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健
在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逆向思考、多角度思考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養成平時獨立思考,小組討論與大家團結協作的好習慣,在師生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和互動課堂的教學模式中,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
一、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在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實踐和完整的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即是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與學生平等交流,就所要討論的問題和目標達成基本一致的看法,對于不一致的地方,通過課堂實踐驗證和學生課下查找資料的方式找出解決辦法,構建有效課堂。
例如在講解三年級上冊第五節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可以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方式共同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各種情況下的疑難問題,從而簡化學習過程。對于題目:小猴子幫媽媽摘桃,第一天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五個,問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個?第五天呢?
這道題目的解答對小學生來講,需要按照順序邏輯思維一步步進行解答,教師通過拆解問題,問到第二天第三天各摘多少蘋果,然后運用列表法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每天桃子數目的計算。師生的合作中,教師的引導非常關鍵,是學生學習的領路人,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是模仿教師并加以變通的。對于多元化的師生互動課堂,教師和學生進行了比較充分的共同交流,從而使課堂的意見最終趨向統一,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二、生生互動,協作學習
在現代化的教育形勢下,學生主體化的課堂策略早已經成為一種課堂高效化的標志,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多多發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小組討論作為一種非常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考慮到了學生個體思維能力的不足和整體的團結協作能力對于促進個體智力發展的促進作用,在課堂教育中滲透合作學習的教育理念,讓學生能夠學會與他人相處,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
小學生的生生互動中,學生之間的討論和發言是這種教學方式的主線,例如在進行三年級下冊的“混合運算”時,對于如下題目:小軍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單價分別為5元和15元,問一共花去多少錢?這道題目中有三步計算,可以讓同學們進行小組分工合作,兩個人分別計算3個筆記本所花的價錢和一個書包花去的錢,然后第三個人將兩個人的計算結果進行加法運算,從而得到最后的元。
在學生主體的課程教育中,組織小組討論的方式能夠將大家的智慧聚集在一起,用一種引導和總結式的方法可以將大量的新知識化為當節就可以理解的系統化的知識。在講解三年級上冊的軸對稱圖形中,教師通過將知識簡要的介紹之后,組織同學們進行了關于現實生活中軸對稱物品的回想與尋找,各組將生活中的各類物品進行分類整體,得到了好多不一樣的圖案和關乎創造的知識,使課堂變得豐富且有效。
三、生本互動,深入探究
學生學習的核心始終是建立在課本之上的,故而對于課本的研習成為課堂多元元素中重要的一環,學生在對課本的研習中可以培養復習及預習的好習慣,還能養成質疑和驗證的學習精神,所以課本也是學習路上最好的老師之一。生本互動,一是學生通過課本的學習可以實現舉一反三,達到良好的運用效果;二是教材本身是一本內容豐富的讀物,可以作為學生熟讀常讀的科學讀物,還可以磨煉學生的解題技巧。
例如,預習對于一節課的學習效果而言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預習的主體恰恰就是課本和學生二者。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的第七節“角的認識”時,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預習按照書本中的理論進行簡單的學習,認識角的概念和形象,然后通過書上的動手實踐部分進行實踐,認識角的變化范圍以及銳角、直角、鈍角的范圍分類,直觀的動手演示就可以完全了解這種概念了。
生本互動中,教材是固定的,但其中蘊含著多種變化的思想,學生在預習中一般不能盡然將其融為自己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及長輩的指導了。但是對學生來講,這是一種探索的過程,是自己與教材對話,然后在課堂上印證自己的觀點的過程,這個過程讓學生找到了預習的成就感,從而在復習中體味課本上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經驗,掌握學習的本源之法。
在實際的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通過多元化和互動式的課堂教學,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各向維度的智力發展,增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聯系和情感溝通,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所謂“因材施教”正是如此。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這三種常用的多元互動的授課方式,將課堂的所有因素都調動了起來,使課堂教學與學生學習實現共同的進步。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施橋鎮第二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