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摘 要:目前,民辦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大多局限于參觀考察、社會調查等少數常規性,實踐教學內容隨意、形式單一,實踐教學不夠系統,大多沒有考慮到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所處的價值多元化社會背景,不利于師生、生生互動,實踐效果不夠理想。如何有效組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探索出了“實踐課堂+社會實踐活動+專業實踐基地+新媒體”四位一體全方位全員育人民辦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對其他高校有很好推廣價值,本文以遼寧何氏醫學院為例,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辦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
我校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改革,近幾年,遼寧何氏醫學院思政課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與總結,目前基本形成了“實踐課堂+社會實踐活動+專業實踐基地+新媒體”四位一體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民辦高校“實踐課堂+社會實踐活動+專業實踐基地+新媒體”四位一體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意義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祖國未來、民族希望。民辦高校作為改革開放后一股新生教育力量,在高等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在改革轉型的關鍵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人們的思想觀念、精神追求都在經受著沖擊。加之民辦高校大學生覺悟不高、基礎差、自我約束能力差等原因,在這復雜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面臨前所未有挑戰,因此,在他們成長關鍵階段——大學時期,積極教育和引導他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十分重要意義,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和中華民族的成敗和興衰。高校思政課是傳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而思政課實踐教學更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途徑和載體,所以,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如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民辦高校大學生價值觀問題,已成為我國民辦高校思政教育中丞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近幾年,國內各民辦高校紛紛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與黨中央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相比差距較大。民辦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仍存在著“重課堂,輕課外”、“重理論、輕實踐”、“重說教、輕養成”的現象,使實踐教學探索、研究不夠,導致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實踐教學內容隨意、形式單一,實踐教學不夠系統,大多沒有考慮到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所處的價值多元化的社會背景。并且,目前民辦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大多都是“大班制”,上課人數較多,班級規模大,實踐效果不夠理想。并且,刻意的說教會讓人心生厭煩,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90后當代大學生從主觀上并不愿意接受刻板的教學模式。因此,結合我校改革的實踐,探索出了“實踐課堂+社會實踐活動+專業實踐基地+新媒體”四位一體的全方位的全員育人的民辦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
二、“實踐課堂+社會實踐活動+專業實踐基地+新媒體”四位一體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
(一)實踐課堂
實踐課堂,改變以往大班授課方式,采取小班授課,是一種特殊的實踐教學形式,強調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實踐教學模式。形式采用靈活多樣方式開展,例如,就社會熱點問題討論、主題辯論會、演講比賽、情景劇、勞動課程等形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大學生精神追求,外化為大學生自覺行動。
(二)社會實踐活動
在選擇社會實踐的形式上,結合課程特點開展如參觀考察、社會調查、公益活動等。強化愛國思想,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增強學生奉獻社會的意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在社會實踐后,進行總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自行制作實踐報告,制作PPT等進行展示,并讓學生進行互評。
(三)專業實踐基地
民辦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應該注意與專業課實踐教學基地相結合,利用專業實踐基地,延伸“思政課”實踐教學平臺。一是,在每個專業實踐基地聘請一名專門負責學生思政教育的基地兼職“思政”教師,由他負責要求,基地帶教老師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培養,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愛崗敬業、遵紀守法、誠實守信良好品質,在工學結合中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二是,學院領導、“思政課”教師,輔導員要定期到基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教育和考核,使思政教育不斷線,重點利用假期到基地做思想政治報告、為學生答疑解惑,豐富思政課實踐教學實例。三是,請學院已在基地就業的優秀畢業生,做現場報告,讓學生身臨其境接受教育。
(四)新媒體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引導作用,運用網絡、手機、博客、微信等新媒體教育手段,拓展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空間,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網站和網絡互動社區。普遍開設輔導員、班導師、思政課教師博客和公眾微信號、QQ、貼吧等,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等單、雙、多向的交流,進行價值觀教育,運用新媒體技術,引起大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興趣。
(五)實踐考核方法的改革
建立以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為基本內容的學生辯論、討論、案例分析等一系列評分標準,使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政治理論水平,為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的師生互動提供了支持。其次,改革了考核方法,由原來的個人作業(論文、讀/觀后感),向個人作業、小組作業(互動表現、PPT展示)、演講辯論答辯等多維度考核,由原來的單一評價主體,向評價主體多元化轉變,將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與班級評價相互結合起來,以體現評價的全面性、動態性、過程性。
“實踐課堂+社會實踐活動+專業實踐基地+新媒體”四位一體的民辦高校全員育人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通過思政課實踐教學這個重要載體,使民辦高校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成從刻意為之到潛移默化的轉變,發揮學生學習和探索的主體精神,讓學生在實踐探索中,真正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念,外化為其自覺行動。
(作者單位:遼寧何氏醫學院 通識教學部 社科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