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林
【摘 要】隨著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的不斷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為此,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不斷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高中政治 課堂教學 學習習慣 重要性 具體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01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風氣的引領下,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也迎來了新的教學變革,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要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這就意味著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盡量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并能夠注意提高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有效地保證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候充分利用學習時間,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但在實際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有很多教師意識不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中往往會擠占學生的學習空間,從而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自我感知的力度和程度。為此,教師要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中注重還原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性的地位,還原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具體來講,教師對培養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習慣重要性的認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了解。
一、在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首先,在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在傳統的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往往存在只注重自己的教學的誤區,在這一教學理念誤區的指導下,很多教師的教學會出現以自己的教為中心的教學問題。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以教師為教學的主體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傳道授業”的積極作用,但是在實際的高中政治的課堂學習中,這一教學方式能否對學生的“解惑”這一學習環節和學習問題的解決則有待商榷。實際上,在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往往是被剝奪的,學生缺乏自我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而新的學習理念要求教師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之中,并能夠發揮好自身在教學中的引導性作用,以進一步維護和實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從而從根本上搭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發展根基。
其次,在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還能夠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還能夠間接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具體來講,一堂高中政治課堂的完整性不僅僅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更是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互溝通的結果。也就是說教師要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除了有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方式、方法的促進和提高以外,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而學生的積極配合最大的表現就是自我思考能力的提升。試想一下,在教師在講課中對某一有關經濟知識的講解中,學生如果對教師的話“左耳進,右耳出”,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那么就容易造成教師授課程序的混亂,嚴重的還會影響教師的整體授課安排,進而影響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的完成。
再次,在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也能夠促進整個高中政治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高中教學現代化構建目標的實現。具體來講,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對現代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具體體現,也是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體現,更是對新的教學理念中注重人文化教學因素的體現。在傳統的教學中,人文化的教學因素很少被提到教學日程上來,更難以說能夠達到具體實施的教學目的了。但如今,在高中政治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培養和重視,則能夠大大緩解以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能夠間接地改進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能夠進一步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在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具體途徑
第一,在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的工作。學生的課前預習工作包括學生對課本教材知識的認真研讀,并能夠通過自我預習獲得基本的學習專題和對學習內容的認識和理解,掌握基本的學習知識內容。同時,學生還需要進一步處理好課后的相關練習,以節約課上讀題、思考等相關的時間。也就是說,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解決自己能夠理解和處理的問題,并發現自己的不足,將不能理解的問題留在課堂上,讓教師進行答疑解難。這樣,整個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效率就能夠得到提升了。比如,在學習經濟課本第一單元的知識時,學生可能會對商品的“價值”或者是“使用價值”的相關內容認識不到位,甚至是產生混亂的狀況,以至于在具體的問題解決中不確定、拿不定主意。這就需要教師在課上重點解決這一知識點,而對其他簡單的知識則可以一帶而過。
第二,在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引導學生正確的課上聽講的習慣。良好的聽課方式包括邊聽邊思考、邊聽邊做筆記。當然,自主思考是為了將自己的思路和教師的思路結合起來,而做筆記也需要有個適度,也就是說,盡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在課堂學習中學生不能夠只為了單純的記筆記而忽略或者耽誤了對其他學習過程的注意和提高。比如,在講解綜合型的應用題時,教師的講解需要學生的思考,而單一的記筆記就會錯過對相關技巧的學習。
第三,在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需引導學生正確的課后學習的習慣。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僅僅是在課堂之上養成的,也借助于課后的具體學習行為。學生在課后的學習反思,以及通過做大量的練習來總結和分析學習經驗的方式,也將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能夠幫助其建立良好而又連貫的學習方式。當然,這一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需要學生的長期堅持,并能夠在不斷地克服學習不足和學習缺點的基礎上,對這一學習目標進行實現的。比如在學習“三角函數”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學生簡單的憑借課上學習很難實現對知識的鞏固,這就需要他們借助于大量的練習,不斷地促進自身對這一知識點的具體理解和劃分,以構建一個清晰的數學知識思路和脈絡。
總而言之,在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培養和探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同時能夠在不斷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的過程中,進一步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還有很多,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