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高等教育的標準和要求也有所提升,向著素質教育的方向邁進。以健康理念為依托進行高校體育的教學,是落實科學教育理論和方法是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下大學體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深入探討了健康教育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并分析了具體的應用對策。
關鍵詞:健康理念;高校體育;應用分析
新時代下,高等教育向著科學化、民族化和教育綜合化的方向邁進。隨著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高校體育教育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培養健康人格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傳統的教育理念也不再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高校體育教學思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等教育中體育教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健康教育則是其核心內容。加強健康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育探討對于提升師生全面素質和教學質量方面都有著積極意義。
一、健康教育理念概述
1.健康理念的定義
隨著我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生活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溫飽,而是發展到了對自身健康的需求上。而且,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認知以及關注不斷深化,對自身健康發展的標準有了明顯的提高。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不是僅僅指身體上沒有殘缺,還包括心理、生理方面能夠很好的適應社會。由此,可以看出,健康主要存在五個方面,分別是身體的健康,這是最本質的健康要求。心理的健康直接對人今后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智力的健康,這是決定人學習能力的根本條件。精神的健康,這是維持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要求。還有社交的健康,這是維持人社會關系穩定的核心。只有五個方面全部健康,才能稱一個人為健康的人。
2.發展健康理念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高校的學生,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其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缺乏一定的社會鍛煉,可塑性強。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有必要引入健康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健康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所以,其重點是通過提升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改善學生的生活環境,從而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其根本措施是利用科學的方法,改變學生的不健康行為,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健康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的理論體系和教學模式,它集合了體育鍛煉鍛煉、心理教育和衛生保健教育,形成立體化的教學模式。所以,對于目前高校學生普遍的身體以及心理狀況而言,發展健康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思想比較落后
目前,大多數高校設置體育課程知識為了完成任務,對體育教學并沒有足夠的重視,教學思想比較落后。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高校體育在形式上和種類上有了長足的發展和較大的改變,但是,其最為本質的教學理念依舊沒有變。學生上體育課也只是為了完成固定學分的修習,對體育教學重視程度不夠。致使高校體育教育雖然進行了多年,并且經過多次改革,效果卻并不明顯。
2.忽視學生個人發展狀況
新課改下的教學工作,教學的主體應當與教師變為學生。目前很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大多是教師安排教學,學生按部就班的學習,在教學內容和模式選擇上,學生缺少自主性,模式缺乏適應性,教師缺少主動性。教師的教學方式依舊是傳統的舊模式,將灌輸基本理論知識作為重點,而缺乏必要的練習,使得學生個性無法發揮,忽視學生個人發展狀況。
3.實踐方法不科學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存在很大的不同,應該以實踐為主。學生在當前的體育教學模式中,很難獲得真正的體育鍛煉實踐技能,而是將大多數時間浪費在了淺顯的理論知識上。或者,在沒有清楚認識自身情況下,隨意的選擇鍛煉項目,既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也無法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學習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鍛煉存在較大落差,存在實踐方法不科學的問題。
4.考評方式太過單一
在對高校體育教學成績進行考評時,考評方式單一,大多是對學生體能和所學技能的考評,甚至有的學習體育考試只是走個過程,缺乏嚴格的管理體制。對學生健康的標準應不單是對體能的考核,還應該在學生心理狀況以及社交等方面進行考評。而且,統一標準性與絕對公平性的考核也忽略了學生先天與遺傳因數上的差異,考核太過單一與大眾化,無法突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三、健康理念下高校體育教育分析
1.以健康教育為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
健康教育重視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它包含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發展、心理素質的提高和發展以及智力的提高和發展,以“三位一體”立體化的發展理念,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體育的改革首先應該對教學思想觀念進行改革,將“以人為本”作為思想的核心內容,在制定課程內容與模式時,思考問題的時候應當學會換位,將課程需要、學生需要和社會需要考慮充分,落實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通過對學生的體育教學,切實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2.制定社會化的發展目標
高校教育是為社會培養高級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而準備的。所以,高校體育教育也應該滿足社會化發展的要求。高校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以及方式選擇時,首先應該考慮教學目標是什么。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把握好教學目的,切實提升學生的科學和文化修養,以健康教育為理論基礎,對學生進行相關體育知識、科學和文化的教育。而在體育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該樹立“終身教育”理念,落實健康教育的行為和方法,最終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效果,同時要讓學生認識社會體育現狀以及學生今后的體育發展目標等。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教學,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并提高學生鍛煉的積極性。
3.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的主要框架,不同的教學方法會呈現出不一樣的教學效果。所以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是高校體育改革的重點。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和運動技術已經不再適用,應該在此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以自我鍛煉以及增強體質和提高心理素質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形成完整的方法體系,從而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是引導者而不是主導者,應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并且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學,提高學生體育鍛煉興趣,鼓勵更多的學生自覺投入到體育鍛煉的隊伍中。例如可以舉辦集體項目,組織木履行走、跑步傳遞和搭積木等活動,通過活動,增加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并且鍛煉了他們不服輸、敢于挑戰的能力,培養出新時代的優秀人才。
4.建立健全的教學內容和教材體系
只有建立起科學、完整的教學內容和教材體系,才能更好的實施教學方法,并進行教學任務。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教學內容的核心是運動技術,在體育思想、體育文化以及體育精神等內容上比較缺乏。首先應該簡化運動技巧的教學,其目的是為了方便學生掌握和應用,以實用為基礎,而且還要符合社會現階段的發展狀況。其次,應該增加體育精神和文化的教學,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讓學生接受體育文化的熏陶,促進學生積極樂觀、堅強不拔精神的形成。再次,適當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入娛樂、生活元素,落實“終身體育”的思想內容,培養學生體育鍛煉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價值觀念。
四、總結
健康理念下高校體育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時代需要的綜合人才。通過不斷改革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一方面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水平,另一方面還能符合體育教學的理念,與社會和學生的發展保持一致,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肖驍.健康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微[J].體育時空,2015,(22):98-98.
[2]易述鮮.高校體育教育的健康、休閑發展方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5):79,81.
[3]邵文祥.健商理念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運用研究[J].華章,2014,(3):260-260.
(作者單位:貴州商學院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