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孜拉·托留汗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更加重視通過一些途徑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服裝作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其質量必須達到人們的要求。紡織品質量檢驗是促進紡織品行業發展的規范和保障,而外觀檢驗由于需要依賴于檢驗員的經驗來做出主觀評定,如手感、附件疵點、特殊整理效果等,因此其判定中難以避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主要闡述紡織品服裝外觀質量檢驗及判定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紡織品服裝;外觀質量檢驗;判定;問題;解決對策
1 紡織品服裝外觀質量檢驗內容及相關規定
服裝質量檢測主要包括3種類型:一是外觀檢測,二是理化性能檢測,三是安全性性能檢測。其中外觀檢測是服裝質量檢測需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外觀檢測主要集中在對原料質量的檢驗、對染色質量的檢驗、對前處理工序的檢驗和對織造質量的檢驗等幾個方面。具體內容主要包括樣品的使用說明、對條、對格、縫制、熨燙、表面污漬、緯斜、色差、疵點、規格允許偏差針距等,檢測人員需要核對樣品送檢企業提供的設計工藝單,判斷其樣品外觀等級。根據國家對服裝缺陷的判斷標準,可將其分為優等品、一等品及合格品等不同類型。
2 紡織品服裝外觀質量檢驗及判定中存在的問題
2.1 檢驗方式和標準未統一
近幾年,我國對服裝質量檢驗更加重視,通過一系列規定使其工作更加標準化和規范化。對于服裝質量的檢驗方式,國家是有具體規定的,例如絲綢的檢驗需在經向驗綢機上進行,但是如果服裝生產商沒有條件購買或者使用經向驗綢機,那么也可以使用緯向臺板檢驗替代之。這樣問題就來了,經向驗綢機檢驗的是綢緞的正面,能夠完全暴露缺陷部分,尤其是在多少緯、檔子、毛絲、糙緯等方面,檢驗更加嚴格,而緯向臺板檢驗的是綢緞正面5000,反面5000,而綢緞檢驗標準中要求檢驗的是正面。在這種情況下,服裝生產商和收貨方則容易因檢驗方式的不同而產生爭議。在檢驗標準的實際操作中,服裝生產商可以以國家標準為依據,也可以根據產品的結構、用途及特點來制定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以絲綢產品為例,其產品標準通常不會標注在產品或者包裝上,銷售服裝的中間商很多對生產質量和標準不清楚,只知道這是一等品,但是卻并不知道這是以生產商制定的檢驗標準判定的一等品還是以國家標準判定的一等品,還有一些服裝生產商會繼續使用國家已廢止的產品標準。另外,如果服裝生產商檢驗標準與接收驗收使用地檢驗標準不統一,其外觀質量檢驗結果當然也會存在差異。
2.2 檢驗光線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
在服裝外觀質量檢驗中,檢驗人員根據相關標準通過檢驗對產品的外觀瑕疵點進行評分,在這一過程中采用光源是否暴露和掩蓋每一疵點是非常關鍵的。在我國《絲織物試驗方法》中就明確規定了服裝外觀質量檢驗中的光線標準:經向驗綢機檢驗應以熒光燈作為光源,臺面平均照度應為600~700Lx,環境光源應不超過150Lx;而緯向臺板檢驗則以自然北光作為光源,這是因為北光光強適宜、波動小且反射光少,為了避免白色和陽光的反射,其臺面是黑色的,平均照度為320~500Lx。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由于經向驗綢機檢驗較緯向臺板檢驗更加嚴格,因此更多的服裝生產商都會選擇采用緯向臺板檢驗,其檢驗的關鍵是檢驗光線和檢驗速度,然而有相當數量的服裝生產商并不清楚檢驗光線如何使用,不理解為什么必須使用北光,雖然采用自然北光,但是其北面(窗)外部環境會產生遮光或者反光的遮擋物,容易導致檢驗結果發生變化,甚至還有一些服裝生產商不規定光源是從哪個方向來的,錯誤地認為在更加明亮的光線下,會暴露更多的瑕疵點,然而卻掩蓋了那些光線暗病。事實上,光線過強或者過弱都會使服裝產品的檢驗存在問題,例如在過于暗的光線下,色花、輕微斑漬、箱路、經柳等缺陷不容易看出,而光線太強又容易漏檢檔子、白霧、擦毛、灰傷等缺陷。
2.3 檢驗員主觀判斷標準存在差異
服裝外觀質量檢驗是由專業人員進行操作的,其檢驗人員的專業素質、資質、作業能力及態度等都會對其主觀判斷產生一定的影響。同一件服裝在同一外觀檢驗條件下,不同的檢驗人員可能會分步給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結果。另外,服裝外觀質量檢驗通常是分步檢驗的,不同的檢驗員負責相應的檢驗項目,如果有一個項目不過關,其他各項即使再好也不合格,這樣的規定顯然與服裝的生產、檢測、銷售實際情況不符。
3 紡織品服裝外觀質量檢驗及判定解決對策
為了更好地提高服裝外觀質量檢驗水平和效率,避免不必要的糾紛,特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第一,可根據紡織品類型的不同制定產品質量檢驗和判定的方法,將其指標量化,以幫助檢驗人員更好地給予判定;第二,供需雙方簽訂質量協議時,需對檢驗方式、標準以及抽樣方案等進行明確;第三,必須明白使用自然北光的原因,并盡可能避免客觀環境因素對光線的干擾,如果在檢驗中存在異議,應以標準的自然背光檢驗為準;第四,可對各個檢驗項目跟進不同等級做出具體規定,例如對經柳、箱路、寬急經、檔子等疵點程度的判定可以在標準光源下對照“灰卡”,區別輕重程度,從而降低檢驗人員主觀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4 總結語
現在我國服裝外觀質量檢驗標準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不足,容易導致服裝檢驗中存在難題和爭議。一方面,我們要從方法、標準及環境等方面對其加強控制,使其能夠在最為理想的條件下展開服裝外觀質量檢驗;另一方面,要求檢驗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可以更加全面、客觀、熟練、準確地給出檢驗結果。
參考文獻
[1]柳漢梅,宋叢珊,刁永輝.關于針織服裝外觀質量檢驗及判定初探[J].中國纖檢,2012(6):51-52.
[2]曾媛媛.江西出口產品質量監管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