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本文立足教育現狀和學生特點,就中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存在的主要問題展開分析,得出實踐中具體調適方法及實踐效果。為在中小學具體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內容與活動方式提出建議和途徑。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活動內容與方法;調適
近年來,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連續多次下發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政策法規,要求各地各校倍加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時,各種廣播、網絡等媒體也不間斷地發布一些中小學生厭學、焦慮、人際交往障礙、甚至離家出走、抑郁自殺、殺人等極端事件,作為老師,如何從思想上充分重視中小學的心理健康,在行動上有可操作的方法和途徑具體落實,是當下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分析當下在中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心理健康活動方式與活動內容確定重要依據,因此通過實踐經驗和問卷調查,對當下中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加以探討研究。
一、在中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強烈需求與過分重視學習成績之間的矛盾
在社會生活中,許多令人不堪目睹的事件的發生,讓人們感受到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殺人、自殺、離家出走、厭學、考試焦慮等現象屢屢發生。
此外,當下由于獨生子女的特別身份,使得每個家庭把幾代人的成才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學習不能出現失誤,只能滿分,90分就不能接受了。這種現狀導致孩子學習壓力特別大,從而忽視孩子的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幼小的身體和心靈承受如此巨大的負荷,緊張而激烈的競爭使得本來正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小大人”更有些力不從心。
加之當前學校教育正處于教育改革之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要培養學生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勞動,而身心健康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經擺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基于以上種種需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顯意識到健康的心理對自己的學習是多么重要,然而由于學業壓力過大,使學生本來就感到時間緊迫的情況下無暇顧及心理健康教育課,造成了客觀上重視,而實際上又無法顧及的現象。這對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個難題,又是一個挑戰,如何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成為當代心理健康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的一個研究課題。
2.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認知偏差與提高課堂實效性之間的矛盾
現代的學生雖然從客觀角度意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其認識方面的偏差,認為本來我們的學業壓力就夠大的了,心理健康教育課就應該是一門娛樂課、休息課、活動課。這從同學們的問卷中便可以知道答案,如有的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形式應該是快樂式的、活躍式的,有的認為應該以講故事為主,有的認為應該是聊天式,大家隨便說,有的甚至認為可以到操場上,到室外活動等一些形式與內容讓我們看了不知應該以怎樣一種心態面對他們。
二、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與保障
1.以法規為依據,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社會越發達,我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認識程度越深。自1993年來由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以來,相繼于1994年頒發《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1999年第二次全教會下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1999年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繼2002制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修訂)》這一系列政策法規的頒布,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2.更新教師教育觀念,強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在學校中通過教師校本研修、專題培訓、組內研討等形式開展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學習與研討,如學習一些積極心理學知識、教育心理學方法、心理健康理念等,培養教師積極心態和陽光心理,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學會在等待中給予孩子期盼,助力每個孩子獲得正向能量,茁壯成長。倡導學校教師多讀書,讀好書,從書本中獲得先進的教育理念,善于挖掘孩子的優勢和閃光點,在肯定和認可中推動每個孩子快樂成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實踐效果
通過以上一些方式方法,可以說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教學工作、學生心理素質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都有了很大改進,從一定程度上起到這幾種效果:
(1)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每位教師都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因“心”育人。
走進“心里”,方能理解孩子們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主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內在的成長需求,孩子們才能更加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獲得成長。因此育人重在育“心”,打開心靈方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2)以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律為依據,提高課堂效率。
利用記憶規律,幫助孩子們在知識遺忘之前及時復習和鞏固,讓雙眼亮起來,讓孩子們在觀察中學會如何把握細節、掌握要領,通過預見未知的自己,調動孩子們了解自己、規劃自己的能力。
四、在中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內容與活動方式
實踐得出: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明確定位,一是重視學生情感體驗和價值觀,參與和分享,而非心理知識傳授;二是重視心理素質和能力培養,多為學生創設情境獲得歷練。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特點,對當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方式與活動內容作初步探討:
1.活動內容
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理論知識: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意義及維護方法;②心理健康的基礎與前提:自我意識、認知與不良認知;③心理健康的激勵機制:情緒情感、興趣、需要、動機;④心理健康的保障機制:意志力與意志品質;⑤心理現象與心理效應:心理暗示、從眾心理、自卑心理;⑥學習心理與用腦科學:考試、注意、記憶規律;⑦人際交往:交往技巧、“代溝”、“早戀”。
2.活動方式
①心理健康內容專題講座;②心理現象與心理效應的心理劇;③心理測試;④辯論賽;⑤主題班團會;⑥學科滲透課;⑦活動為載體的心理健康教育;⑧校園文化建設。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嫩江縣第一小學)