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 要:新技術研發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技術保障,而新技術的專利權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法律保障。因此,研究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專利權保護是確保新能源汽車產業高效、有序、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文章基于專利權的研究視角,分析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現狀,重點探究未來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對策研究。研究發現:專利總數量多,但核心技術偏少;專利集中度低,為形成技術體系是我國新能源技術研發的兩大問題,因此我國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確定新能源汽車技術重點研發方向;并且鼓勵申請發明專利,提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申請比例;最終實現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高效、穩定、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專利權;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對策研究
隨著傳統能源的緊缺與環保意識的提升,新能源汽車處于產業的快速發展期,在市場需求火爆的背景下,世界汽車技術發展強國都開始研發新能源汽車,各項專利技術都在迅速發展。據統計,2015年我國新能源車高增長后,16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呈現調整規范發展的特征,具體表現為:1~2月受春節和政策因素影響而產銷較低;3~6月借助政策支持新能源車逐步實現恢復性增長,6月銷售到3.5萬臺水平。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專利技術申請數據也快速增長。據I智庫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2月,日本申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專利達171016件,中國達131319件,美國達到78577件,歐洲達到35495件,韓國為32014件(由于現行的專利數據統計口徑區別較大,此處的數據來源為I智庫數據,僅供參考)。由此可見,世界各國對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知識經濟時代,人才與技術是核心競爭力,而具體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來說,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水平將是未來各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高低的重要衡量標準。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專利權保護體系更加完善,因此支持、規范、促進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專利化發展是確保新能源汽車產業高效、有序、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雖然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專利申請超過美國,由第三上升到第二,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因此,文章基于專利權的研究視角,分析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現狀,重點探究未來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對策研究,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與較強的實踐意義。
1 基于專利權視角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現狀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到,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專利總數在快速上升,但是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2兩個方面:
第一,專利總數量多,但核心技術偏少。從專利的含金量來說,發明專利比實用新型專利與外觀設計專利更有價值,且發明專利產生的經濟效應、技術效應也更大。但是,根據專利信息服務平臺(CNIPR)顯示,2012~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專利總數依舊呈告訴增長,但是發明專利的占比偏低,基本維持在44%左右,且發明專利多是一些B60W(氣墊車)和H02J(供電或配電的電路裝置或系統)方面的技術,在整車控制及整車附件技術較少,這說明我國新能源汽車專利技術發展還存在一個數量雖多,但是質量不優的現實狀況。
第二,專利集中度低,為形成技術體系。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專利申請分散,雖然涉及面廣,動力電池、燃料電池、發動機、控制器、離合器以及發電裝置等都有研究,但是即使在2015~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專利研發的高峰期,也未出現具有集中度高、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利技術方向,這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為這會使得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喪失重點與方向,最終沒有真正的技術殺手锏。
2 基于專利權視角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對策研究
2.1 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確定新能源汽車技術重點研發方向
在傳統汽車技術上我國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而在新能源汽車技術上還存在結構性優勢,但仍應該看到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所在,尤其是在于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研發層面,我國較為落后。在電池技術方面,我國政府在綜合考慮發達國家的發展戰略的基礎上,采取了多元化發展的綜合策略,這是符合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的基本規律。但是,多元化發展策略并不是說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沒有重點。眾所周知,在三級模塊體系和平臺架構中,整車控制器(VCU)、電機控制器(MCU)和電池管理系統(BMS)是最重要的核心技術,對整車的動力性、經濟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我國的政府要進行有效引導、企業要進行科學規劃、個人要合理調整,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確定新能源汽車技術重點研發方向。
2.2 鼓勵申請發明專利,提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申請比例
如前所述,從專利的含金量來說,發明專利比實用新型專利與外觀設計專利更有價值,且發明專利產生的經濟效應、技術效應也更大。因此,我國專利申請、科技研發等部門應該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發明專利的支持。在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加大對發明專利申請的支持不應該局限于申請成功后的費用獎勵,而應該從申請環節與應用環節給予全方位激勵,具體來說:第一,在申請發明專利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應該給予技術支持與優化,從而提升發明專利的含金量;第二,要加大對發明專利的應用跟蹤,對發明專利的應用實效進行追蹤檢驗,對于應用廣泛、效果良好的發明專利,要設立推廣應用獎勵,以期提升發明人的發明積極性與推廣應用積極性,真正實效技術興國、強企、富民的最終效果。
參考文獻
[1]黃麗.《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的教學探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6):146-147.
[2]張永軍.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及應用前景探討[J].應用能源技術,2015,(12):24-26.
[3]舒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6,(23):167-168.
[4]李競強,康蘇媛,甄曉陽.創新工作方法破解新能源汽車發展瓶頸[J].天津科技,2016,(8):22-24.
(作者單位:山東科技大學交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