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韓英
閱讀能力是新課標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的重要學習能力之一。蘇軾說過“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李苦禪也曾說“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所有這些至理名言都道出了讀書的好處。初中階段的學生鑒于閱歷尚淺,正處于思想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養成時段,甄別對錯,明白事理,形成自我價值判斷能力,僅僅依靠學生自身的經歷都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學生大量汲取書籍中的營養,來豐富自己的閱歷,開闊自己的眼界,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準確而迅速地接受、辨析、反饋來自各方面的信息,并做出相對的反應。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吸收知識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那么怎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活動呢?
一、細雨潤物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往往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課堂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我想首先應利用好課堂上短短的45分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的語文教材上都有選修的課文,這些課文大多取材于世界名著,文質優美,感情豐富,學生對這些選修片段的閱讀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教師可以鼓勵他們課下到圖書館借閱這些名著,也可以在課堂上順手拈來地拿其中的人物或者典型事件來舉例說明人物性格特點,這樣很容易勾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閱讀名著的興趣。例如學校有很多農村學生,他們有的學習成績不好,有的因為自己的家庭條件不好,因此產生自卑心理。我就用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說《簡·愛》里所說的“成熟的人不問過去,聰明的人不問現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來引導他們積極面對生活,用“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 我的靈魂和你一樣,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樣。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說話,就好像我們兩人已經穿越了墳墓,站在上帝的腳下,我們是平等的。 因為我們是平等的”來鼓勵他們要勇敢自信,他們受這些話的感染,想要得到更多的自信,就會自發去閱讀《簡·愛》這本書,精神就會受到這本書的熏陶。還有的學生在讀到書中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斗爭”時,會在課下去找這段話的出處,隨即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領略保爾一生的經歷。這些名著的閱讀無聲地傳遞著正能量,如春雨般潤物無聲,悄然滋潤著學生的精神世界,能不斷完善他們的人格,滌蕩他們的靈魂。
二、春風化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積三十年的經驗,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同時也是對學生的一生都有深遠的影響。
首先,鼓勵學生養成眼看,手動,腦不停的習慣。也就是學生在閱讀的同時要動手圈畫出自己感觸較深的語句,要做筆記,或者做摘抄,也可以寫下自己的讀書感悟,或者自己一時間閃過的靈感。其次,學會欣賞。不同的學生對同樣的文章會有不同的見解,學生的閱讀見解可能對于他自己來說是獨特的,教師只需要稍作引導,讓學生能夠言之成理即可,不必強求意見一致。文學作品本來就是開放型的,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想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本書都具有多種解讀的可能性。再次,放寬博覽面。很多中學老師一邊鼓勵學生閱讀,但是卻又限制學生的閱讀面,只允許閱讀一些文學類的書籍,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課外閱讀對于語文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書籍又具有不同的文筆特點,學生只有通過大量閱讀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文史類的書籍,才能有對比性,拓展知識面,建立深厚的閱讀體系,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此外,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性,有很多學生不喜歡讀外國的名著,覺得讀起來很別扭,有很多想法理解不了。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這種狹隘的閱讀觀念。凱勒說:“一本書像是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只有博覽群書,才能真正開闊自己的胸懷。
三、滋蘭樹蕙引導學生甄選好書
臧克家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 亞里斯提卜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初中學生由于視野狹隘,閱歷不足,對于離自己生活比較遠的事物興趣還比較淡漠,因此向學生推薦與他們生活比較貼近,同時扣緊時代主旋律,具有正能量的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要根據初中生好奇心濃厚,有夢想,充滿希望,教師要有計劃地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來拓寬閱讀的廣度,可向他們推薦各種科幻小說、名人傳記、百科全書、英雄人物故事等通俗易懂的扎根教育作品。從而引起內心的共鳴,激發他們去探究地球的形成,宇宙的奧秘,未來的幻想,海底世界的奇幻的熾烈欲望。
其次要從閱讀的深度上引導,比如推薦《傅雷家書》,要引導從中體會父母的諄諄教誨,學會理解與感恩;閱讀《我的生活:海倫·凱勒》自傳,能從書中學到海倫·凱勒的堅強品格;琢磨已經被翻譯成54種語言出版的哲學啟蒙書《蘇菲的世界》,可以讓學生學會思考,提高人生價值觀;領略足以震撼靈魂的《史鐵生自選集》,可以讓學生的生命變得厚重……諸如此類好的文學作品都是前輩先哲們精神的象征,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不但能與古今中外的古圣先賢進行內心碰撞 ,豐富自己的思想,而且能豐富語言,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從而成為一個低頭能思,舉筆善寫有為之才。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學啟蒙者,我們教會學生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的讀物這樣一種本領就顯得非常有意義了。
池莉說:“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么閱讀就像陽光。” 沒有書籍的屋子,就像沒有靈魂的軀體。讀一定量的書是一個人一生知識結構和精神世界的支撐。對初中生而言,閱讀可以開闊他們的眼界,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培養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磨煉他們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可謂是良師益友,助益終身。因此,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讓教育塑造英才,讓書香滌蕩靈魂,讓閱讀為學生展開人生的翅膀,展翅高翔!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市仁 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