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艷
【摘 要】古文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典雅而簡潔的書面語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精髓,是學生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課程改革強調了古文教學的重要性,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古文教學,提高古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 古文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27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學校教育的總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不能只著眼于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民族精神成為公民素質的重要部分,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承擔著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和發揚民族精神的重大責任。高中語文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不僅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前提,還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課程。古文作為高中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對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對古文的學習與認識,了解中國的優秀文化,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在內心產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形成熱愛民族的精神品格。基于這樣的教育作用,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古文教學,提高課堂古文教學的效率。
一、培養學生對古文學習的興趣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值得我們現代社會進行深入的研究,古文不僅是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要想對傳統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學生必須具備基本的古文解讀能力。《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古文明確了教學目標: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但由于古文與現代語言有很大的差距,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性小,學生缺乏必要的學習環境,導致學生在古文學習方面上有很大的困難,不僅做不到活學活用,甚至連最基礎的古文背誦與翻譯都無法有效完成。這種現狀是許多教師在古文教學中共同面臨的,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學習古文的興趣與積極性,并沒有從心理建立起對古文學習的熱情,只是將古文學習作為一項學習任務,再加上古文本身語言上的障礙,學生缺乏刻苦的學習精神,導致古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針對這種教學現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增強古文教學的趣味性,刺激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古文學習興趣。許多學生對古文缺乏興趣的原因是古文難懂,不僅語言難以理解,古文所蘊含的一些道理也過于抽象,不符合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古文教學時,從一些充滿趣味性的內容入手,例如古代神話、歷史人物、明清小說等,這些內容大多以記敘的形式進行表述,且本身內容充滿趣味性與曲折性,隨著教師的講授,學生能夠逐漸進入到這些古文的情境中,感受其故事的生動性,使古文教學充滿趣味,從而激發學生對古文學習的興趣。
這些充滿趣味性的古文教學內容能夠在課堂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其內容產生強烈的探究心理,激發學生的古文學習興趣。除了這些充滿故事趣味性的古文外,高中語文教材中還有一些以議論說理為主題的古文,這些古文通常是學生的學習難點,針對這些內容教師要增強其講授過程的趣味性,不能只是進行純理論的說理講授,要結合其背景,發掘與其相關的奇聞軼事,在進行理論講授的過程中穿插故事的描述,在幫助學生記憶抽象理論的同時,提高古文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二、提高語文教師的古文素養
古文由于本身具有很大的學習難度,因此教師要想給學生講好古文,就需要自身具備廣泛的古文知識和專業的古文教學素養。現階段許多語文教師在進行古文教學時單純依賴語文教材,備課只是將教材中的內容過一遍,沒有進行相關的知識拓展,也沒有對教材內容的正確性進行必要的判斷。因此,在古文課堂上只是照本宣科,對于一些知識沒有進行相關知識的補充,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也只是采用教材權威性的教學,并沒有進行自己的判斷講解,這必然會導致學生在學習古文時對教材充滿依賴性,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思考。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豐富自身的古文知識儲備,對古文教學內容有全面的解讀,在古文教學中有自身的發揮,拓展學生的古文視野,在學生面臨古文困難時及時進行解答,在古文課堂上樹立教師博學的形象,使學生對古文學習充滿信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除了豐富自身古文知識儲備外,還要提升自身的古文教學素養。首先,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的古文朗讀水平,正確規范的進行古文示范朗讀,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古文朗讀習慣。其次,教師在進行古文教學時要注意營造一種古文學習的氛圍,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古文的魅力。最后,教師要重視古文教學的關聯性,對古文教學的各部分都有準確的把握,幫助學生建立古文學習的知識結構,繼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古文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在古文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古文字、詞、句的翻譯,并且多是直接按照教材中的標準翻譯方式將答案講給學生,學生只負責將答案記錄下來然后進行背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充當被動接受者的角色,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古文學習積極性。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學方式,強調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在古文教學中也要創新教學方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古文教學。
首先,對于古文中最基本的字、詞、句的講解,教師可以采用有效提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按照上文合理推測古文的字詞句翻譯。這種形式相對于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更能加深學生對古文字詞的理解與記憶,并且培養了學生的古文閱讀技巧,使學生在考試面對陌生的古文內容時能夠進行合理的猜測,提高學生的古文應考能力。其次,教師在進行古文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教學的優勢,在鍛煉學生獨立古文翻譯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在進行一些充滿情節性與故事性的古文內容的學習時,可以采用小組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學生采用古文的語言進行對話表演,這種形式既能督促學生對古文內容進行記憶和翻譯,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肢體表現能力,活躍古文課堂氛圍,提高古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之,古文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需要教師給予充分的重視,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提升自身的古文專業素養,不斷在教學實踐中創新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古文學習方式,進而打造高效的古文教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