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莎
內容提要
隨著2009年耶魯大學向全世界開放了《聆聽音樂》課程,我國也啟動了音樂課程標準的相關改革。本文首先回顧國內外通識教育發(fā)展歷程,以耶魯開放課程《聆聽音樂》為研究對象,將音樂課程置于跨文化的背景中開展授課,幫助學生學會探索、創(chuàng)造、合作、分享,進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識教育在耶魯音樂開放課程的成功運用,對我國體育院校音樂課程改革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通識教育音樂耶魯開放課程體育院校
1.國外通識教育改革概況
通識教育起源于19世紀,當時不少歐美學者有感于現(xiàn)代大學的學科過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于是相較與專業(yè)教育,創(chuàng)辦了通識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的學科都有所認識,以至于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出完整的人。20世紀開始,通識教育已成為歐美大學的必修科目。經(jīng)過了百年的發(fā)展,通識教育在國外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2007年.哈佛大學公布了《通識教育工作組報告》。相比于1945年版的哈佛大學《紅皮書》以及1978年版的核心課程,2007年版的通識教育計劃更進一步,在內容上增加了美學領域的課程。把“外國文化”變?yōu)椤笆澜缟鐣焙汀笆澜缰械拿绹保粌H要求學生主動去了解世界各國的社會狀況,也要求學生從世界各國的當下去了解美國本身。
從哈佛大學教育改革我們發(fā)現(xiàn)。此次改革與以往相比,更加從自身實際出發(fā),學校強調的課程不僅是某一主題的基本教科書,而是為學生提供廣泛的材料,不再僅僅強調學習世界文化,而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去了解世界眼中的美國,強調了解自身存在對世界的意義。在當今社會,我們所需的人才已不同往日,不再僅僅是專業(yè)人才,更多的行業(yè)都在倡導培養(yǎng)適應多種交叉行業(yè)的復合型人才。這種變化說明受教育者面對的社會不再是一個以學校、學科劃分的社會,而是一個更強調整體性、綜合性的社會。此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獲得全面完整并可使用的知識同時,還具備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的能力。
2.耶魯大學音樂開放課程的授課特點
在耶魯大學開放課程《聆聽音樂》的授課過程中,craigwright教授在講授鋼琴藝術的發(fā)展這節(jié)課程時,以莫扎特、貝多芬,李斯特再到肖邦這四位著名鋼琴家為例,使我們既了解了公元1600-1750年巴洛克時期的主流樂器大鍵琴,也就是鋼琴的前身,又從鋼琴的體積和音量及力學結構出發(fā)了解其如何形成現(xiàn)代三角鋼琴,這短短50分鐘的課堂為我們勾勒出鋼琴藝術這300年的發(fā)展進程。在這節(jié)課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鋼琴方面的知識。還了解了歷史的、文化的、民族的、物理的多元文化知識。
eraig wnght教授在講授西方格里高利圣歌時,為了營造出教堂音樂的氣氛,特意穿了一件教袍并把課堂的燈光調成昏暗的模式,把學生帶人中世紀的音樂中去。在這堂課里,他幫助學生梳理了西方音樂的各個發(fā)展時期,比如說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派時期、印象派時期以及20世紀現(xiàn)代音樂。這些有益的嘗試都為原本沉悶單調的中世紀圣歌增添了勃勃生機。
不僅如此.cTaig w nght教授的教學方法也是非常多元化的。他經(jīng)常邀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的學生、圖書館的職員,還有在當?shù)鼗钴S的歌手作為特邀演奏嘉賓。我認為邀請各式各樣的音樂人士參與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嘗試,這種新鮮的方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為日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做出了一定貢獻。除此之外,craig wright教授也非常注重練習的重要性,每周都會提前給學生布置聆聽音樂的任務。同時他也定期要求學生課下查閱資料,并且他還把查閱資料作為考核學生最終成績的一項衡量標準。
這些教學手段的使用證明craig wright教授是非常注意與學生交流的,把課程放在一種開放的狀態(tài)中,允許學生和教師平等對話。與那些封閉性課程相比,這種開放性課程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為豐富與復雜且包容性更強的學科秩序。
雖然《聆聽音樂》作為開放課程錄制并向全世界開放,但是它卻非常真實地反映教學常態(tài)化,譬如在視頻中我們偶爾也會聽到Graig wright教授的移動電話響鈴以及有時也會看到學生遲到等現(xiàn)象。本人也曾參與過國內一些開放課程的錄制,而這種“隨意”的現(xiàn)象在我國多會被后期制作剪切或反復錄制課程以達到“完美”。
3.對我國體育院校音樂課程改革的啟示
音樂課程存體育院校的使用非常廣泛。以舞蹈表演專業(yè)為例,所開授的科目如卉典舞、民族民間舞、芭蕾舞基本功訓練、表演基礎理論、編導理論與實踐,這些都屬于專門教育的科目,但學校要培養(yǎng)全面的舞蹈表演教學訓練人才。這些課程是絕對不夠的,可能要加上藝術概論、舞臺設計等課程、甚至這些課程還不夠,還要再加上“音樂基礎理論、音樂編輯制作、音樂欣賞”等課程。為什么要這樣設置課程呢?因為舞蹈表演是技與藝的統(tǒng)一、形與神的兼?zhèn)洌璧副硌菪枰?jīng)歷一個由外到內、再由內到外、內外結合的過程。舞者只能通過表情、動作、造型和各種技巧等手段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至于音樂,很多人都會覺得奇怪,學習舞蹈表演為什么要懂音樂呢?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舞者在展示舞蹈動作、造型以及技巧技能的同時,需耍結合音樂等手段將作品的思想肉容轉化為可視可感的舞蹈形象。舞蹈與音樂的起源頗有淵源,舞蹈音樂顧名思義指的是用來跳舞的音樂。以此可見音樂存瓣蹈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因此舞蹈表演必須要專門教育加上通識教育,舞者學習音樂勢存必行,舞者懂得音律這對于掌握舞蹈韻律非常重要。舞者如果不懂音倬,那只是各種高難度技巧動作的操練者,很難全面理解舞蹈的氣質內涵。
體育專業(yè)也是如此,以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yè)為例.學院所開設的運動訓練學、學校體育訓練、競賽的組織與管理、體商訓練的理論與方法等屬于專門教育的科目,必須加上當代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進展、運動心理學、體育教材教法、運動生物力學等通識教育的科目。才能稱得上是體育教育訓練的專業(yè)教育。因為川使將體育教育訓練學的所有科目都讀得專精,而對運動心理學沒有了解,就無法真正了解運動員的比賽心理狀態(tài);而如果沒有學習過運動生物力學的話,也就無法掌握運動員每天的運動規(guī)律:不懂體育教材教法,則可能在日后的體育教學中不懂教法。無法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練員。因此,體育教育訓練學必須要專門教育加上通識教育,方能培養(yǎng)出專業(yè)的體育教練員,否則的話所培養(yǎng)的教練員能力并不全面。
因此在現(xiàn)代教學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整合教學內容,把以往學過的知識與理論進行遷移與歸納。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突出了重點還能把知識轉化成學習力——學習其他專業(yè)知識的能力.
結語
耶魯大學開放音樂課程注重心智的成熟和品性的培養(yǎng),不僅為未來的專業(yè)學習或職業(yè)學習奠定了基礎,而且將音樂教學與其他專業(yè)教學的方法融合。通過《聆聽音樂》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根據(jù)樂思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并把這種學習能力遷移到體育院校部分專業(yè)上。為未來的學生就業(yè)“裝備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