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耀宏
摘 要: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對廉政文化建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改變了傳統廉政文化建設的輿論場,擴大了廉政文化建設的話語權,激發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促進了廉政文化建設的時度效。但西方腐朽文化的滲透、網絡暴力文化的侵蝕、網絡守法意識的淡漠及監督機制的缺失,嚴重阻礙了廉政文化建設的有效發展。因此,進一步加強網絡文化引導、完善新媒體相關法律法規、構建新媒體反腐敗預警機制、提升廉政文化建設隊伍的新媒體素養,是充分發揮新媒體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積極作用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新媒體;廉政文化建設;網絡反腐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170(2016)06-0027-05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衣食住行,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思維方式,對我國的廉政文化建設也產生了重要影響。自從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廉政文化建設已逐漸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和廉政文化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盵1]而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給廉政文化建設帶來了新問題、新任務,對如何提高和改進廉政文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希望。同時,新媒體也是一把“雙刃劍”,對廉政文化建設發揮的作用必須加以分析和辯證認識,正確引導新媒體對廉政文化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一、新媒體對廉政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
學界對“新媒體”的界定盡管不盡相同,但核心內容是基本一致的?!靶旅襟w,就是依托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等,通過有線或者無線傳輸網絡,向用戶提供信息(數據)服務,發揮傳播功能,并能使傳播者與受眾(用戶)互動的媒介的總和,它以其數字化、交互性、高技術支持等構筑了一個全球性、開放性、全方位的信息空間”[2]。當今時代,新媒體已成為思想文化領域爭奪的重要戰場,成為各種社會思潮和意識形態角逐、碰撞的重要場所。新媒體的發展對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新媒體拓展輿論空間擴大廉政文化建設的話語權
新媒體的興起大大提高了人們接收信息的廣度和深度,開辟了人們了解、認識廉政文化的空間和場域,使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腐敗現象和反腐敗的方針政策,為更好地通過新媒體引導廉政文化建設、掌控話語權拓展了空間。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滯后性不利于反腐事件真相的有效揭示,容易引發人們的各種猜測,導致不滿情緒積聚甚至群體性事件的爆發。而新媒體的及時性能夠使反腐事件的發生、發展隨時間逐步揭開,能讓網民第一時間了解事件的發展狀態和趨向,快速解答網民心中的疑惑,有效平息極端事件的發生。新媒體傳播主體的多元性可以使網民從不同的爆料人那里獲取多視角的信息,使其認識事件的全面性,并能使各種信息相互印證、相互比較,消除人們心中的疑慮,推動對廉政文化的認同,促進廉政文化的傳播。
(二)新媒體激發群眾廣泛參與廉政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6年8月發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1.7%,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3]。網絡的普及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應用場景的日益豐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網民大軍,人們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傳播和接收信息,為廉政文化建設提供了新渠道。新媒體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們通過手機等新媒體終端方便快捷地把各種信息傳遞給特定或不特定的人群,從而起到把信息放大的效果。廉政文化建設的好人好事、好材料好案例通過新媒體迅速擴散,改善了以往傳統媒體發布和傳播的滯后性及其他不利因素,構建了全新的廉政文化建設新渠道。相對而言,它比傳統媒體具有更廣泛的前景和更為有利的資源可供借鑒,能夠真正達到“足不出戶,覽遍天下”的效果。新媒體這種廣泛輻射的渠道作用更有利于擴大新媒體環境下廉政文化建設的涵蓋范圍,激發廣大群眾參與廉政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提高廉政文化建設的力度和效果。
(三)新媒體推動信息公開促進廉政文化建設的時度效
網絡、手機等新媒體改變了傳統媒體一統天下、包羅萬象的單向度傳播模式,由發出主體、主題、對象客體的單一性向多樣性轉化,實現信息交流的雙向互動。信息的發出者(主體)闡述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并表達自己的觀點,信息的接收和查閱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把握的各方面信息,與信息的發布者進行有效地溝通和交流,展現出新媒體具有開放性。人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多種渠道瀏覽、發布信息,或者針對信息開展雙方或多方的交流,實現資源共享。信息發布者和接收者通過網絡意見和建議按鈕,不斷進行信息交換和交流,或者批評和表揚,或者支持與反對。這種基于新媒體網絡平臺的信息公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人們的顧慮心理,使人們在新媒體場域中平等對話、暢所欲言,而不必擔心受到打擊報復。在新媒體的虛擬世界里,具有相同興趣愛好或共同關注廉政文化建設的網民通過某個具體平臺聚集起來,弘揚反腐倡廉主旋律,傳播廉政文化正能量,從而營造風清氣正、反對腐敗、彰顯清廉的良好文化氛圍。
二、新媒體對廉政文化建設的負面效應
新媒體輿論場域具有虛擬性、全時性、全球性的特征,傳播內容具有碎片化、情緒化、隨機性的特點,這些特點和狀況表現為新媒體在廉政文化建設方面存在著難以監控和管理的消極作用,會對廉政文化建設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在全球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廉政文化建設的負面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西方腐朽文化的滲透
新媒體的開放性和超時空性等特點,加速了新媒體領域思想文化的快速傳播與滲透,在全球視野下表現為西方意識形態和西方腐朽思想文化通過網絡可以輕而易舉地滲透進來,在網民瀏覽各種貌似一般信息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把西方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灌輸給他們,從而增加了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的風險。來自世界各地信息發布者的海量信息以及攜帶者、發布者所承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新媒體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快速散布,除了各種科學文化知識等有益信息的傳播外,還有宣揚各國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大量信息,而一些進行偽裝或赤裸裸的有害信息也充斥其中。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通過新媒體的滲透,淡化了人們對我國廉政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甚至使人們對黨和政府倡導的廉政文化建設方向產生懷疑,對我們黨和政府所取得的成就產生不相信甚至是抵制的態度。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蝕敗壞人們的思想道德、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阻礙了我國正在推進的廉政文化建設進程。
(二)網絡暴力文化的侵蝕
在新媒體的虛擬場域中,基于活躍其中的網民身份和空間的虛擬性,一些人卸下偽裝的面具、拋開現實生活的束縛,盡情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訴求,做自己在現實世界想做而不能做、不敢做的事。也正是由于這種虛擬性,一些人覺得可以不用為自己在新媒體環境中的行為負責,便放縱自己,通過新媒體肆無忌憚地傳播各種不良信息或進行非法活動,給現代社會帶來不穩定的風險因素。在黨和政府推行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一些不法分子以網絡反腐和行使監督權為名,發布虛假信息造謠生事、攻擊謾罵政府和干部,把黨政機關和黨政干部妖魔化,甚至進行人肉搜索侵犯當事人的隱私權,通過網絡暴力手段對當事人進行詆毀、對其家庭進行侵害。而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因受其煽動被誤導,從而對黨和政府產生不滿情緒,影響黨和政府的公信度,干擾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落實與實施,使廉政文化建設無法正常有序進行。網絡暴力文化通過新媒體嚴重侵蝕著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的健康肌體,對其加強抵制和防范勢在必行。
(三)網絡守法意識的淡漠
新媒體的應用極大地激發了大家參與各種話題討論的熱情和頻度,盡管每個話題的參與人數不同,造成的社會影響也不同,但總體上每個話題參與討論的人數比現實世界還是大為增加的。關注共同話題的人們在虛擬世界聚集起來,形成推動事件發展的強大力量?,F實世界的“眾口鑠金”現象在新媒體網絡世界中的表現絲毫也不遜色,負面消息和謠言的傳播會因參與人數的增多而影響事件走向的結果,少數人在追逐“真相”的狂歡中就會失去理智,道德法律的底線被突破,“法不責眾”就會成為一些人不法行為的借口,其他人在“從眾隨流”中漸漸放松守法意識。“群體感情的狂暴,尤其是在異質性群體中間,又會因責任感的徹底消失而強化。意識到肯定不會受到懲罰——而且人數越多,這一點就越是肯定——以及因為人多勢眾而一時產生的力量感,會使群體表現出一些孤立的個人不可能有的情緒和行動”[4]。這種網民的狂歡、理智的喪失和從眾心理的影響,使得網絡深處之中的個體相互傳染形成合力,躲在屏幕背后和其他手持新媒體終端的人們在看到腐敗事件時,不假思索地就把問題和責任推給黨和政府,想當然地把責任歸結為廉政文化建設不力,從而影響廉政文化建設的效果。
(四)網絡監督機制的缺失
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引發工作方式方法的變革,新媒體平臺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廉政文化建設更要應用新媒體進行不斷創新,以應對網絡媒體全時段、監控難的挑戰。當前影響廉政文化建設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網絡監督不力和監督機制的不到位。新媒體改變了傳統媒體單向度的傳播模式,傳播主體和信息受眾實現了雙向互動,但監督和監控傳播主體仍尚未到位。由于新媒體變成了真正的“大眾”媒體,手持新媒體終端的每個人都可能是“媒體人”,每個人都可能在不經意間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發布出去,信息內容是否需要過濾完全取決于發布者個人的素養,從而造成對新媒體傳播信息內容監督監控的缺失。廉政文化建設從業人員新媒體素養不高,掌握和應用新媒體的能力有限,廉政文化建設創新方式方法動力不足,導致對新媒體時代廉政文化建設效果評估不科學,對廉政文化建設認識不到位。
三、充分發揮新媒體對廉政文化建設積極作用的對策
新媒體的發展及其廣泛運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也改變了傳統廉政文化建設的方法和路徑。充分發揮新媒體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有效克服和化解其負面效應,是當前我們亟需認真對待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引導
堅持黨管媒體的方針,加強對網絡文化建設的管理,引導新媒體充分利用其有利條件為廉政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媒體環境和氛圍。首先,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內核,更是廉政文化建設的指導方向。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充分發揮網絡反腐的積極作用,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增強人們愛國熱情的重要途徑,防范和抵御西方意識形態借反腐之名行“和平演變”之實的滲透陰謀。其次,要提升網民的新媒體素養,增強人們遵紀守法意識。通過網絡教育使網民強化道德自律意識,提高甄別網絡信息真假、正誤、是非的能力,增強守法意識和防范網絡詐騙的警惕性,抵制不良信息,培育新媒體美德素養,提升其思想覺悟。最后,要加強對網絡文化的有效監管。新媒體網絡傳播重在監管,特別要加強對重點人群、重點事件、重點時段等有效監控,應用大數據分析廉政文化建設網絡輿情的發展趨勢和走向,運用必要的措施和手段科學引導輿論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加強對網絡文化建設的引導,關鍵在于網站要掌控在黨和人民手中,獨立于資本操控之外是新媒體廉政文化建設的治本之策。
(二)完善新媒體相關法律制度
要以法律制度為準繩加強對新媒體言行的監督,為新媒體環境下廉政文化建設向正確方向發展保駕護航。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新媒體及廉政文化建設相關的法律制度需要與之相適應,以應對和解決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首先,要完善新媒體領域的立法。“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范網絡行為”[5]。一個健康和諧、安全高效、規范有序的媒體環境是廉政文化建設的可靠保證。其次,要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設相關法律制度。反腐敗是要有法律界限的,要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同時也需要相關法律制度作為保障。監督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但在廉政文化建設中如何行使監督權、公民的監督和執法部門的監督管理界限如何等等,都要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必須健全反腐倡廉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讓廉政文化建設有法可依。最后,要建立健全新媒體和廉政文化建設相關司法解釋等法律制度。新媒體和廉政文化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建立之后,如何更好、更準確地運用相關法律法規,而不至于出現有法不依的狀況,建立相關法律制度的解釋十分必要,也是有效推進新媒體環境下廉政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三)構建新媒體反腐敗預警機制
在新媒體視閾下,在網絡反腐成為查辦大案要案重要線索來源和證據收集平臺的新形勢下,建立健全新媒體反腐敗預警機制是提升廉政文化建設實效性的重要舉措。首先,要做好新媒體反腐輿情收集工作。爆料者進行網絡舉報或者通過微博、微信檢舉揭發腐敗案件的目的是為了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共鳴,從而引發相關部門介入,達到將腐敗分子繩之以法的目的。因此,網絡轉載、評論、跟帖或微博、微信等轉發量是收集信息的重要依據,反腐輿情信息的收集要關注熱點問題之“熱”,活躍度高可能會預示著某種事件問題的凸顯。其次,要做好新媒體反腐輿情研判工作。對達到一定熱度的反腐輿情信息進行收集整理之后,有關部門和人員要對信息的真偽作出甄別,必要時會同反腐輿情所涉及的上級部門或主管部門共同調查,對輿情事件做出研判定性。最后,要做好新媒體反腐輿情的處置工作。根據對反腐輿情事件研判的結果,通過各主要媒介以權威形式對外發布,回應媒介平臺反腐輿情所涉及的人和事,以及處置的結果和方案。對于虛假信息更要做出恰當地處理和回應,追查爆料者的動機,必要時可以通過司法程序解決。通過新媒體對公職人員的不法行為進行檢舉揭發,可以對腐敗行為起到警醒和威懾的作用,有效抑制腐敗行為的發生,有利于廉政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
(四)提升廉政文化建設隊伍的新媒體素養
廉政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與配合,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和氛圍。當然,廉政文化建設隊伍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實際社會工作職能分工的情況下,紀檢監察部門的工作人員承擔著更為重要的職責。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紀檢監察干部在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能力素質要求。首先,要保持堅強的政治定力。新媒體信息紛繁復雜,紀檢監察部門工作人員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決抵制西方意識形態滲透或網絡不良信息侵蝕,牢牢把握廉政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其次,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在新媒體時代,紀檢監察工作人員要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就必須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能熟練運用新媒體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工作。此外,還要熟練掌握紀檢監察相關理論和法律法規,做好廉政文化建設的知識儲備。最后,要有務實的創新活力。廉政文化建設是一項創新性工作,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顯得尤為突出。紀檢監察從業者要積極主動適應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節奏,運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廉政文化建設活動,增強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創造風清氣正的廉潔社會環境。要不斷進行廉政文化建設的內容創新,不斷用反映時代特征的新鮮內容,引領新媒體網絡文化建設,增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活力。
總之,正確看待新媒體時代廉政文化建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發揮新媒體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積極主動回應和應對新媒體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負面效應,運用新媒體推進廉政文化建設是擺在廉政文化建設實際工作者和理論研究者面前的一項新工作、新任務。要通過各有關部門的協同合作、各領域相關人員的共同努力,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筑牢廉政文化建設重要陣地,把牢新媒體意識形態傳播的科學理論武裝導向,進一步提升廉政文化建設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1.
[2] 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構與重塑[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32.
[3]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6-08-03)[2016-09-17].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201608/t20160803_54389.htm.
[4] 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馮克利,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67.
[5]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4-10-29.
責任編校 陳 瑤
Functions of New Media and Their Exer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ity Culture
ZHOU Yaohong (School of Marxism,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Henan, China)
Abstract:The wid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ity culture, effecting changes in the traditional field of integrity culture. New media expands the discourse right of integrity culture, inspiring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ity culture, and enhancing its effect. The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decadent culture, the erosion of network violence, negligence of law in the cyber world, lack of network supervision severely compromis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integrity culture. Better regulating network culture, consummating rela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ucturing the alerting system for anti-corruption with new media, and improving the compet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teams of integrity culture will prove to be significant measures to fully real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new medi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ity culture.
Key words: new media; integrity culture; network anti-corru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