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熱古麗·司馬義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數學教師必須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學習興趣的培養應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下面就興趣的培養和激發來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愛護學生,融洽師生情感
數學教師,語言嚴密,邏輯性非常強,但由于經常和數字打交道,言語干脆利落,感情色彩欠缺,很容易在學生中形成固板、嚴厲的印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善待、愛護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擺脫權威,放下架子,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到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忠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體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充分感到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其次,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讓每個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師要善于發現、保護每個學生的獨創精神,對于后進生,尤其不能動輒訓斥,應循循善誘,特別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對于他們很微小的見解和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思維敏捷、想象豐富、敢想、敢問,樂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把自己潛在的情感意識轉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去,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怕上數學課到愛上數學課,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的濃厚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100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時,我編了一段這樣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約好,一起到森林里給小松鼠慶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車,他們一大早就到車站,買好車票。小牛的座位號是23,小山羊的座位號是25。過了一會兒,小猴司機開著中巴車來了。小猴司機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給他們說,誰的座位號數大誰就先上車。小牛和小山羊都還沒有學過比較兩位數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辦。他們想回去問問小兔子,可時間又來不及了。小朋友,你們能幫幫小牛和小山羊嗎?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積極性很高,誰都想幫助小牛和小山羊。這時我及時加以引導,學生很快地學會了兩位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再如,在教學“能被2、5和3整除數的特征”時,上課開始,我親切地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學生異口同聲說:“好!”這時同學們顯得異常興奮和高興,好奇地問:“老師,做什么游戲呀?”我說:“數字游戲,就是你們隨便說一個多位數,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很快判斷出它能不能被2、5和3整除。”同學們說出了很多數,我很快準確的判斷出來。同學們通過計算驗證了我的判斷。驚嘆之余,學生很想知道老師“快速判斷的絕招”,于是我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觀察、探究、掌握新知,以此激發學生創造潛能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聯系實際,培養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聯系實際,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動手操作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學會在動中思、動中學、動中獲,從而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教學“按比例分配應用題”時,我是這樣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聯系實際導入新課的,首先出示:“學校有12幅羽毛球拍,體育課上四年級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分男生組、女生組活動,男生組和女生組各分得幾副羽毛球拍?”很明顯,這是一個平均分的例子,很簡單,同學很快算出了答案,接著出示:“三年級上體育課,有10名男生和5名女生進行羽毛球訓練,也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每組分得幾幅羽毛球拍?”我提問道:“每組能分6副羽毛球拍嗎?”學生說每組分同樣多,對男生不公平,男生人多,女生人少,這樣分女生不僅每人一副,而且還多一幅球拍。這時我鼓勵學生說:“看來,用老辦法(平均分)不合理了,因為男女生人數不一樣了。那誰能想出更好更合理的辦法呢?”這時學生面面相虛,不知所措。此時我抓緊時機告訴學生,學習了“按比例分配”這一課你就會想出合理分配羽毛球拍的方法了,這樣,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投入到新課的學習,教學效果極佳。
四、注重直觀,倡導動手操作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究性與挑戰性的活動。在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具、投影儀等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能使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有效地加深學生的印象。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新知。例如,在低年級運用教具學習“十以內的加減法”時,通過擺小棒等實物操作,學生很容易領會和掌握新知識,學起來興趣盎然。再如,在三角形、平行四邊行、梯形等面積公式推導的教學中,采用投影演示“割、補、拼”過程,化靜為動,一目了然,而通過學具的剪拼,不但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而且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和分享成功的快樂,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練習多樣,重視實踐活動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多樣化的練習,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等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練習中要采用靈活多樣、富有趣味性的題型,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另外,在實踐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已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樣能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例如:學了平均數問題后,可以解決歌唱比賽的評分問題,學了體積知識后,可以引導學生探究不規則固體的體積(如石塊、鐵釘等),學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圖算算家鄉到某一旅游地的實際距離,學了比例應用題,可利用標桿、陽光影子求旗桿、樓房的高度等,這樣,學生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不但鞏固了書本知識,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燃起學生學好數學的強烈愿望。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應從他們的心理特點入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學生傾注忠誠的愛,讓學生每節課都能從老師親切的言行中,讀到信任、期待與慈愛,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到溫暖、歡樂和幸福,讓每位學生都能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激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