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彥
【摘 要】高中語文老師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不僅要從教學力度和日常檢查中入手,更根本的是要從課堂形式上進行突破,打造趣味性課堂,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本文就如何創新高中語文課堂做出討論。
【關鍵詞】高中語文 反轉課堂 多媒體 拓展閱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54
當今社會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發展,不僅為學生增加了些許壓力,也為高中語文老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想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成績,除了要從教學力度和日常檢查中努力,最基本的還是要從課堂方式的轉變開始,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建設創新性性課堂,從最初的學習中吸引學生對高中語文的學習興趣,逐漸加以引導,使得學生的語文成績能夠穩步提高。
一、利用反轉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所謂反轉課堂,就是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式,而采取相反的課堂模式,即學生承擔老師的“講課”任務,老師不參與授課,只是根據學生所講的知識內容,做些許補充。眾所周知,課堂是學生汲取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學生掌握的絕大部分知識直接來源于課堂,因此,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容量不僅來源于老師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體系和內容,也往往取決于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然而,我們時常聽到老師抱怨說自己的課堂上有很多學生走神,尤其是高中學生,課業繁重往往會導致學生精力不夠,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導致學生的最終成績不盡如人意,甚至有些老師開始對自己的授課模式和內容產生質疑。其實學生走神的原因歸根結底在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不夠濃郁,不能夠積極主動地接受老師上課所傳授的知識,這不僅僅取決于老師的授課內容是否有吸引力,往往還決定于學生本身的思想素質。
對比傳統的“滿堂灌”模式的授課方式,反轉課堂的優勢逐漸突顯出來。學生占據課堂的主動地位,主講課堂的學生需要在課前積極主動地備課,這個備課過程,往往就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佳時段,講課的學生需要把要講的知識抓全、摸透,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授課任務,因此,學生必須要積極主動地在課后自己查閱知識、對知識有個大致的掌握,這樣講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被大大調動了起來。站在聽課學生的角度來看,當課堂的授課人成了自己朝夕相處的同窗同學,他們必定會提起興趣仔細聽講,并在聽講的過程中發掘出授課同學的另一面,從而促進同學之間的和諧關系,一舉兩得。
反轉課堂的意義就在于,充分利用和發揮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的教學和對知識更加通俗的理解以及記憶。尤其對于我們高中語文學科來說,課堂所講內容往往是一些文學類的東西,作為老師我們往往對文學有著更深層次的見解,因此學生有時候會對我們所講的知識產生疑惑或者誤解,年齡的代溝也使得我們對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夠了解。反觀反轉課堂,學生講課給學生聽,同齡人的理解方式往往類似,學生講出來的東西往往更通俗易懂,往往更能夠容易讓人記憶,聽課學生所掌握的知識也就更加通俗和簡單了。
除此之外,反轉課堂的意義還在于能夠幫助我們老師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得我們能夠在聽學生講課的過程中,了解學生們的想法和立場,時間久了,我們所積累下的經驗也足夠使我們在日后的授課中更加貼近學生的思維,將文學常識轉變成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來幫助學生學習和記憶知識。
二、利用多媒體資源,活躍課堂氛圍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現如今的大部分高中教室都設有多媒體設備,然而由于高中所處的關鍵時段,大部分老師都不肯利用多媒體設備,而是始終如一地采用傳統的授課模式,照本宣科地在黑板上寫寫畫畫,使得多媒體設備成了百無一用的擺設。大部分老師不肯用多媒體授課,往往是因為覺得多媒體設備用起來過于繁雜,某種程度上會影響自己的授課進度,其實不然,多媒體技術固然麻煩,但是適當地使用,不僅不會影響課堂進度,反而有利于教學任務的進行。
對于高中語文學科來說,課本中常有文學作品選段,這些文學作品的中心思想往往是教學的重點,需要我們老師引導學生反復揣測和推斷,從文章的某段某句中反復品味作者的用意,甚至逐字逐句推斷出作者的感情,過程往往有些繁瑣和勉強。然而在這些經典的文學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改編成了話劇,我們不妨采用多媒體設備,將這些改編自課本的話劇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從話劇的氛圍和主人公的語氣中感受文章的感情和中心思想。除了可以播放近現代文學改編的話劇,古代的詩詞歌賦我們也可以找一些朗誦片段,引領學生感受。如《沁園春·雪》中的豪情萬丈,感受《武陵春》中李清照的婉轉悲傷,感受《水龍吟》中辛棄疾無人賞識的悲壯豪情等等。
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往往也會激起學生的聽課興趣,高中繁重的課業中,學生在看話劇的同時不僅領悟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放松了自己的學習壓力和心情,使得學生能夠被調動起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甚至對語文課產生期待。
三、開設閱讀課,陶冶學生的文學素養
高中語文這門學科的開設不僅僅是為了應付高考,更大程度上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甚至起傳承文化的作用。教師照本宣科地為學生講考試重點反而與高中語文這門學科開設的初衷背道而馳,也會大大降低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語文課只是為了應付高考,只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備考課”。
即使是站在語文考試的角度來看,閱讀的重要性也是十分明顯的。在高考的語文試卷中,閱讀理解所占的分值往往很高,然而由于學生的閱讀面狹隘,所接觸的文學作品種類不多,因此對于閱讀理解題的文章理解起來也有較大困難。對此我們應該多多開設閱讀課程,引領學生閱讀不同題材的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是為高考中的閱讀理解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除此之外,很多人都認為“得作文者,得語文”,意思就是學生的作文寫得好,語文成績一般不會太差,適當的閱讀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往往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學生可以在擴大閱讀面的同時,了解到許多名人事跡、積累到許多美文美句,名人事跡和美文美句積累得多了,學生的作文自然不會單調和枯燥,往往能給學生的作文增色不少,使得學生在作文中脫穎而出,取得較為優異的語文成績。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的教學模式不能僅僅局限在“我講你聽”的滿堂灌模式中,應當有多種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新的教學模式往往會給高中語文的課堂帶來出乎意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