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靜
【摘 要】思想品德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科目之一,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完善學生的人格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如何促進該門課程教學的生活化,加強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成為該門課程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階段 思想品德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55
思想品德是初中階段的課程組成部分,通過進行該門課程的學習,學生一方面可以學習相關的思想品德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學習成績,另一方面,對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等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那么如何進一步改進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課堂教學,加強課程與生活之間的溝通和聯系,提升思想品德課程的生活化水平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該門課程面臨的重要課題。
思想品德課程作為初中教育中的一門傳統教學科目,該門學科的任課教師在進行學科教學時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約束,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生活化理解和把握程度較淺,無法理解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和內涵,因此在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過程中,任課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加深自身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生活化的理解和認識,為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生活化水平打下一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在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對于教材知識的講授和解析上,認為只要向學生講授教材上的思想品德知識就是完成了該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實現了教學目標。這種教學理念不僅不利于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還拉開了教材知識和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在這種教學理念的桎梏之下,學生雖然掌握了思想品德課程的一些理論知識,但是在面對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狀況時,學生常常會束手無措,不知道如何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初中思想品德課程這種重理論而輕能力的教學理念,必然會對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和個人人格的完善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無法實現該門課程的最終教學目標,影響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效率和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和改進。
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任課教師在進行新課講授之前,應該充分認識到進行初中思想課程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到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的教學內容是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它們不僅來自于現實生活,同時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使理論回歸現實,為學生提供思考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在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生活化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加強該門課程和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努力調和知識和生活現實之間的關系,使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能夠回歸于生活,為思想品德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推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在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新研讀和整合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材內容,在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內容能夠更加貼合學生所經歷的現實生活,拉近課程和生活、課程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進而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水平。在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將思想品德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剝離開來,忽略二者之間的關聯而向學生講述純粹的學科專業知識,這樣不僅使得思想品德課程的專業知識成為了無源之水,同時純粹的學科理論知識講述容易形成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無法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因此,在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生活化教學時,教師應該重新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和歸納,摒棄之前刻板傳統的教學理念和備課模式,挖掘和剖析思想品德教材中與現實生活相關聯的教學內容,并且將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與思想品德教學相關的內容和現象納入課堂教學內容之中。在豐富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內容的同時,加強課程的生活化程度,使學生在進行該門的學習時,一方面可以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在學生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進行生活問題的思考和反思,使學生認識到進行思想品德學習對自身現實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愛上該門課程的學習,并且主動的進行該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主動的運用課堂知識來分析和解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從而更加有效的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整體素養。
在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生活化教學過程中,除了改進教師的教學理念、拉近課程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之外,在教學方法方面,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任課教師還應該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習慣于采用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表面上看來是對課堂教學時間的充分利用,但是實際上,卻無法使學生真正融入課堂教學之中,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和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因此在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生活化教學時,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在對學生進行知識講授的同時,給予學生適當的時間對教師所講的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將教師的知識講授和學生自主探究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進行相關思想品德理論學習的同時,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用理論知識去分析自身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且在課堂上和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和探究,在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認識的同時,提升學生思考生活問題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除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搜集自身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與思想品德課程相關的各種事例和現象,帶領學生實地探訪當地的道德模范等,并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形成理論知識和生活問題之間的良性互動,切實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水平。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對于培養和完善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品質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進行該門課程的學科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課程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提升課程教學的生活化水平,提升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