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斌 鐘華
摘 要:本文針對贛州市體育場館的運行模式,根據市民的消費和運動情況進行了調查與分析,提出了贛州市體育場館面向社會開放有償經營對策。
關鍵詞: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現狀;對策
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閑暇的時間增多,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加強,體育消費已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申辦,全國上下掀起了健身熱潮,全民健身運動不斷走向深入。大眾體育健身需求日益增長,致使現有些高校體育場地難以滿足學生健身活動的需求。贛州市體育場館是為體育教學訓練服務,方便市民進行體育鍛煉、開展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除借教學訓練使用外,其他時間都處于閑置狀態,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如何更好地利用體育場館資源實行對社會的有償經營,滿足大眾對體育消費的需求,這已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分析法對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選取其中贛州市4所普通(贛南師范大學、贛南醫學院、江西理工大學、贛州師范高專等)為重點調查研究對象進行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深入研究。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分析法、實地考察法、邏輯分析法等。
二、贛州市體育場館的現狀
江西省是欠發達的中部地區,居民人均場地面積與我國發達地區相比還有距離,但各的場地優勢吸引了附近居民的目光,場館對外開放更是激發了他們的鍛煉熱情。近10年來,為了發展教育,達到教育部規定的運動場地的生均面積,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體育場地面積,既能滿足教師和學生體育鍛煉需要,又有對外開放的余力。根據各自的條件選擇性地開放了部分收費場館,而室外的籃球場、排球場、田徑場、足球場均免費開放。2007年4月陸續搬進新校區,體育場地更寬敞,體育設施更先進。
1.在校學生和入校群眾參加鍛煉的時間段分析
通過對在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時間段的調查,發現45%的學生選擇在課外活動的時間段參加體育鍛煉,而選擇在早晨、課間和雙休日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較少,說明在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主要集中在課外活動上,因此,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在時間的選擇上應盡量避免課外活動這一時間段。
體育場館用于體育教學時間主要是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時間,本研究通過在校學生和群眾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對比,發現群眾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恰恰是工作日早晚、雙休日及節假日,正與在校學生大部分選擇在課外活動中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段錯開了,這種鍛煉時間規律的相吻合性是體育場館開放在實際操作上可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2.在校學生和入校群眾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分析
體育場館作為教學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學生開展體育課程教學與課余體育鍛煉活動的物質條件和重要載體。通過對在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項目的調查顯示,在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呈現多樣性,在體育項目選擇上排在前幾位的分別是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足球、游泳等運動項目。
從在校學生參加的體育鍛煉項目可以看出,傳統體育項目依然是學生參與鍛煉的主要形式。而相對網球等一些對場地、器材設備要求高、資金投入較多的時尚、新興體育項目的選擇人數較少。統計結果表明,在校學生對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選擇存在性別差異。因為性別不同而造成男女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特點、運動愛好等方面的差異,表現為男生喜歡強度大、身體對抗性強的球類項目而女生喜歡運動量適中、娛樂性強的項目。體育場館在保證學校體育教學和學生課余活動的前提下,盡可能實行對外開放,這是提高其社會效益的重要途徑,也是今后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
三、贛州市體育場館面向社會開放有償經營對策
1.轉變觀念,增強體育產業化意識
在高等教育改革過程中,體育必然要在社會經濟體系中尋求自身的地位和價值。因此,體育必須吸收現代企業經營的新成果,用體育產業化的思想更新觀念。抓住機遇,激活和挖掘資源的潛在價值,利用體育場館設施和優秀的體育專業人才進行有償服務,既可以提高體育場館的利用率,發揮體育教師的知識和特長,又可以獲取良好的經濟效益,增加辦學經費,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
2.加大體育場館有償經營的宣傳力度
目前體育場館利用率不高,經營效益不明顯,原因之一就是體育場館有償經營的宣傳力度和營銷手段不夠,以致很多體育消費者對體育場館及其經營情況缺乏了解,更談不上消費了。周邊分布著許多單位、社區,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消費群體,場館經營者須深入其中,對這些潛在消費者的體育愛好和消費能力進行調查,推出適合的消費項目,并加以大力宣傳,將體育場館的經營項目、時間和價格等信息及時發布出去,吸引廣大的消費者,獲取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正確處理體育場館有償經營和體育教學訓練的關系
體育場館不同于社會公共體育設施,它不是完全免費地為大眾服務,也不以獲取利潤為唯一目的。它的主要任務是為體育教學訓練服務,因此,必須正確處理好體育教學訓練與有償經營之間的關系,既要保證正常的體育教學、訓練的需要,又要滿足大眾對體育鍛煉的需求。因此,應設立體育場館管理部門,全面負責體育場館的調用,與學校教務部門和體育場館經營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尋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穆有海.體育場館使用率與效益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5(5).
[2]魯曉琦.體育教學與體育場館設施不足的現狀與對策[J].巢湖學院學報,2014(3).
[3]李海濤.對沈陽市中學體育場館社會開放的可行性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5(3).
注: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贛州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贛州市體育場館面向社會開放可行性》(編號:16247)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贛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