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詩、宋詩孰優孰劣?從古至今,爭論從未休止。從總體上說,唐詩獨步千古,但宋詩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高峰,其地位和影響遠超元、明、清詩。唐詩與宋詩相比,一是氣象不同;二是表達方式不同;三是美學品質不同。
關鍵詞:唐詩;宋詩;風格
眾所周知,唐詩在我國文學史上獨步千古;但宋詩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高峰,其地位和影響遠超元、明、清詩,也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從詩人數量還是詩作數量來說,宋詩均遠遠超越唐詩;故在中國文學史上,唐詩雖光芒萬丈,但宋詩也有其獨特的風貌。
一、唐詩與宋詩,氣象不同
1.唐詩的氣象
唐詩的氣象來源于詩經、漢魏風骨一脈相承的現實主義傳統和楚辭漢賦的浪漫主義精神,形成于盛唐,體現了唐代特有的積極、樂觀、向上和洋溢著英雄主義、理想主義光彩的時代精神和民族氣質,故唐詩的氣象可用“雄壯渾厚”來概括。最能體現唐詩氣象的是李白和杜甫,他們共同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倍鸥Γ骸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崩畎卓释üαI,抱負滿懷,縱情歡樂,傲岸不馴,大氣磅礴,沖破一切規范和約束,美妙奇異,酣暢淋漓之至。杜甫憂國憂民,感時傷世,深沉博大,沉郁頓挫,恪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基本原則。李白雄壯,杜甫渾厚,李白和杜甫共同代表了“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的唐詩氣象。
2.宋詩的氣象
由于積貧積弱、內憂外患的國勢,宋詩始終籠罩著沉郁悲涼之氣;同時也因政治上重文輕武,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宋朝詩人在寫詩上又時常感到無法逾越唐詩,于是刻意求新,從而形成了宋詩注重技巧的風氣。宋朝開國之初的詩人寇準、晏殊的詩中,就掩不住傷春悲秋之氣。寇準《書河上亭壁》云:“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标淌狻吨星镌隆罚骸耙惠喫稗D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這些詩藝術之精美,描寫之細致并不遜于唐詩,但氣象已不及。同樣是表達傷春情緒的唐朝詩人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北M管此詩傷春惜花,但所展現的,仍然是一幅愉快美麗的春晨圖畫。這就是唐詩的氣象,唐詩與宋詩氣象之不同也在于此。
二、唐詩重抒情,宋詩主議論
1.唐詩重抒情
唐詩中這類刻畫意境的詩不勝枚舉: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陽春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蓖醪g《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睆埦琵g《望月懷遠》,意境雄偉闊大,語句似從胸中自然流出,具有高華圓融的氣象。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乃其流放欽州途徑大庾嶺所作,詩人眺望蒼茫山色、雁陣驚寒,一嶺之隔,與中原便是咫尺天涯,北雁南飛至此即為盡頭,頓感遷謫失意、懷土思鄉,雁猶如此,人何以堪。王昌齡《閨怨》表現這位閨中少婦由“不知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陌頭春色使她聯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聯想起千里相隔的夫婿和當年折柳贈別,從而產生“悔教夫婿覓封侯”之閨怨,篇幅雖小,卻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
2.宋詩主議論
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黃庭堅《蟻蝶圖》:“蝴蝶雙飛得意,偶然畢命網羅。群蟻爭收墜翼,策勛歸去南柯。”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碧K軾《題西林壁》借對廬山的觀賞,說明要多角度、全方位觀察事物,避免片面性,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黃庭堅《蟻蝶圖》字面寫蟻、蝶,實則是對當時黨爭的寫照,以寓言體寫時政;王安石《元日》寫了一派歡樂熱烈的迎春氣象,反映了王安石推行變法的堅定樂觀情緒,結句揭示除舊布新乃事物發展之必然規律。
三、唐詩表現了音樂美,宋詩表現了繪畫美
1.唐詩的音樂美
唐詩中表現音樂美的作品有: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白居易《琵琶行》藝術地再現音樂的形象:“大弦嘈螬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睆埲籼摗洞航ㄔ乱埂讽嵚晒澴嗳缤∫骨驂艋们铍h永,曲調自然平和。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使用,一唱三嘆,前呼后應,回環往復,層出不窮,音樂節奏強烈而優美。白居易可謂描寫音樂形象的大師,如此神奇地再現千變萬化、難以摹狀的音樂形象,確實難于上青天,更何況還通過音樂形象,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蕩的心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2.宋詩的繪畫美
宋詩則表現了傳神寫照的繪畫美:蘇軾《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彼摹缎〕亍吩诒憩F繪畫美上別開生面:“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睛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蘇軾《東欄梨花》抓住清明時節自然景物的色彩和形態特征,寫得優雅自然,風韻絕佳。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寫西湖夏日獨具特色的清麗景色,純用白描,虛實相生。他的另一首《小池》則如同特寫鏡頭,快速地抓拍了初夏小池里稍縱即逝的圖畫,自然天成、天趣盎然。范成大《秋日》將水鄉秋色描寫得斑斕多彩,明麗如畫。
綜上所述,我們無法判定唐詩與宋詩,孰優孰劣。一是唐詩、宋詩氣象不同;唐詩氣象為雄壯和渾厚,而宋詩氣象則為精工和婉麗。二是唐詩、宋詩表達方式不同;唐詩重抒情,宋詩主議論。三是唐詩、宋詩的美學品質不同;唐詩表現了音樂美,宋詩表現了繪畫美??偠灾?,唐詩、宋詩各得其時,各擅其美。
參考文獻:
[1]錢鐘書.宋詩選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
[2]胡云翼.宋詩選注[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作者簡介:
曾珍(1988—),女,湖北武漢人,湖北大學文學院,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研究生。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