,不能兼顧個體差異,停留在“齊步走”、“集體舞”的狀態,藝術教育就會失去吸引力,學生對藝術教育的興趣就會受到阻礙和抑制。看普通高校的藝術教育工作開展得是否有成效,工作面廣不廣,內容豐富不豐富,參與者普遍不普遍,教育手段科學與否,還要檢驗其指導思想、具體安排是否把新媒體技術運用的普遍性放在主要位置上。
三、采用全程教育實踐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全程教育實踐法,可以大幅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室內設計專業可把教學搬到工地現場,將課堂理論教學和現場實踐相結合,采用邊講邊練、講練結合的現場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雖然發展的時間并不是很短,但仍存在培養目標不明確、辦學模式不清晰和培養層次不鮮明等問題,教學實踐無法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教學效率也受到影響。突出職業崗位培訓,實現學科型向能力型的轉變職業崗位培訓可以讓員工了解具體的工作流程與注意事項,提高其工作能力。職業崗位培訓可以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激發學生的工作熱情。職業崗位培訓可以使學生進入一個激烈競爭的緊張狀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體而言,職業崗位培訓能提高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教師應站在企業管理者的角度,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企業實際需要,做好培養規劃,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實現學生由學科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的轉變。同時,教師要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水平,尤其要善于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努力幫助學生開發潛能。
四、開展校企合作,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高職院校實訓基地是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有效載體,因此,各高職院校的藝術教育應加快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大力開展校企合作,實現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共贏。高職院校的發展離不開相關行業、企業的發展,應積極爭取相關企業的支持,促進高職院校實踐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應通過構建實訓基地,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完善合作機制,建立穩定的學校與企業之間聯系的渠道。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高職院校可以根據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律,進行創新建設和多渠道建設。在培訓基地的運作和管理中,企業可以通過整合管理模式、資源共享等途經提高生產效率。
五、總結
普通高校專職藝術教育部門在設計藝術教育規劃時,要自覺地把文化、藝術融為一體,因為:“只有文化引導文化,稱得上文化的才能引導社會文化”,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對于他們的培養,需要通過精神審美來引導文化積淀,高校藝術教育者須通過具體工作項目的實施,構建復合型人才隊伍,以及新型的藝術教育陣地,進而稱職的承擔起對本科生藝術的、思想的、人文情感認知教育的責任,以實現“藝術引導文化,精神追求的藝術文化才能引導文化”的理想。以前衛的藝術形式為載體,以正確的思想理念為支撐,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能積極向新媒體環境滲透,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推進藝術教育實踐活動的先進性,以順應時代的變遷及要求。堅持將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緊扣學生工作之中心,構建學生間美好的人文環境,為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合格人才服務,使其開展的藝術教育活動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教化的雙重功能。
參考文獻:
[1]周星.新媒體時代的文化景觀與應對策略[J].藝術百家,2012(4):23-33.
(作者單位:內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