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明春
【摘 要】生命在于運動,體育運動對于每個人的身心發展及成長大有裨益。素質教育致力于實現每一位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因此在其思想的引領下,要實現體育教學創新化,深入發揮體育教學功用,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貫徹。
【關鍵詞】體育教學 素質教育 創新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34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現代教學的首要任務,那么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應該怎樣實現創新教學呢?
一、素質教育思想對體育教學的指導作用
素質教育早已婦孺皆知,深入到教育教學的始終。當素質教育融入到體育教學之中,就猶如“春風化雨般”給體育教學帶來新的曙光和生機。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在德智體美勞等全面健康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體”,即是體育、運動、身體素質,一個人必須得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有效工作。我國的體育課程,對于各個階段的學生來說都是必修課程,不可或缺。正所謂:“生命在于運動”,學生特別是心身尚未達到成人水平的學生必須要加強體育訓練,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足以支撐較為繁重的學習。
素質教育對于體育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和期許,之所以會提高標準和要求,一方面在于之前的體育教學出現諸多的問題,部分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對于體育并不太重視,因而學生的身體素質不達標;另一方面,基于之前問題需要解決,在此基礎上更需要實現體育教學的改革,優化教學策略,實現教學創新,凸顯時代特色和教育教學的科學化和專業性。
(一)通過體育訓練,使學生養成熱愛運動的習慣
體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熱愛運動的習慣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學的初衷在于培養學生愛運動,對運動有濃厚的興趣,這樣才能使學生在人生每個階段都主動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學生的學習會消耗很多的精力,這就需要有較為充沛的精力作為支撐學習的保障,而運動正可以為學生提供這種保障,學生通過運動強健體魄、蓄足精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也才能敢于向困難挑戰,所以素質教育的思想在體育教學中得到了體現和發揮,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展開多種活動,增進生生之間的溝通和協作
人并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素質教育也在培養學生與人溝通、交流、協作的能力,促進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接力賽、踢足球、打籃球等等,一方面是為鍛煉學生的身體,培養和提高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和技能;另一方面是通過團隊的協作,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能在團隊中成長、發展和提升自己,從而形成集體主義精神。
(三)促進學生性格的培養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體育教學引導學生學會通過適當的運動來發泄和解壓,讓學生的心理、情緒得到通暢和釋放。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注意通過運動塑造學生的性格,疏導學生的不良心理因素,讓學生通過運動收獲快樂和喜悅。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對學生來說和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同樣是終身受益的,素質教育的思想應該在體育教學中得到實踐和體現,打破傳統的體育教學只能培養“四肢發達的學生”的錯誤思想。
二、如何實現體育創新教學
體育模塊化教學是依照體育課程內容而展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頒布為體育教學指明了方向。在體育教學中目前較為創新的即是體育模塊化教學,它并不是將體育教學內容簡單隨意分割成幾個單獨的板塊,而是遵循《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原則的基礎上,聯系教學現實,主要包括學生的學情、教學設施、師資等方面,以此來構成一個全方位協調統一的模塊化教學結構。體育教學的各個模塊之間有內在的聯系,各層次的教學目標將其貫穿,形成一個立體的網絡模式。創新化教學體現在體育教學各個方面,下面就具體闡釋如何實施現體育教學的創新:
(一)體育教學設計實現模塊化
教師對班級學生基本情況了解之后,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目標的設計時教師需要注意體育課程目標與體育教學目標的差異,教師應該將課程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性的不同層級的教學目標。例如,某一學期的課程目標是掌握一、兩項球類運動,教師針對這一學期的課程總目標,可以將一學期課時劃分為幾個階段,并制定出相應的計劃和安排以及教學目標,實現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之間的相互照應。此外,在課堂教學時有些教師教學手段單一,致使學生不喜歡體育,教師機械地按照相關規則教學,缺乏創新。模塊化的教學就是將課堂分解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達成相應的目標,教師針對不同的內容,可以靈活選取對各部分的教學策略。
(二)把學生“放出來”,讓學生“玩起來”
目前體育教學最大的弊端在于教與學的失調,“教”的是學生不喜歡的,學生不愿意、不想動,所以教師應該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學生不想動在于教師的教學將其約束和禁錮了,因此,放出學生是第一步。新課程改革中也提到,突破對學生的束縛,讓其解禁,自由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體育活動本是一個學生自由支配的美好時光,教師在引導時應該尊重和滿足學生的需求。但“放”并不是任由學生做任何事,“放出來”的目的是讓其“玩起來”,所謂的“玩”,絕非一般意義上的玩,教師應該讓其“玩”的有價值和意義。在一般的活動游戲中,教師應該注重在活動中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敏捷度,在所“玩”的活動中設置疑難,激發學生挑戰困難的興趣,刺激學生思考。
(三)實現師生角色的轉化,翻轉課堂
體育教學在寬廣的運動場上,給予了教學很大的空間,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主動把課堂交給學生,體育教學注重要的就是一個“活”,既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配合,又需要教師教學的靈活。體育教學是有生氣的教學活動,不能使其死氣沉沉,如何讓學生不在縮手縮腳,關鍵教師要大膽的創新。體育教學的成敗在于教師和學生的雙向制約,二者是辯證統一的,在體育教學中實現主體性教學可稱得上是創新的一大亮點。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相應的學生在教學中應該享有主體權利,教師做好引領、指導和規范即可,過多干涉學生,必然會挫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總而言之,體育教學須立足于素質教育,遵循和體現其思想,同時教師要注重創新,吸收學習較為先進的研究成果,并在教學實踐中善于積累。無論如何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都是第一位的,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這樣體育教學才能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