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委、省政府,貴陽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孔學堂學術委員會的指導下,2016年度孔學堂繼續發揮平臺效應,開展學術交流和研究工作。
一、不斷加強對外合作,扎實推進入駐研修工作
繼續積極與國內外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學術組織洽談簽約入駐、合作研修事宜,又與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正式簽約。截止2016年底,已與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深圳大學、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鄭州大學嵩陽書院、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陽學院、韓國高麗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共19所高校,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孔子研究院、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共3家科研機構,國際儒學聯合會、中國書院學會共2家學術組織簽訂合作協議,并與這些合作單位順利開展了多方面的合作。
2016年,各簽約單位先后派員入駐,共派出39名教授和89名學生;省內合作單位也選派教研人員輪流到孔學堂開展教研活動,并不斷組織學員到孔學堂學習。合作高校師生陸續入駐后,為發揮平臺效應、促進學術交流、助推學術研究,我們繼續策劃、組織講習、講會、孔學堂-陽明洞會講等常規性研修活動。活動形式不斷優化、活動質量不斷提高,吸引入駐師生、省內高校師生、研究院所研究人員和傳統文化愛好者積極參與,反響良好。
(一)一期孔學堂-陽明洞會講。2016年7月21日,孔學堂邀請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謝貴安教授、四川大學古籍研究所舒大剛教授和貴州省陽明學學會會長王曉昕教授在貴陽市修文縣陽明洞主講了題為“從陽明‘知行合一看當下的國學熱”的第一期(總第三期)孔學堂-陽明洞會講。
(二)十期孔學堂講會。自2016年3月以來,孔學堂堅持每月邀請入駐研修學者和省內專家開展孔學堂講會,并拓展討論主題、優化討論形式、完善成果整理,逐漸將之打造成為孔學堂國際研修園學術交流的重要常規性平臺。2016年3月18日舉辦第一期,題為“關學、閩學與陽明學在理學史上的地位探討”,由陜西師范大學哲學系劉學智教授主講;4月15日舉辦第二期,題為“儒學學科建設與體系重構”,由舒大剛教授主講;5月23日舉辦第三期,題為“書院與學術流變”,由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鄧洪波教授主講;6月21日舉辦第四期,題為“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與中國傳統文化”,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焦國成教授主講;7月29日舉辦第五期,題為“儒學與當代中國哲學的創新”,由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吳根友教授主講;8月12日舉辦第六期,題為“海峽兩岸中國古代史研究——從臺灣宋史研究說起”,由臺灣長庚大學講座教授黃寬重主講;8月16日舉辦第七期,題為“夢華與屈辱——我們如何觀察歷史”,由中國人民大學包偉民教授主講;9月30日舉辦第八期,題為“張載理學研究的新視角與理學學派關系問題的再探討”,由陜西師范大學哲學系林樂昌教授主講;10月26日舉辦第九期,題為“儒家思想與當代商企倫理的構建”,由北京大學劉金才教授主講;11月28日舉辦第十期,題為“朱熹對孔子中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由四川大學郭齊教授主講。
(三)五期孔學堂講習。春季學期,共舉辦孔學堂講習三期,分別為北京大學張英教授主講的“文化傳統與現代社會”,共10講;北京大學張浩達教授主講的“基督教藝術與社會生活”,共11講;貴州師范大學吳國升教授主講的“《說文解字》講讀”,共12講。秋季學期,已舉辦兩期,分別為北京大學劉金才教授主講的“日本傳統商人倫理與儒家思想”,共8講;貴州師范大學蔡鴻教授主講的“音韻八講”共八講。近百名學員參加今年的孔學堂講習課程學習。
同時,孔學堂堅持“研修反哺教化”的方針,不斷推薦入駐研修學者主講孔學堂公益講座或赴其他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講學,出席各類文化活動,對教化和文化推廣工作給予了有力的學術支持。
二、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
孔學堂始終秉持開放理念,在加強合作的同時,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活動。
(一)合作開展外國留學生培訓、體驗活動。7月3日-10日,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合作開展了一次外國留學生傳統文化體驗活動。8月2日,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彭龍教授一行到孔學堂參觀交流,并與我們就“如何加強雙方合作,合力共推動傳統文化‘走出去”召開座談會。10月22日-11月3日,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合作開展了“中俄大學生‘一對一交流研習營”文化交流活動。
(二)擴展交流范圍,擴大研究、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術朋友圈”。孔學堂開展文化交流和學術走訪活動,積極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圖書館、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孔教學院、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高麗大學等單位聯系溝通,在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學者互動等方面達成了諸多合作項目或合作共識。
三、精心組織學術會議,不斷提升學術影響力
孔學堂策劃、籌辦了一系列高層次的學術活動,吸引海內外名家出席,產生了高質量的學術成果,進一步提升了孔學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了孔學堂學術品牌的升級。
(一)四季論辯大會。孔學堂四季論辯大會是由國際儒學聯合會、光明日報社、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聯合主辦的高端學術會議,已連續舉辦兩年,逐步形成品牌效應。本年度,根據2015年學術委員會年會確定下的2016年孔學堂四季論辯大會辯題,有序召開了本年度的四次論辯大會。4月10日,春季論辯辯題為“傳統文化如何進課堂”;6月18日,夏季論辯辯題為“‘心性之學能否解決現代人的心態問題”;9月24日,秋季論辯辯題為“在當代,何謂‘儒商?‘儒商何為?”;11月25日,冬季論辯辯題為“傳統家訓還適用于現代家庭嗎?”。
(二)孔學堂“陽明心學與當代社會心態研究院”揭牌儀式。4月10日,舉行“陽明心學與當代社會心態研究院”揭牌儀式,同時舉辦了以“陽明心學與當代社會心態問題理論研討”為主題的高端理論研討會。
(三)貴陽孔學堂數字圖書館開館。5月9日,舉行貴陽孔學堂數字圖書館開館儀式暨“館藏數字化開發及其利用”學術研討會。這標志著國內首個全方位,多層次整合國學資源、陽明學資源的國學數字圖書館正式面向公眾開館。
(四)上海儒學院成立籌備會。7月3日,由復旦大學、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共同舉辦的“儒學與當代中國”學術研討會暨上海儒學院成立籌備會在孔學堂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等高校及學術機構的專家學者與會。
(五)“‘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貴州人文精神高端理論研討會”。8月8日,“‘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貴州人文精神高端理論研討會”在孔學堂舉辦。研討會緊密結合貴州省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圍繞貴州人文精神的核心“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貴州人文精神作了深入系統的研討交流,旨在為貴州人文精神提供理論支撐。
(六)中華孔子學會2016年年會。8月26日-29日,由中華孔子學會和孔學堂聯合主辦的中華孔子學會2016年年會在孔學堂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及學術機構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們就儒家家庭觀念的意義、儒家國家觀念等兼具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的命題進行深入交流。
(七)第四屆知行論壇暨“東亞陽明學與地域陽明學派”國際學術大會。9月22日-25日,第四屆知行論壇暨“東亞陽明學與地域陽明學派”國際學術大會在貴陽孔學堂舉行。來自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韓國、日本、泰國、越南的40多所高校的近百名陽明學領域專家與會,旨在分享東亞地區陽明學研究的學術成果,推動陽明學研究發展。
(八)“文脈詩心”——第七屆兩岸漢字藝術節。9月26日-28日,第七屆兩岸漢字藝術節在貴陽孔學堂舉行。活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支持,中國藝術研究院、中華文化總會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承辦。兩百多位來自兩岸的書法家、篆刻家及專家學者齊聚孔學堂,分享兩岸漢字藝術作品,力展漢字藝術魅力,推動兩岸漢字藝術繁榮,傳承中華漢字文脈。
四、設立貴州省國學單列課題,開展各類課題招標
(一)貴州省2016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國學單列課題。2016年初,經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批準,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與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共同出資設立“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國學單列課題”。該課題重點資助對國學發展起促進作用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是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的主要類別之一。該課題每年5月左右公開申報,重大項目和青年項目各10項。重大項目給定選題,每項資助45萬元;青年項目由申請人自主確定選題,每項資助15萬元。
(二)孔學堂堂級課題招標研究項目。孔學堂對2015年度孔學堂研究課題(重大7項、一般7項)年度進行了中期檢查,重點檢查項目是否按研究計劃、研究內容開展工作;研究進度是否符合要求并發表文章等。今后每年只公開申報國學單列課題,不再組織申報孔學堂堂級課題。
(三)孔學堂陽明心學與當代社會心態研究院課題。陽明心學與當代社會心態研究院致力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陽明心學中汲取思想資源,深入挖掘陽明心學的當代價值,尋求解決當代人心態問題的路徑與方法。基于此,設立“貴陽孔學堂陽明心學與當代社會心態研究院課題”(重大項目2個,一般項目3個)2016年開展研究。
五、積極籌建孔學堂高等研究院
2016年4月10日,在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同志的首倡和支持下,“陽明心學與當代社會心態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此后,孔學堂積極籌建“孔學堂高等研究院”,并得到省委領導和省、市編委辦的全力支持。目前,“孔學堂高等研究院”獲批建立,與“陽明心學與當代社會心態研究院”采取“一個內設機構、兩塊牌子”的管理形式,進一步完善了孔學堂的功能定位,為充分發揮孔學堂的學術研修作用,提升孔學堂學術研究的水平打牢了基礎。此外,孔學堂已經建成“孔學堂書畫研究院”和“陽明先生紀念館”。
(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