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平 洪文
【摘要】從財產性收入出發,通過實證分析,著重對拓寬城鎮居民投資理財途徑進行研究,旨在為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提供對策建議。
【關鍵詞】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增值途徑;對策研究
為了解現階段宣城市城鎮居民家庭財產性收入渠道來源,掌握居民投資理財現狀,我們通過隨機方式開展了宣城居民家庭投資理財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城鎮居民投資理財意愿強烈,方式多樣,但缺乏理性思維,結果差強人意。
一、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對象為市縣區城鎮居民,共回收審核有效問卷100份。按家庭年收入分,10萬元以內的調查對象比例為45.7%,42.9%的調查家庭年收入10萬至20萬元,11.4%的家庭年收入20萬以上;按受訪者年齡分,17.1%不超過30歲,32.9%的在31至40歲之間,37.1%的在41至50歲之間,另12.9%的年齡大于51歲。填報者從事的行業也較廣泛,24.3%在行政事業單位,28.6%在企業、自營者占22.9%,自由職業者比例為17.1%,離退休占7.1%。樣本結構基本符合宣城市城鎮居民就業實際情況。
二、居民投資理財主要行為特點
從調查問卷匯總結果看,宣城居民投資理財主要以下特點:
1、主要青睞低風險穩健型投資,大部分收益期望值和承受風險幅度不超過10%。調查家庭中,有94.3%家庭表示愿意以承受20%以內的風險幅度獲取10%以內的穩定收益。2、自主決定投資方向比例高,咨詢專業理財機構少。出于家庭財產私密性考慮,我市城鎮居民投資理財行為較獨立,事前缺少與其他投資者或專業理財機構充分的溝通和交流。調查發現,在投資前依據個人對國家政策解讀進行獨立操作的家庭比例達到55.7%;17.1%的家庭表示會依據親戚朋友意見。3、居民投資意愿強烈,認可度高。有78.6%的調查對象表示對投資理財有興趣,沒有或較低興趣的僅占21.4%。在影響家庭理財方向和收益的主要因素中,個人收入和投資比占據首位,有31.4%的家庭選擇此項。4、互聯網理財產品多以“寶寶”類第三方基金為主。在已經購買的互聯網理財產品的調查中,57.1%的家庭選擇非金融機構提供的互聯網“寶寶” 類第三方基金,如余額寶、壹錢包、零錢寶等等;35.7%的家庭選擇投資由傳統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互聯網創新各類理財產品。
三、居民投資理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普遍對專業理財師不信任。調查家庭中僅有10%是尋求專業理財機構幫忙理財。在對專業機構、各類媒體的理財師信任程度的調查中發現,62.9%的家庭表示半信半疑或說不清,34.3%的家庭選擇不信任。
2、2015年近三成家庭投資理財為負收益。對2015年投資收益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8.6%的家庭2015年為負收益。主要受以下四因素所累:一是黃金價格下跌10.4%和匯率起伏,造成炒作貴金屬、外匯投資者虧損;二是夏天股指過山車般的暴漲暴跌導致部分股票、基金投資者損失慘重;三是投資實體企業利潤分紅減少;四是實際成交的住宅價格下跌導致房地產投資負收益。
3、根據經濟政策調整個人投資策略不及時。2015年以來,央行多次降準降息調節市場,寶寶類活期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斷下滑、房地產市場價格讓人捉摸不透、股票、外匯市場的異常波動等等,說明投資理財市場瞬息萬變,這就要求居民投資理財應根據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及時調整投資組合。調查過程中,64.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不能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投資策略,17.1%的甚至基本不關心政策調整。
4、貪圖高利反蝕本金,法律知識欠缺。調查中,我們也發現部分家庭因為不了解其他投資理財渠道或貪圖高息而涉足民間借貸。所有調查樣本中有10%的家庭表示有民間借貸,借貸額占家庭總資產的比例最大的達到30%,借貸利率為1分2至2分5不等。其中一位徐姓居民,2012年由好友介紹借出10萬元,第二年按時付息1.5萬元,第三年借款人公司經營困難,開始拖欠利息,截止2016年2月,仍有3萬本金未償還。
四、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對策建議
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強調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針對問卷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現從政府、金融機構和居民三個層面就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提出對策建議。
1、“嚴”字當頭,規范地方金融秩序。金融主管部門或機構應通過“協會”等方式加強協調和溝通,在促進地方金融業健康發展的同時,更要嚴格承擔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機構的日常監管,及時有效地披露相關信息,提高操作透明度;規范金融市場風險,嚴厲打擊社會惡意集資的不法行為,避免出現類似江蘇泗洪民間集資案件;同時健全完善城鎮居民養老、醫療、住房等社保體系,著力消除居民后顧之憂,擴大投資理財資產比例。
2、“專”字發力,培養高素質理財師。銀行應培養一批具備投資市場知識、保險業務知識,懂得營銷技巧和客戶心理的高素質的理財人員,把個人理財業務作為個人金融服務的核心產品推出。個人理財服務要與外匯、保險、基金、債券、股票等緊密相連,理財師不僅要提供如國債、(非)保本型基金等眾所周知的理財建議,還應包括外匯、證券、保險、房地產在內的綜合理財和動態理財業務,盡量縮小與客戶需求之間的差異,逐步贏得老百姓的信任。
3、“變”字貫通,合理規劃投資組合。居民應首先明確理財的目的,即理財想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其次,應給定理財條件,如理財周期、可用資金、期望收益值等等;第三,按目前經濟條件,應實施一套投資理財組合拳,注重資產的替代性和互補性,長期投資與短期投機互為兼顧,隨著政策調整及時改變完善組合。存款類流動資金是無論任何情況下的必備條件,以維持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生活花費和應急;普通居民投資理財應以購買基金、債券、保險等具有專家管理、收益穩定的產品為主,如教育定投基金、(非)保本型基金;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居民建議投資股票、外匯、貴金屬、藝術品收藏等;民間借貸慎重參與,須清楚四倍利率上限和兩年有效訴訟期的法律規定。
參考文獻
[1]馬廣奇,張璐.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路徑對策研究.中國證券期貨,2011(11).
作者簡介
王士平(1968-11)男,籍貫:安徽省宿州市人,經濟學學士,現任職國家統計局宣城調查隊副隊長,高級統計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研究方向:經濟統計分析與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