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貴健
【摘 要】作文是初中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本文從積累素材、審題立意、寫作練習、自我反思、交流評價五個方面分析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 作文 寫作訓練 評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64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多側重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掌握和基礎知識的學習,而對占語文課程內容比例較大的作文教學不甚重視,課時分配少,教學方法不科學,導致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較低,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提高。為了有效提高作文的教學水平和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成果和實踐探索,就如何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問題,提出了以下五個方面的教學意見,希望對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一、積累作文寫作素材
作文寫作的前提在于作者本身有足夠的生活經歷,并且能夠將這些生活經驗訴諸筆下,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能夠成為有根之木,具有勃勃生氣,屢寫屢新。然而,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閱歷不足,加上對生活缺少觀察,導致寫作文成了閉門造車,素材陳舊,大多以司馬遷、屈原、李白、杜甫之類的事例,內容空泛無力,空話、套話層出不窮,寫的文章并非出于真情實感,多是湊字數,所以讀起來大多千篇一律。因而,作文素材的匱乏,成為影響學生作文水平進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為此,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生活,提高閱讀量,遇見新鮮有趣的素材要及時記錄,養成隨時做筆記的習慣,并時時加以溫習,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語文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在班上定期交流作文素材,分享搜集資料的方法以及對素材的體會和心得,從而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儲備量,為學生下一步的作文寫作打好基礎。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為了積累而積累,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分析素材,如何闡釋素材,并從中提出自己所需的寫作角度,以做到為我所用,如此才能賦予素材生命力。
二、指導學生審題立意
初中生多是命題作文和話題作文,即圍繞某一個中心思想進行發散思維,組織材料,合理布局,并由此展開論述。 據筆者的教學實踐觀察,初中生受其思維和智力水平的影響,并不能準確把握已知材料的主要觀點,再加上日常的作文習作又缺少對審題立意的訓練,導致作文離題、偏題,或立意層次較淺,思想浮于材料表面,也是影響初中生作文提高的一大緣由。為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審題立意的訓練。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并不需要每一次練習都要求學生寫出完整文章,而是列出標題和作文大綱即可,再由教師反饋給學生針對性的意見。其次,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審題的技巧。通過反復閱讀材料,尋找立意的關鍵,如尋找具有實際意義的關鍵詞,或具有轉折意味的連詞,或將自己的寫作中心思想與原材料對比看是否吻合,或從多個角度闡釋材料,選擇最佳的視角等方式,從而提高學生對材料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強化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為作文寫作提供正確的方向。
三、加強作文寫作練習
《荀子·儒效》有言:“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止矣?!睂懽饕彩侨绱耍瑢W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最終還是需要通過實踐來實現。寫作練習有兩種方式,一是局部練習,鍛煉學生寫作好詞好句的能力。這要求學生在平時就要注意積累佳句名言,寫作時做到手到擒來,為作文增加亮點和說服力,還可以通過模仿優秀文章或名著的寫作方式,以此來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二是整體練習,這就要求學生完成一篇標準的作文,在行文中組織自己的思維和材料,合理布局,對整篇文章做整體關照,面面俱到。當然,練習要側重質量,而非數量,有少部分教師急于求成,盲目增加作文寫出練習的頻率,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還使得學生對作文寫作產生了抵觸情緒,并且每一次寫作都缺乏反饋,導致學生的寫作水平遲遲得不到提升,反而違背了作文的教學目的。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行保質保量的訓練,保證質量的同時,控制訓練的頻率。
四、引導學生自我反思
學習重在反饋,學生才是作文寫作的主體,教師只是起著輔導和促進的作用,作文水平的提高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學生自己身上。因此,當學生完成一篇習作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反思自己的作文是否達到要求,材料是否豐富,觀點是否新穎,論證邏輯是否嚴密,開頭結尾是否簡潔有力或別出心裁,甚至反思字跡是否工整,標點是否正確,對整篇文章做整體關照,合理定位自己的作文。學生需要做到對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有清晰的認識,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并在下一次的作文寫作中揚長避短。當然,語文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評價進行再評價,看其自我評價是否合理,并給予指導性的意見,如果條件允許,教師也可對學生的作文作二次評價、三次評價,對每次的評價做好記錄,以此觀看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過程。通過師生間的雙向交流,以老師評價促進學生自我評價,也可提高教師自己的教學水平,實現雙方共贏。
五、師生相互交流評價
所謂教學,即有教有學,而在教學反饋中,學生的學習成果是占據評價的大部分內容,教師的教學過程則不受重視?;蛘呤撬^的教學反饋,多是教師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而缺少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因此,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也需要補充此方面的教學環節。首選是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可就教師的作文教學方式進行評價,教學是否合理,對自己是否有幫助;也可以通過師生共同完成一次作文練習,由學生對老師的習作進行評價,觀察老師是怎樣寫作一篇文章,以及與自己的作文差距所在,進而影響自己的寫作。另外,教師也可組織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互相觀摩,對自己的寫作起著借鑒和警示意義;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選出優秀的寫作范文,交流寫作經驗,分析文章的長處,以及如何借鑒優秀的文章寫作方式,這樣可使學生的作文寫作練習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實現作文寫作練習的教學目標。
總之,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文教學的教學目標最終需要落實到學生自身才能實現,因此,語文教師需要重視作文教學的意義,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從自身和學生兩方面著手,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寫作好詞好句的能力、謀篇布局的能力,還要重視教學反饋的重要性,提高學生作文寫作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素質教育下“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