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玲
摘 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對于教育亦是如此。信息技術本身雖不能自然而然地引發教育的革命,但它卻是這場革命必然發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了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為創建新的教學模式搭建了廣闊的工作平臺。為了適應21世紀社會的發展,教育改革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議題,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為教學改革找到了一個重要的技術手段。
關鍵詞:信息技術;觀念創新;學與教; 資源開發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對它的研究與實施將對發展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學”
(一)網絡合作學習
1.網絡合作學習的概念
網絡合作學習,主要指利用計算機網絡以及多媒體等相關技術,由多個學習者針對同一學習內容進行交流合作,以達到對教學內容比較深刻理解與掌握的過程。
2.網絡合作學習的特點
網絡合作學習強調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網絡和計算機支持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從而突破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能進行同伴互教、小組討論、問題解決、項目探究等合作性學習活動。它除了具備傳統合作學習的特點外,還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1)交互的自由化。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深入應用,一些促進合作與會話交流展開的交互工具,如E-mail、BBS、ICQ、電子白板等,使處于不同地域、不同時間、不同角色的合作者,以不同的方式便捷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會話、交流與合作,徹底打破了傳統合作學習在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從而使得學習、交流、合作更便捷、更迅速地在時空中進行,使合作學習走向縱深化。
(2)學習的趣味化。在網絡合作學習的環境中,多媒體教學集知識的豐富與多樣、圖文與聲像并茂的信息,使知識表征多維度化,這在教學中增強學習趣味性的同時,又給學生以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還能幫助合作者在合作的同時,更好地創建教學的情景,交流彼此的見解和觀點,增強合作者對知識的正確理解,提高準確表達的能力和反思能力,最后,合作者通過互助合作和網絡信息方式,又將正確、準確而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呈現在網絡平臺上,使學生借助非線性的方式,靈活而又感興趣地在各個知識節點上自由瀏覽,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認知彈性的提升。
3.網絡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可以依托于網絡環境,借助網絡的互聯互通性和網絡監測的實時性、精確性的特點,建構龐大的開放性的試題庫,以計算機為輔助工具,以人機交互為練習方式,以實時的積分排名帶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合作學習。這種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模式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的教學設計:教學目標分析,學習環境的設計,信息資源的設計與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 學習效果評價。
(二)網絡的協作學習理念
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學習,是指在計算機多種通訊技術的支持下由處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個學習者,在交互與合作中共同完成某項學習任務與學習活動。學習者根據合作主題,借助網絡通訊工具結成學習伙伴,協商設計合作方案,討論探索,展開合作行動,最終完成學習任務。該模式強調學習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習者之間的人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增強團隊意識。
二、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教”
多媒體網絡教學是指應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收集、傳輸、處理和共享教育教學資源,用計算機來實現教育教學的目標。這是一種把文本、圖像、動畫和聲音等運載信息的媒體結合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將多媒體各個要素有機的組合,來完成一系列隨機性交互操作的信息技術。它使傳統的說教模式變成了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變為具體形象,為學生盡可能創設一個真實的情景,讓學生的認知活動變得生動、有趣。
(1)新型課堂教學方法的優勢是:①它具有豐富生動的教學資源,友好的人機界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②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動手,查找資料,分析歸納,得出結論,有利于實現因材施教的個別化教育。③它能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④它有助于師生對計算機基本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養,提高師生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⑤它還將推動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的建設。
(2)多媒體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有很多的優越性:①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教學,課堂教學生動、形式新穎、信息量大。②多媒體進入課堂后,通過教師—計算機—學生之間的三者對話,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提高教學效果。③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這樣,給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變抽象為具體,通過帶有娛樂性的練習,還能輕松地鞏固已學知識,從而切實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它具有豐富生動的教學資源,友好的人機界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動手,查找資料,分析歸納,得出結論,有利于實現因材施教。⑤它還將推動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的建設。
總之,信息技術滲透在信息化社會的方方面面,信息素養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一種素養。教師必須切實轉變教育觀念,致力改變學生學和教師教的方式,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工具和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設工具,革新課堂教學,以實現課程的最優化,真正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創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鄭金洲. 合作學習. 福建教育出版社
[2]趙建華 李克東.協作學習及其協作學習模式 電化教育研究,2000,(4)
[3]安曉飛 黃志丹.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學習研究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3(10)
(作者單位:寧夏市中衛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