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洋 劉超 劉萬平 黃賢英


摘 要 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文章分析了計算機類專業學位碩士生教育質量標準體系與評價維度研究現狀,根據我國專業學位碩士生的培養現狀和評價標準,提出了教育質量標準體系思路和評價維度。
關鍵詞 專業學位碩士生 標準體系 評價維度 教育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2.019
0 引言
建立和完善專業學位碩士生教育質量標準體系是各國提升研究生質量的必然抉擇,已經成為國際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體現了一個國家研究生教育管理尤其是專業學位的整體水平的國際競爭力,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指標,反映了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應該成為我走向研究生教育強國的一項關鍵基礎性工作。專業碩士生作為高等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質量的標準體系的形成與制定顯得至關重要。①②③④⑤專業碩士是相對于學術型碩士來說的,其在培養目標、培養方法、培養效果上均有很大的不同。⑥⑦
1現狀分析
美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的目標和最終效果是為了其專業認證做服務的。專業排名的數據以主流媒體報道為其主要參考,例如美國的《華爾街日報》等是最有權威的。⑧⑨⑩
目前我國計算機類專業學位碩士生教育質量標準體系的標準不一,就就會導致評價結果不客觀、不合理;其評價維度選取得維度大小和尺度不一,這樣評價的數據就缺乏科學性。從國家到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都在不斷加強對專碩的培養,全程對其培養質量進行實時監控。
高校重視學術型碩士生而輕專業學位碩士生的現象仍然存在。有的研究生因為自己是專碩而不是學術型碩士,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而且很多專業學位碩士并非全日制的,而是兼職攻讀的。作為高校來說,為了保證其生源和培養質量,還是希望招更多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
中國的專業學位是從20世紀90年度初開始實行,期間得到了快速發展,無論是從招生數量和規模都達到了一個頂峰。截止到2015年,已經有39種專業碩士,在未來幾年時間內,專業碩士的招生的數量估計占整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一半以上。我國的專業型碩士主要培養應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碩士培養中,尤其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大工程觀和系統發展觀。
2教育質量標準體系
要考慮到計算機專業學位碩士的特性和特性,在研究生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分別建立其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在一年級時要抓研究生的專業知識的學習,把理論課程全部集中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習完,在二年級的時候是運用一年級所學習到的專業知識,三年級著重強調其工程實踐運用能力。對不同層次的研究生要實行分類別的評價。圖1是其示意圖。
對專業學位研究生來說,要建立其分類教育質量標準體系,例如對工學、理學、文學等不同類別要實現區別對待。同時也要對不同的學科進行分類評價,很多高校將研究生在學期間的論文做其評價標準之一。比如材料、生物醫學類的學科發表SCI期刊相對較電子、計算機、通信類要容易些。所以要綜合多種因素來建立專業學位碩士生的教育質量標準體系。
3評價維度
這里以思想道德水平、專業知識、實踐能力等八個因素來作為維度,這里將德育排在了第一位,正所謂德才兼備,德育永遠應該放在第一位。具體均值(M)分配如表1所示。
目前就業競爭市場的壓力相對較大,隨著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迅速發展,計算機、電子信息類研究生的就業壓力顯得小多了。因此要對專碩建立多維度的評價系統,合理、科學地評價、分析其教育質量。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在這里我們要考慮專業學位與學術型碩士的區別,專業學位碩士要強調其學術性與職業性相結合,同時在培養過程中側重其工程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要在不同時期進行維度分析,不同時期其維度也是可變的。如在招生時期,可以建立入學成績、興趣愛好、特長等因素來作為其維度;在學期期中、期末或畢業時要根據其不同時期的特點來建立不同的維度來合理分析專業學位碩士生的教育質量。
4總結
結合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并根據計算機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現狀,我們應該“以人為本”,不斷探索其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和評價維度,為培養出優秀的計算機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而做出努力,使其順利走上社會工作崗位當中去,服務地方經濟建設。
注釋
① 溫玉婷.我國研究生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電子教育,2014(11):13-15.
② 江鐘信.關于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幾點看法[J].科教文匯,2008(11):22-26.
③ 劉永強,廖英英,李玉學,張少雄.淺析工科機械類研究生綜合素質的現狀與提高[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87-89.
④ 陶飛,程穎,李建欣,朱雅婷.交叉學科研究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綜合評估方法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3(3):34-36.
⑤ 劉小洋,劉萬平,劉超,黃賢英.貝葉斯分類理論下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科教導刊,2015(5):25-27.
⑥ 劉小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的系統發展觀與系統能力培養的研究[J].科教導刊,2014(9):32-34.
⑦ 趙韓強,郭寶龍,趙東方.行業特色型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5(1):70-73.
⑧ 田玉敏,崔三常.美國大學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J].中國國情國力,2015(3):72-74.
⑨ 劉小洋.基于貝葉斯理論的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與保障體系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5(2):73-75.
⑩ 王明亮,楊玲.研究生學術氛圍影響因素及營造機制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4):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