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娥 程春芳 王晨萌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設置各種區域,為幼兒提供各種豐富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意愿選擇內容,寬松、自由地進行活動的一種教育方式。區域化活動是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顯得充實而快樂,真正體驗了自由、自主和無窮的樂趣。他們可以自由選擇玩的區角與內容,自己尋找規律及決定與同伴的合作方式。我們把區域活動看作是能給幼兒提供一個優化的、有利于幼兒活動與表現的良好環境與機會,它可以合理地安排各項活動,提供充足的能刺激幼兒活動的材料,建立和諧、自由、輕松的氣氛,從而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而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則是支持者、合作者、開導者,教師對區域活動的組織是幼兒能否在區域活動中得到較好發展的關鍵。
二、實施措施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水平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碧岣哂變簠⑴c區城活動的興趣,發揮區域活動在幼兒學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所以在區域活動中對幼兒的組織和指導,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它也是主要環節,是區域活動的主體部分。隨著學習新《綱要》的深入,我們都能感受到區域活動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然而在實踐中,我們對于園本特色的認識及對新知識、新理念理解不夠深入,在區域材料的投放和教師的指導上研究不夠深入,還存在不少問題。區域活動究竟如何開展?如何投放材料?教師如何指導與評價?這些問題就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
(一)目標
1.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堅持把區域活動同園本特色和主題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每一個步驟都精心設計、實施,使之保持最優的教育過程。
2.教師科學的有目的的組織好區域游戲的各個階段包括:內容的選擇,材料的投放,游戲過程的指導、評價等。
3.明確區域活動的指導原則、區域活動的指導模式、區域活動的指導步驟等方面,提出區域活動的指導誤區及解決方法,確定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角色及定位進行講解及案例分析。
(二)方法
個案分析法、教育行動研究法、觀察法、調查法。
(三)實施過程
1.成立課題組,進行方案設計。
2.查閱資料,尋找理論依據,確定活動名稱。
3.各班根據本班幼兒現有情況、以及主題活動開展情況合理安排區域活動內容以及投放哪些活動材料,并根據實際對區域活動提出問題。
4.進行初步的研究探索,投放多層次、可操作性強的材料,使區域活動設置合理、新穎、豐富,又富于園本特色,并有相應的變化和深入。培養幼兒初步的活動常規,做好活動觀察記錄。
5.有計劃、有目的地投放材料,不斷吸引幼兒主動參與的興趣,注重觀察,以鼓勵為主有目的的對幼兒進行有效指導,使幼兒能按自己的意愿獨立自主的進行活動。班級之間互相交流自己在區域活動設置中的經驗。
6.開展“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與教師的指導”研討活動,肯定合理并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活動區。
7.學習、交流有關的新的理論知識,提高教師合理創設區域活動的能力。
8.記錄整理資料,分析結果,撰寫總結。
(四)成果以及展現形式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課題組成員指導區域活動的能力,使幼兒在探索中學習,在學習中進一步探索,使幼兒的生活經驗得以提升,達到實驗目的。
2.組織教師展示區域游戲活動,進行現場觀摩。
3.將設計新穎的,富于園本特色并適合大班幼兒發展的區域進行展覽、推廣。
三、研究過程
準備階段(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確定研究內容,成立課題組,明確職責。主要是建立領導和實施組織機構、研究制度等,為課題研究作好制度準備、組織準備。
研究階段(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研究確定具體的區域活動設置,研究制定3至6歲區域活動課程。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放在學習研究上,明確研究的目的、主要內容,為課題研究作充分的理論準備、思想準備等。
確定實驗班與指導教師,制訂計劃、組織實施。先在大班進行試點研究。在此基礎上,逐漸向其他班級推廣。此階段主要研究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教師在進行區域活動中如何組織、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及指導及區域活動如何與主題課程進行整合,通過研究逐步修改完善“區域活動”,確立區域活動中教師指導策略及區域的創設和材料的投放,修正前階段制定的評價體系。
總結階段(2015年2月至2015年3月):整理資料、撰寫報告、匯編成果。主要是組織教師將兩年來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匯編,提煉出經驗心得,達到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并進行推廣。
四、研究的成果
(一)理論成果
1.根據主題目標,投放適合的材料。我覺得區域活動是主題活動的延續、補充和深入,因此,區域活動的內容應該服務于主題活動目標,教師應該有目的地根據主題活動目標來為幼兒創設區域活動,使區域活動成為主題活動在內容、目標、形式方面的延續、補充和深入,從而更提升主題活動對幼兒的發展價值。如我們小班在進行“歡歡喜喜迎新年”的主題活動中,為了實現“讓幼兒感受新年的節日氣氛,體驗過年的忙碌、熱鬧,參與新年的準備活動”這一活動目標,我們在角色區里為幼兒提供大量紅色包裝紙、紙卡和各種禮盒等,讓幼兒通過在超市里的加工、分類、采購和互贈等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節日的快樂氣氛,從而實現主題活動目標,促進其社會性發展。
2.抓住區域活動中孩子的興趣點豐富主題活動?!毒V要》指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弊鳛榻處煟艘獮橛變簞撛O安全、愉快、寬松的外部氛圍,重視幼兒之間進行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還要在充分理解幼兒的基礎上,對幼兒瞬間產生的思想予以肯定、支持和誘導,并生成新的課程。特別是在我們的區域中,幼兒對于投放的新材料,經常表現出興趣或者從中產生問題和困惑,這時候,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把這些疑問提出來,通過集體教學活動,引導和支持孩子們一起去探索和解決,或者傳授給孩子們有價值的知識。在新《綱要》精神的指導下,我們充分利用區域游戲活動來豐富和完善網絡式主題活動課程,在活動中鼓勵幼兒的成功、創造和進步,積極把孩子們的收獲進行歸納和總結,善于讓孩子們去探索、發現和創造,同時教師也在這些活動中獲得知識、積累經驗,體驗著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
(二)實踐成果
1.應提供多層次與多樣性的活動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不同發展水平,體現多樣性與層次性。一方面從班級兒童的興趣、需要、能力出發、盡可能多地提供有較強操作性、趣味性、可變性的材料,吸引他們主動探索。另一方面圍繞教育目標,提供多樣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題“認識花”中,就可以提供畫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認識樹”,提供樹葉粘貼、葉脈標本、樹葉變色等;另外,材料的層次性也相當重要,要求遵循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原則,分解出若干個能夠與幼兒的認知水平發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層次,使材料“細化”。如:美工區中,有意投入兩類不同的范例供幼兒選擇,一類是畫好樹葉的輪廓,讓幼兒涂色;另一類是畫好不同種類的樹,讓幼兒自己畫出樹干和樹葉;不同層次的幼兒就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去選擇。
2.同一種材料在不同年齡班要有不同要求。區域活動一般時間為30分鐘左右,如何在這個時間讓幼兒保持積極專注的態度,取決于區域活動材料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除投放平時所學的知識的有關圖片、桌面玩具等,還要根據幼兒的年齡對不同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同是“玩串珠”,小班學習用細繩按兩種顏色或形狀串項鏈,還可用湯勺學習吃飯;中班則可學習用筷子夾串珠,或按三或四種顏色和形狀串項鏈;到了大班,則要增加難度,讓幼兒在水中夾串珠,或按更多的顏色形狀來串項鏈。又如“益智手套”:小班提供寫著數字和畫有相同數量的物體的指環讓幼兒套到相應的手指上;中班多提供空白指環讓幼兒自己寫上數字或畫出物體后再套到手指上;大班則提供加減算式指環,或在手指上吊上幾個小杯,讓幼兒夾進與手指上的數字一樣數量的黃豆等等。
五、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幼兒方面:孩子們進過老師的精心研究和布置,幼兒多區域活動很感興趣,都喜歡在區域活動中玩,同時幼兒也在區域活動中學到了許多的知識,真是在玩中學,在雪中玩呀。
老師方面:老師同這次的課題研究掌握了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如何進行材料的投放,區域活動如何與主題課程很好的相結合等等,總之通過老師的不斷地努力與探索,幼兒對區域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
主持人:孫琳
課題編號:ZG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