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傳統繼承制度的歷史變遷

2016-05-30 10:48:04鄧長春
孔學堂 2016年4期

摘要:中國傳統繼承制度以禮法和宗法作為最高行為指南。身份繼承叫“承祧”,遵循嫡長子制度;物質繼承叫“析產”,遵循諸子均分制度。在三代宗法時代,身份繼承是繼承的中心問題。到了法家時代,則強調財產繼承而壓制身份繼承。在儒家時代,傳統繼承體現出多元包容的特色,而且加入了家風繼承的新元素,極大豐厚了傳統繼承的文化底蘊。在國家法律與民間行為脫節的今天,如欲構建行之有效的繼承法制,仍需回采歷史,吸收儒家繼承文化的精華。

關鍵詞:禮法 宗法 傳統繼承

作者鄧長春,洛陽師范學院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河南 洛陽 471934)。

中國傳統社會以禮法維系家國天下的運行秩序,保證文明的有序傳承。在中國古代的禮法傳統中,繼承不僅僅是一冊白紙黑字、有條有款的成文法律,也不是一個只涉及物質財富的世俗規則,而是中華法系特質的典型代表,是中國文化的高度濃縮。中國古代沒有今天“繼承”的概念。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中國傳統繼承制度始終圍繞著身份和財產這兩項內容而展開,伴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而變化。

一、宗法時代以身份為重 [見英文版第44頁,下同]

夏商周三代是宗法家族與宗法制度的開創階段。天下體制、分封制度與宗法制度,這三大政治倫理機制被先民熔為一爐,彼此交織,構建出最初的宗法國家。依靠族群力量建立起來的王朝,宗法組織搖身一變成為國家機器,整個國家的政治運行模式帶有極大的宗法屬性。正是在夏商周這樣的宗法時代,中國傳統繼承確立了兩大獨特要素:身份繼承與嫡長子制。

(一)身份與身份繼承 [45]

英國著名法學家梅因爵士在《古代法》一書中曾經描繪過人類法律發展的歷程。他認為在人類有史以來的法律發展過程中,有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應該說,梅因爵士的這個發現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古代法的特質。然而中國古代法律與其他國家又有所不同,不是從“身份法到契約法”,而是從“簡單人身法到復雜人身法”。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古代法律上的身份差異,不是越來越簡單而是越來復雜,身份的繼承也越來越復雜。

中國古代的社會身份結構分三層:最上層的是權貴階層,最底層的是奴隸賤民階層,普通自由民夾在中間。這些社會身份往往都由各自的后世所繼承。而在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宗族組織構成了整個社會,每個人都有一重家族身份。并且依據這種族內身份承擔責任,行使權力。出于宗法運行的需要,一環套一環的宗法組織必須明確組織內部的身份差別與權力等級。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確定宗祧祭祀中的主祭人的人選,承擔起家族祭祀之禮。

在社會層面,最高統治者一般稱為“王”或“天子”,其下有諸侯、上卿、下卿、大夫和士等各級貴族。根據周代禮法制度,自天子至士的各級貴族都有相應負責的權利和義務范圍。天子負責管理天下,諸侯負責管理好各自的諸侯國,卿大夫承擔著更低一級的社會組織單位——家的管理職責,士則在“家”里具體辦事。這就是《禮記·大學》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責任連同貴族身份和政治權力一起,都是繼承人必須繼承的內容。

除了貴族的身份之外,還有平民和奴隸兩大階層。平民就是既沒有貴族特權,也不需要承擔責任,同時又有一定人身自由權的人,稱為“國人”。而奴隸根本沒有權利,只被視為主人的私有財產。國人和奴隸基于身份而產生的權利義務也是可以通過世襲繼承而傳給下一代的。

而在族內,族長因為獲得主祭人的身份而獲得了掌控家族的權力,對外更可以祖先名號的代言人自居,處理族群之間的事務。如果這種依據宗祧制度而確定的族內身份再與王權相聯系,便形成宗法分封制度下的復雜身份體系。這些復雜身份的繼承便牽涉眾多的利益,成為繼承制度的重中之重。相比起來,由于財產只是身份的附屬品,隨身份的繼承而繼承,所有財產繼承反倒不十分受人重視。

(二)身份繼承的方式 [45]

傳說中,夏朝就已出現父死子繼的身份繼承制度。酋邦時代公共權力的轉移,原本遵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禪讓制。但是大禹的兒子啟,直接繼承父親的身份和權力,改禪讓制為世襲制。王權繼承如此,其他身份的繼承也大體遵循這個規則。

商朝王位繼承規則較為復雜,既有父死子繼,也有兄終弟及,還有叔侄相傳。據統計,商朝三十一位君主,有十三位王以兄終弟及方式繼承王位,四位以叔侄相傳方式繼承王位。究其原因,恐怕與維系統治的現實需要存在莫大干系。畢竟在商族“蕩析離居”“不常厥居”的不安定狀態下,王位繼承者是否已經長大成人、是否具有執政能力尤其是軍事指揮能力,遠比其繼承資格合法性來得更為緊要。當然,孔子說“殷因于夏禮”。若正本清源,父子繼承仍是商代王位繼承的禮法常態,而兄終弟及則是萬般無奈的應急選擇與權變處置。

當然,兄終弟及的繼承辦法被實踐證明存在重大隱患。因為兄終弟及之后,在下一輩人中又由誰來繼位呢?從邏輯上,哥哥的兒子和弟弟的兒子都享有同等繼承權。但王位不能分割,于是便會生出許多權力爭奪的悲劇。當然,這個問題的教訓,早在商朝后期就已經有所體現。隨著統治秩序的日益安定,父死子繼原則也越來越被強化,最終作為王位及其他身份繼承的基本制度得到正式確立,成為傳統中國最主流的繼承人選任辦法。

父死子繼的繼承原則雖然排除了國王兄弟之間的旁系之爭,但在諸子之間又該如何確定繼承順序,這仍然是一道富有爭議的排序題。所賴商朝后期婚姻制度和身份制度已經漸至成熟,發展出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殷墟卜辭顯示先王配偶的稱謂有“妻”“妾”“母”“奭”“婦”等。這些配偶顯然有身份的貴賤之別,這就是妻妾制度的源頭。在此基礎上,最終形成了嫡長子繼承制。禮制規定,正室的兒子叫嫡子,側室的兒子叫庶子,其身份地位大有不同。禮法規定:“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又規定:“立子以貴不以長,立嫡以長不以賢。”正由于此,商紂王帝辛才憑借其母的王后身份而戰勝賢德的庶兄微子,繼位為商王。這更成為中國傳統繼承制度最為與眾不同的特色內容。

周代吸收前代身份繼承制度而又有所獨創,其身份繼承法較之前代更為復雜靈活。西周時期開始實行分封制與宗法制的結合,嚴格區分嫡、庶,大宗、小宗。例如,天子之位的繼承順序大體是:嫡長子、嫡次子、庶長子、庶次子。只有排位靠前的人因為各種原因缺位的時候才能輪到下一序列繼承人。在一般情況下,王位的繼承必須是正妻(王后)所生長子,不論此人人品如何,是否賢德;如妻(后)無子,則立貴妾中地位最貴的那個人的兒子,不管其年齡大小。可見,當時嫡長子繼承制度不僅得到有效施行,而且日漸走向成熟。

中國古人凡事講究“名正言順”,對有身份的貴族來說更是如此,身份繼承是繼承制度中最核心的問題。土地、財產的繼承被排在王、貴族政治身份繼承之后。財產權完全附屬于身份。為了維護家族利益,不管是身份繼承還是財產繼承,都是實行嫡長子繼承制,而且財產繼承從屬于身份繼承。

而對于普通庶民來說,僅擁有作為自由人的身份值得繼承,雖無特權可言,相對于奴隸而言,仍是一種較有優勢的高等身份。然而這種自由人的身份繼承就不再奉行嫡長子制度,而是人人有份。只要是庶民的子女,便自然具有庶民所享有的自由身份,這一點和奴隸身份的繼承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在庶民和奴隸身份進行繼承的時候,他們的身份又是可以無限復制的。

但是,身份可以復制繼承,財產卻不行。庶民手里的財產,并不可能隨著身份的復制而自然增殖,因而也就與自由人身份的繼承相脫離,不再附庸于身份。那就只好獨立,另搞一套繼承方法,即諸子均分。因為財產和身份不同,它是可以分割的。在庶民家庭中普遍實行的就是這種樸素公平、合情合理的繼承規則。所有兒子不論長幼、嫡庶,原則上都有相同的家產繼承權。

綜合以上可以看到,就社會中上階層而言,身份的繼承與財產的繼承緊密結合不可分割。通常是以嫡長子繼承制度來確定身份和財產的雙重繼承。而在社會底層的普通庶民那里,由于貴族身份地位的缺失,繼承的重點是財產。在財產繼承問題上,古人想到了諸子均分的平均主義。只有這個辦法最為簡便易行而且可在形式上保證基本公正。

二、法家時代以財產為重 [47]

從春秋時期開始,西周禮法體制逐漸受到摧殘,宗法貴族大都支離破碎,到了孔子那里就已經陷入“禮壞樂崩”的“無道”狀態。宗法制與分封制各自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它們之間的結合也就更加難以為繼。最后,在法家所推動的一系列法制變革過程中,宗法國家煙消云散,升級為“皇帝—官僚”國家。從春秋到西漢初年,法家思想或明或暗地支配著國家體制的改造與運行,因此這個時期完全可以被稱為法家時代。在這個時期,繼承制度的重心也在持續而劇烈地調整。

(一)宗法、商業與社會財富觀的變遷 [47]

春秋以后,西周宗法國家在眾多挑戰中逐漸走向衰落。宗法與國法逐漸發生分離,有了各自不同的側重點。宗法成為家族內部規范,與國法遙相呼應。戰國群雄之間的激烈競爭,讓法家思想登上歷史舞臺。法家很快就認識到,宗法組織不利于增強國家競爭力。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時指出,受到陳舊宗法觀念駕馭的秦國人“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為了一點家族利益就可以大打出手,而到了戰場上卻不愿奮力拼殺。這種情況不僅極大削弱了秦國的軍事實力,還破壞國內團結。于是他開始采用鐵腕手段治理宗族械斗。史書記載,商鞅曾經在一天之內處決參與宗族械斗的秦人七百多人,渭水河一時都被染成了紅色。

同時,商鞅認識到,宗族的存在還為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平添了不小的障礙。因為當時國家征收田租賦稅都是以家為單位的,很多個體戶為了逃避交租稅義務,就以抱團組成大家族的方式達到少交租稅的目的。于是,商鞅頒布《分戶令》,明確要求全國民戶不得再結為宗族,每家每戶單獨生產,獨立承擔租稅義務,拒不執行分戶命令者,加倍征收租稅。《分戶令》的推行造成大量個體戶的出現,宗族組織內部聯系的紐帶逐漸形同虛設,宗法制度也就無從談起。這是新興皇權官僚體制與大家族宗法制度的一次較量,且以宗法傳統退出國家治理領域而告終。

春秋戰國時期,還是一個自由放任的時期。這種自由既體現在思想上的百家爭鳴,也體現在商品經濟和商人階層的迅猛發展。春秋時期,端木公子貢和陶朱公范蠡,都以善于經商而富甲天下;戰國時有呂不韋為代表的一系列大商人。

子貢、范蠡、呂不韋等原本出身卑賤,但精于算計,善于預測市場動向,因此他們達到富可敵國的程度。他們行走穿梭于列國之間,揮金如土,奢侈豪華甚至超過了各國國君,讓天下人的財富觀念為之發生重大位移。這股重商之風一直吹了幾百年,直到西漢初年仍然十分盛行。司馬遷就曾專門給他們立傳,稱他們是“素封”,意為不戴皇冠的君主,不穿華服的貴族。這些富商任性炫富,引發整個社會財富意識轉變,人們把注意力從身份爵位上轉移到物質財產上。

舊有的權貴階層普遍衰落,新興的富商越來越發達;大規模的宗族逐漸減少,小型獨立家庭日漸增多。新的階層和新的財富自然不愿意受到舊規章法度的約束,導致禮法、宗法體系逐漸失去了市場,進而輕貴族身份,重物質財富。表現在繼承制度上,就是財產的繼承逐漸超越身份的繼承,成為法律關注的焦點。

當時的繼承對象首先包括房屋和土地。這兩樣財產在今天的法律術語里被歸為“不動產”一類。而在古代,房產、土地也常被人合稱為“產業”。商鞅變法時廢井田,開阡陌,在秦國確認私有土地的合法性,自然可以合法繼承。秦統一以后,始皇帝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頒布“使黔首自實田”令,在全國全面清查、核實、登記土地占有情況。大將軍王翦率兵攻楚,“多請田宅為子孫業”,說明土地可以成為繼承的對象。在此之外,古代可以繼承的物質財富還包括金錢、珠寶等動產。而在古代的等級社會中,財產還包括奴婢和牲畜。

(二)法家對財產繼承的態度 [48]

春秋戰國時代是法家思想強勢急進的時代。從春秋時期的管仲開始,法家先驅就開始關注社會變革的動向,思考國家轉型的趨勢。管仲、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韓非子等法家代表人物在各諸侯國開展一系列積極的改革運動。其中尤以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最為成功,極大推動了財產繼承制度的發展與完善。

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時頒行《為田開阡陌令》,廢除了西周以來的土地國有制,承認土地私有制度,并且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繼承。這實際上就是將土地從身份關系中剝離出來,獨立成為繼承的內容。代表舊宗法時代的宗族勢力對于秦國的發展來說是一種負資產,削弱宗族勢力成為商鞅變法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他不僅采取強力措施鎮壓宗族群斗行為,還頒布《分戶令》,從法律制度的角度徹底瓦解宗法家族。

《分戶令》規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也就是說每個家庭中只要有兩個以上的成年男子,就必須強制其獨立分戶。如果不遵守法令,就采取增加其家族賦稅的懲罰辦法,讓其自覺分家。《分戶令》的高明之處就在于,讓主動分戶成為百姓主動自覺的理性行為。實際上就把家庭單位強令分析到最細小程度,每一個獨立家庭只能有一個成年男子作為戶主,大家族再也沒有存續的可能。這些獨立的小家庭實行“編戶齊民”制,使其成員獲得社會、法律上的獨立地位。每一家庭及其成員都在國家的戶籍上登記造冊,直接與政府發生聯系,擺脫了鄉間宗族的控制。這是對宗法制度和宗族體制的徹底否定和沉重打擊。

宗法體制的衰敗給繼承制度帶來了重大的影響。法家變法的一個重要的宗旨,就是要打破三代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在“世卿世祿”制下,貴族身份合法繼承,貴族特權永遠被特定家族壟斷。這與法家改革者們“法不阿貴”“一斷于法”的主張直接相違背。所以在改革過程中,以世卿世祿制為代表的身份繼承制遭到無情碾壓。宗法所強調的大宗世襲祭祀權、爵位身份的嫡長子繼承制等身份優先財產的繼承制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人們在繼承時越來越注重財產,身份反倒是次要的事情。秦簡《日書》記載:“離日……唯利以分異。”他們甚至會為了分家析產專門挑選一個黃道吉日。有財產則爭著繼承,無財產則放棄繼承,這股風氣一直延續到西漢初年。漢初的賈誼就曾經記載:“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其遺風余俗猶尚未改”。意思就是說,當時很多年輕人如果家庭富有就等著分繼承財產,如果家里很窮沒有財產可分,入贅別家。當時財產權在繼承制度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商鞅改革以后的相當長時間內,宗法制度受到極大的抑制。統一的秦朝仍舊延續著法家的治國思路。盡管二世而亡,但是秦朝制度仍舊為后世所吸收借鑒。西漢初期較長時間內奉行秦代法制,史稱“漢承秦制”。這種制度的延續在西漢中期以后發生了改變,重視財產繼承的文化也隨之改變。

需要補充一點的是,法家時代在強調財產繼承重要性的同時,身份繼承并未就此銷聲匿跡。例如,秦漢時代施行二十等爵制,有官爵(高爵)有民爵(低爵),一定范圍內的爵位是可以降級繼承的。只不過其與宗法時代的身份繼承不可同日而語。

三、儒家時代繼承日益豐富多元 [49]

中國自西漢中期以來,開始步入儒家的時代。融合儒、法、陰陽諸家思想的“新儒學”,成為從漢至清歷代政府的官方主流思想。傳統禮法制度和宗法觀念重新煥發生機,官僚帝國體制也難以更改,封建商品社會經濟亦逐漸走向成熟。在此背景下,傳統繼承日益展現出多元的特點,并在多個層面上持續發展。身份繼承主要遵循禮法與宗法原則,而財產繼承則主要實行平均主義而兼受宗法的影響。

一方面,宗法觀念仍對身份繼承產生深遠影響;另一方面,財產繼承亦隨著社會商品經濟的逐漸發展而日臻完備成熟。此外,作為繼承文化不斷醞釀積淀的成果,繼承的內容又擴展到文化層面,將其與家教、家風、孝道等一系列問題聯系起來,豐富了傳統繼承的文化內涵。

(一)宗法家族的壯大與身份繼承的發展 [50]

儒家重禮法、宗法,在繼承制度領域大力恢復禮法傳統,褒揚宗法家族。西漢自開國階段起就在國家政策上逐步培育宗法家族,導致社會上的家庭組織開始展示出擴張的趨勢。到漢昭帝、宣帝以后,儒家思想日益得勢。國家提倡大家族同居共財的生活方式,促使宗法家族與宗法制度迅速恢復。

《漢書·惠帝紀》顏師古注云:“同居,謂父母、妻、子之外,若兄弟及兄弟之子等,見與同居業者。”可見,同居已經超越個體家庭,從而催生出大量家族合并體。數代同居共財現象得到社會褒揚,而分家別居則受到社會鄙視。故應劭《風俗通義·過譽》曰:“凡同居,上也。”到三國時曹魏的法律更明確規定“除異子之科,使父子無異財”。至此,戰國商鞅以來施行的分戶法律被正式廢止,儒家時代則成為新宗法家族持續發展的黃金時期。

當時的身份繼承領域,嫡長子繼承制度又得以加強。在借鑒周代經驗基礎之上,漢朝明確規定,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封爵。如果有人不遵行此法,就要受到法律制裁。這一做法為此后歷代所沿用。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宗法制度發展的第二個黃金時期,以嫡長子繼承制度為代表的身份繼承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尤其是,妻妾地位的差別法律化,妾不得觸犯妻的權益,因而嫡子的繼承權就被法律反復強調。晉武帝還專門下召禁止亂嫡庶之位。此外,這段時期還明確禁止收養異姓為子,以免家庭內財產外流。而且由于大家族的存在,族產觀念空前高漲,很多時候個人財產無法直接傳給子女,宗族的意愿同樣十分重要。這些都說明宗法觀念的影響在此時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隋唐時期,大家族勢力依然十分強勁,但是已經走向衰弱。皇權對大家族持打壓態度,社會底層也渴求社會上升階梯,來突破士族階層對社會資源的壟斷。科舉制的創立則從制度層面對大家族起到了釜底抽薪的效果。宗法家族勢力開始從社會事務中收縮,專注于自身宗法制度的完備。宗祧繼承成為此時期身份繼承最重大的問題。宗祧繼承首要遵循的仍是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度。因此當時國家和宗族對嫡長子身份確認十分重視。例如《唐律疏議·戶婚律》規定:“諸立嫡違法者,徒一年。”此意思就是,對于不遵循禮法和宗法傳統選擇嫡長子的人,不僅要糾正錯誤,還要受到刑法的懲罰。

宋元時期,宗法傳統在繼承領域的影響較為遜色。而明朝恢復漢人政權之后,禮法制度和宗法勢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復。特別是在絕戶立嗣問題上,遵循“有子立長,無子立嗣”的古老禮法傳統,規定了法定立嗣,來貫徹這種宗法觀念。規定嗣子必須從同宗近支或同姓的卑親屬中擇立,而且要求輩分相當,不得尊卑失序,亦不許乞養異姓為嗣。同時,被立嗣的人也被要求盡孝道,和立嗣者保持融洽和睦的關系。而清代法律更是禁止立養子、義子為繼承人,但同時允許獨子一人享有同宗兩家的繼承權,創造了“兼祧”制度加以彌補。明清時代的宗族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對戶絕立嗣起到軟性約束效果,其目的在于盡可能保證財產不流于外姓之手。這些規定在清朝一樣得到沿用,體現出明清社會宗法勢力的回涌。

清朝身份繼承制度最大的一項變化是,對封爵繼承制度進行了規定。封爵繼承制度適用于世襲貴族家庭和軍功家庭,其繼承順序與宗祧繼承基本一回事,嫡長子享有優先繼承權。這也可以從遙遠的宗法時代尋找到制度的淵源。

(二)商品經濟的繁榮與財產繼承的完備 [51]

財產均分主義自春秋戰國以來漸成傳統,而且深入人心,所以財產繼承能與身份繼承彼此互不干擾,齊頭并進。漢代的財產繼承,仍舊采取諸子均分的形式,同時規定女子也有遺產的繼承權利,這與西周法律相比是一大進步。此外,漢代還出現了最早的遺囑繼承文件,該文件內容有遺囑訂立人、代書人和證人三方當事人,手續齊全,具有法律效力。江蘇儀征出土的漢代書面遺囑《先令劵書》,正是墓主臨終前所立遺囑,是我國現已發現最早的家庭遺囑實物。這又是漢朝財產繼承法律的一大進步。

唐代法律在將“諸子均分”作為法定繼承的基本原則的同時,又規定如果有遺囑者即不按法定順序繼承,亦即采取遺囑優先的原則。同時進一步完善了遺囑繼承的細節設計。在男女繼承權的分配問題上,原則上女子出嫁后就失去了對娘家父母財產的繼承權。但如果出現“戶絕”的情況,女子仍然可以取得親生父母的全部遺產。此外,在分家析產時,在室女(即未嫁女)可以分到相當于未婚兄弟聘財一半的財產作為自己的嫁妝費,但私生子依唐律不享有繼承權。

宋朝社會商品經濟高度繁榮,催生出財產繼承制度的迅速發展。當時有關繼承的法律制度,比唐律更加詳細,更具靈活性。首先,女子繼承權得到增加。除沿襲以往遺產兄弟均分制和允許在室女享受部分繼承財產權外,還規定出嫁女繼承份額為男子的三分之一,沒有出嫁女則按數額給出嫁親姑姐妹侄女得一份。其次,宋朝法律還對遺腹子、私生子、義子(繼子)及上門女婿等特殊群體的財產繼承權問題加以詳細規定。再次,宋朝還在唐朝“遺囑處分”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細節規定。例如立遺囑人須有年齡限制,遺囑以書面文字記載為有效,并且凡未經官印押的遺囑,法律不予承認。最后,宋朝還專門制定了一部《戶絕條貫》,對戶絕立繼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進行了詳盡的規定。其規定較之唐代也更加靈活。確立了“立繼”和“命繼”兩種形式,為明朝的“立嗣”制度的創建構建了基礎。

元朝繼承法律采取蒙漢分治的原則。社會中上層的蒙古人與色目人,依照法律可以各自遵循本族習慣法進行財產繼承。而漢族人的繼承,仍然沿襲唐宋以來的法律規定。

元明清時期的財產繼承的最大變化是,奸生子(即私生子)的繼承權得到體現和承認。奸生子在唐朝時無繼承權,而在禮法觀念較為單薄的金元時期,奸生子的繼承權基本上已經得到承認,但繼承份額仍舊很低。而在明朝,奸生子的法定權益進一步提高,其繼承份額為嫡子的二分之一。如別無子而立嗣,奸生子則與嗣子均分遺產。如家中再無應繼之人,奸生子可繼承全部遺產。這又體現出明清時期社會商品經濟繁榮發展之下的一種寬容和開放心態。

(三)家風繼承逐漸成為繼承的新因子 [52]

古人傳承家業,精神財富往往被看作是一種最“高大上”的遺產。他們常說“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還說“以清白遺子孫”。重視傳遞學問知識和良善家風的觀念,既源自在文化的崇高追求,也是出于現實利益的長遠考量。古人有所謂“詩禮傳家久”的說法。與物質財產相比,文化知識和道德品質是內化于人骨子里的真正財富,其所帶來的利好也更能幫助家族實現長盛不衰。

為了讓這種精神財富傳之久遠,古人還把它與孝道捆綁在一起統一推行。能夠繼承父志家風的便是孝子賢孫,反之就是不肖子孫。在崇尚禮樂教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尋找或培養有能力、有潛質繼承家風的接班人,成為古代家教文化的一項重要使命。中國人能夠把繼承同孝道、家風、家教緊密聯系在一起進行通盤籌劃的,這正是中華禮法傳統給繼承制度帶來的最深刻、最有價值的貢獻。

子女在精神上是否具有父輩的優秀精神傳統,能否像他們那樣將繼承的財產傳承下去乃至發揚光大,是其能否得到繼承權的重要的標準之一。例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家族制十分盛行,家族譜牒、等級對其成員的出身仕途和人生命運有很大影響。同時,家族內部禮法森嚴、宗法齊整,對其成員個人文化修養和意識觀念也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一個家族的家學、家風乃至于家訓即構成其家族特有的文化標簽。這對繼承觀念產生了不小影響。例如,西晉時著名的大孝子王祥給弟子們留下臨終遺令,就曾諄諄教誨他們要“兄弟怡怡,宗族欣欣”。后世瑯琊王氏在東晉南朝稱雄數百年,成為天下一流的名門望族。還有,當時最有名的家訓《顏氏家訓》中也專門訓誡弟子們要兄弟團結:“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意思就是說,兄弟雖然從生理上看起來是兩個人,但都是父母孕育而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氣血。血緣關系如此親近,不能由于父母不在了,就爭財產、鬧別扭。這種通過強調血緣關系來努力避免繼承糾紛的做法,在當時確實能夠起到一定的調劑作用。

綜上所述,自西漢中期以后直到清朝,社會意識形態基本上以儒家為主。儒家尊重禮法,崇尚家族倫理,宗法家族和宗法觀念深深烙刻在歷代法律之中。既重身份,又重財產,同時又加入家風傳承的因素在其間,繼承內容的多元化與繼承方式的豐富化,是這一時期繼承法律制度發展的基本特征。當今中國已經不再是儒家獨尊的時代,以宗法家族為主要載體的傳統繼承制度也已經在形式上淹沒在歷史在長河中。然而,儒家禮法精神指引下的傳統繼承制度仍有其不可磨滅的光輝,對構建法治中國框架下的繼承制度仍有很多借鑒的價值。

(責任編輯:張發賢 責任校對:陳 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国产美女免费|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狠狠亚洲五月天|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jizz在线观看|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91亚洲国产视频| 她的性爱视频|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老色鬼欧美精品|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91精品人妻互换|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二| 国产噜噜噜|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精品国产Ⅴ无码大片在线观看81|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精品福利国产|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免费在线一区|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永久在线播放| 成年人福利视频|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欧美a| 亚洲激情99|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狠狠色综合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三区在线视频| 高清色本在线www|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激情综合网址|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经典三级久久|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人妻|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欧美精品v|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