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閱讀作為語文學科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在學校教育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因此,優化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師和學生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語文 興趣 閱讀教學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36
語文課程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其他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學校和教師必須重視語文教學的基礎地位,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初中階段是學校教育的過渡階段,既有對小學教育內容的總結與深入,也承擔著為高中教育奠定基礎的責任,因此,初中教育至關重要。學生在小學經歷了語文基礎識字的訓練之后,在初中的語文學習重點是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包括語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與表達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要重視引導學生體會閱讀的精髓,表達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獲得相關的情感體驗與人生感悟,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一、增強閱讀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產生使人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者帶來疲勞。”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必備的基本素養,同時也是學生難以掌握的學習技能,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必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主動自愿地進行閱讀訓練,而不只是將閱讀作為一種教學任務。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好奇心和獵奇性,教師要注意因勢利導,增強語文閱讀的趣味性,刺激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閱讀學習。首先,教師要營造和諧、輕松、愉快的課堂閱讀氛圍,引導學生學會享受閱讀的快樂。閱讀本身是一種寧心靜氣的愉悅的學習活動,但由于教師一味將閱讀與升學考試聯系起來,導致學生已經忘記了閱讀活動本身的樂趣與快樂,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要回歸閱讀活動的本質,引導學生真正體會閱讀帶給人的快樂與平靜。
其次,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注意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樹立良好的閱讀教學意識,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滲透閱讀教學,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時,教師關于文章的背景知識的介紹就是增強語文閱讀教學趣味性的重要一環。教師在課文開始前講解關于魯迅的小故事能夠迅速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刺激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關于魯迅的資料,這能夠使學生意識到閱讀能夠讓人掌握許多課本學不到的知識,使人變得博學,這種心理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語文閱讀教學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初中語文教材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師教授學生閱讀技巧和方法的重要依托,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內容上要做出合理正確的選擇。閱讀類型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小說和科普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注意選擇典型的例文作為閱讀講解對象,幫助學生梳理幾種文體的主要特點,在講解課文的同時為學生講授閱讀這幾類文體應該注意的問題和閱讀的技巧。同時,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閱讀接受能力,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教學規律,分層次教學,幫助學生逐漸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三、創設情境與問題,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率
首先,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要適時地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閱讀時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語文閱讀效率。語文閱讀不是一項孤立的學習活動,閱讀強調的是體會文章的情感,引起讀者的聯想與感悟,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要適當的運用情境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與閱讀對象相似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閱讀對象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例如,在講授《荷葉母親》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類比自己的母親,讓學生回憶自己與母親的故事,在這種情境與氛圍中去閱讀課文,學生自然就能很容易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達對母親的贊美之情。這種情境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情感,使閱讀并不只是流于表面的體驗,為學生提高自身的閱讀深度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剛開始接觸系統的閱讀教學與訓練,一些閱讀訓練對于學生來說難度太大,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交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技巧與方法,更要在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進行適當的指導,雖然教師的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解決一些閱讀難題,但閱讀能力的提升必須依靠學生的自主訓練。學生在進行新的一種閱讀文體的訓練時,往往抓不住重點,既浪費了練習時間,也得不到有效地訓練,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設置幾個具有引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主線,然后通過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逐漸找到閱讀的思路和方式,最終全面深刻地解讀文章的內涵。教師必要的引導與幫助,能夠使學生迅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錯誤,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四、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時間畢竟有限,教師只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向學生傳授基本的閱讀技巧,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需要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材料,堅持不懈,從而一步步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課外閱讀種類多而雜,為了讓學生進行有效地閱讀,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書籍供學生閱讀,并且引導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的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寫作積累素材。廣泛的課外閱讀既能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又能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為了鼓勵學生積極進行閱讀活動,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閱讀比賽,讓學生講一講自己閱讀的書目的主要內容和自己閱讀過后的感受與體驗,這種形式能夠在無形中訓練學生概括文章大意與感受作者思想的能力。閱讀比賽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在快樂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總之,閱讀能力是初中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也要配合教師的閱讀教學,端正閱讀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訓練,繼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