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浩 李忠濤 袁庭洪 許良振
摘 要:通過對我國交通現狀和發展公共自行車的意義的介紹,提出一種新型的公共自行車智能租賃系統,并針對該系統的租賃方式、收費模式和懲罰機制、自行車領取與歸還記錄方式和自行車調度系統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公共自行車;發展意義;公共交通現狀;租賃系統
1 前言
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是環境質量愈發不如從前,尤其近幾年霧霾現象頻繁發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因此政府鼓勵人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但是,由于私家車數量的大幅增加,影響了公共汽車出行的暢通性。公共自行車作為一種環保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對保護環境,改善出行擁堵現象有著不可替代的主要作用。
2 公共自行車定義
“公共自行車出行系統”簡稱公共自行車,是一種城市公交系統,由政府、社會組織或公司在客流量聚集地設置站點,提供適于騎行的、具有特殊設計的自行車給需要的人群,自行車免費使用或根據使用時長收取少額費用,該系統還包括與之配套的技術系統、道路設置等。
3 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現狀和存在的不足
3.1 我國城市交通現狀
我國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公共自行車、公共汽車、無軌電車、有軌電車、快速公交(BRT)、地鐵等。從交通部2014年統計的我國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線長度:公交專用車道6897.3km,BRT線路2790.3km,地鐵2418.0km,輕軌303.5km,可以看出公交專用車道、BRT線路和地鐵的運營線長度覆蓋了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運營線的絕大部分。《中國地鐵行業發展前瞻及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城市客運量為1283.35億人。其中,公共汽電車771.17億人,BRT 10.96億人次,軌道交通109.19億人,出租汽車401.94億人,客運輪渡1.06億人。公共汽車、BRT和軌道交通承擔了城市近70%的客運量。
雖然我國的部分城市的軌道交通尤其是地鐵的建設速度明顯加快,但是由于建設投資金額大,對地形要求高,截止2015年底,中國有地鐵的城市僅有38個,因此全國要形成以軌道交通為主的公共交通運輸體系,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2007年中國開始引進公共自行車系統,先后在北京、杭州、武漢等大城市開展試點,隨后在全國百余大中小城市開展試點,但其中不少城市運營并不理想。
3.2 我國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不足
(1)交通擁擠嚴重,交通管制有待提高
私有車輛數量的快速增長,各種機動車輛互相交叉貫錯與公交車共用同一行車道,不僅造成了交通復雜化,增加了管理難度,而且減小了公共汽車的行車空間,降低了公共汽車的服務效率與質量。
(2)部分公共交通路線布置不合理
目前有些公共交通站點間的距離過短,導致頻繁停車,使乘車時間長,降低了乘客們的乘車舒適性。另外,部分線路鋪設不合理,密度低,甚至存在一些公交盲區。
(3)公共自行車重視度低
由于缺乏權威的統計機構進行確認,各城市的公共自行車數量難以有確切的數據。其中不少城市運營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成為擺設。
4 發展公共自行車的意義
(1)綠色環保,適合城市短距離出行。由于自行車靈活方便,零排放,受道路條件影響小,可以自由穿梭于城市街道,不用擔心堵車問題。
(2)運營投資少,經濟實用。相對于其他公共交通,自行車價格低,而且維修方便。
(3)老少皆宜,健康保健。自行車騎行學習簡單,而且是一種健身的好方式。
5 公共自行車智能租賃系統
5.1 租賃方式
(1)現場證件憑借租賃
個人可持身份證到服務站辦取實名公交卡,此類公交卡在擁有普通公交卡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了租賃公共自行車的功能,當把實名公交卡放置在租賃證件讀取機上進行自行車租賃時,需輸入個人設置的密碼才能進行租賃,同時在租賃系統內部會顯示該人的個人信息與租賃記錄,從而隨著租賃次數的變化,會在數據信用統計系統中形成誠信度指數。另外,對于外來城市旅游參觀的人員,可以在租賃站點服務處,辦取一張限時的具有可支付功能的租賃證件租用自行車。
(2)現場APP掃描租賃
在預定系統APP中進行實名注冊,可以通過手機掃描相應二維碼,進行租賃。
5.2 收費模式和懲罰機制
租賃人可以在觸屏連網智能操作平臺選取不同的收費模式,同時會在自行車上的隨車GPS定位導航系統和時間記錄裝置會顯示相關距離與時間數據。
(1)空間收費模式
空間收費模式是指在觸屏連網智能操作平臺選取租賃前往的目的地,在絕對充裕的租賃時間范圍內,按空間距離收費。若沒有在絕對充裕時間里將自行車放置指定歸還目的地,將會影響誠信度并被罰金。
(2)時間收費模式
空間收費模式沒有距離和指定歸還目的地的限制,按時計費,租賃人可在規定時間內,在任意租賃站點歸還自行車,否則按超出時間長短罰金。
5.3 自行車領取歸還記錄方式
為了方便領取自行車,在租賃站點有自行車特定的安放位置。其中,觸屏連網智能操作平臺、隨車GPS定位導航系統和時間記錄裝置、自行車掃描識別裝置是連網一體的,在自行車和自行車安放點上有配套的自動掃描識別裝置來顯示自行車是否被領取或歸還,并在觸屏連網智能操作平臺、隨車GPS定位導航系統和時間記錄裝置上顯示數據或更新信息。
5.4 自行車調度系統
由于各地區人流量的不同,可在不同的租賃點配有不同數量的自行車,并設有一定后備自行車。另外通過站點自行車數量統計系統對站點自行車數量進行周期更新,從而進行相應的調度。
參考文獻
[1]張昱,劉學敏,張紅.中國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現狀、問題和對策[J].中國發展,2013,13(5):74-79.
[2]馬帥.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模式分析及改進提案[J].科技信息,2011,(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